日本采购电子战飞机,意在攻击性

防务解码
+ 订阅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14日南方周末APP)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日本在军备发展方面一直受到宪法和外部力量的制约。然而,近年来,日本颇有大肆扩张军备的势头,近日一则新闻可窥见其不安分之心。

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将把美国波音的EA-18G电子攻击机等列为候选,写入2018年底修订的《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由于电子战攻击机还能攻击地面目标,此事发酵的话还可能推动争论进一步升级:日本是否应拥有攻击敌方基地能力?日本防卫装备厅的消息称,电子攻击机的作战半径可达数百公里。依赖美国对境外威胁进行攻击,是日本一向保持的立场,不过如果日本拥有电子攻击机,即可以从公海上攻击朝鲜的导弹基地,当能力具备时,立场便成了“窗户纸”。

日本将把引入电子攻击机写入2019-2023年度的中期防卫计划,力争5年内采购数架。这将是日本在违反和平宪法上迈出的又一步。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意大利香肠战术,该战术犯罪学上的概念,指采用零零星星、不断偷取、由少积多的方式进行窃取的行为。它采用不易觉察的手段,使对方做出一连串的细小让步,以达到某种目的。日本之所以有恃无恐地实施意大利香肠战术,根儿还出在和平宪法。

有计划地脱离和平宪法的束缚

N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之后,日本于1947年颁布的宪法中第九条规定:“日本国民衷心谋求基于正义与秩序的国际和平,永远放弃以国权发动的战争、武力威胁或武力行使作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军和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1947年宪法也因此被称为和平宪法。该宪法对日本的军力进行了严格的限制:日本不能发动战争、不能对别国进行武力威胁、不能拥有军队。三道绳索死死绑住了旧日本军队复辟的野心。

尽管日本历任政府对该宪法屡有违背,但是在冷战期间还是保持了和平宪法对日本自卫队限制的大致框架,这个大致框架就是日本自卫队不具备进攻性作战能力,自保有余,但攻击不足。然而,冷战结束后,画风就变了。

冷战结束后,日本社会右倾思潮涌动,极右翼势力频繁上台执政,随着美国控制力的下降,日本逐步突破了和平宪法,并在军力建设方面小动作频频。仅这几年来说,其步伐就迈得不小:

2011年7月,日本在吉布提建立了首个海外军事基地。该基地占地12公顷,建设费达47亿日元,建设了能够停放3架P-3C侦察机的停机坪以及能容纳一架侦察机的机库等基础设施。

2017年12月,日本防卫省开始全面探讨引进美国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用于西南诸岛跑道较短的机场部署。不仅如此,日本防卫省还在考虑对出云级“护卫舰”进行改装,以便搭载F-35B战斗机。

几乎与此同时,日本国内开始讨论研发巡航导弹。在自民党安全保障调查会一次会议上,有意见要求“既然要部署远程巡航导弹,那也应该考虑实现国产化”。一名熟悉情况的自民党议员说:“以前是担心被批‘超出专守防卫的范畴’,现在因半岛局势等问题,情况已经发生变化。哪怕是为了日后能掌握攻击敌方基地的能力,实现(巡航导弹)国产化也很自然。”据日本媒体报道,多名消息人士证实,日本政府考虑在5年内实现巡航导弹国产化,预计2022年拿出样品。

此外,执政的日本自民党曾在2017年3月30日正式向首相安倍晋三递交一份提案,认为日本应拥有攻击敌方基地能力,建议政府立即着手研究。这份提案是由日本防卫大臣小野寺五典带领的自民党“弹道导弹防卫研讨小组”整理,主要强调朝鲜的导弹威胁。

小野寺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对发起攻击的敌方基地进行反击、使其丧失攻击力,至关重要。”尽管小野寺五典辩称攻击敌方基地的前提是敌方先向日本发动了攻击,日本是进行“反击”而不是“主动攻击”。古人云,巧言令色鲜矣仁。小野寺的狡辩无法掩饰一个世人皆知的事实——日本已经开始有步骤有计划地脱离和平宪法的束缚,往着军事大国的道路上“暴走”。

日本购买电子战飞机的战术意图

N

此次日本想要购买的电子战飞机是EA-18G“咆哮者”。以空制地是美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的“传统戏码”,然而在一体化防空系统的面前,这种战术往往受到严峻挑战。如何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美国空军及海军航空兵走出了两条道路:第一条是隐蔽自己;第二条是消灭敌人。前者催生了F-117A、F-22和F-35隐身战机;后者则使电子战飞机登上战争舞台。EA-18G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电子战飞机,不仅拥有在模拟空战中击落F-22的光荣记录,还曾在利比亚战争中大显身手。作为一款电子战飞机,EA-18G是唯一一款能够对目标实施精确电子干扰的空中作战平台,也是唯一一款能够干扰监听互不干扰的空中电子战平台,更是抗干扰能力最强的飞机。有了这三种能力的加持,EA-18G是当今世界最强大最先进的电子战飞机,没有之一。

由于该型机是舰载机,日本引进EA-18G后还有一个危险的想法:将其搭载在其准航母“出云”号上。据报道,该舰已经开始改装,以便搭载F-35B。而其后续舰“加贺”号本身铺设的就是耐高温甲板,无需改装就能起降固定翼舰载机。

军事学者杜东冬认为,尽管“出云”号搭载固定翼电子战飞机只是日本人的一厢情愿,但EA-18G加盟日本自卫队,仍是一股不容小觑的进攻性作战力量。从“咆哮者”的性能特点来看,未来可能有三大用途。

攻击周边国家电子设施是其首当其冲的用途。作为电子战飞机,EA-18G具有完备的电子侦察、电子对抗和电子攻击能力。其电子干扰功率非常强大,可执行战略级电子战任务,一架“咆哮者”号称可以瘫痪大半个美国东海岸的无加固民用电子设备。前沿部署加上“咆哮者”1000公里的作战半径,再考虑机载的各种电子战系统的电子作战范围,亚洲大陆近海雷达与电子设备将尽在“咆哮者”威胁之下,颇有在电磁空间掀起滔天巨浪的势头。

对抗中俄先进隐身战机是日本所长久谋划的。在美军内部实战演习中,EA-18G是历史上第一架模拟“击落”F-22猛禽的战斗机。面对中俄装备的歼-20、苏-57先进隐形战机,“咆哮者”既可以作为电子佯动,间接支援美日隐身飞机,也可以发挥强大的电子侦察能力实施被动探测,对隐身飞机在空中的微弱电磁源等雷达反射特征实时定位。即便被隐身飞机盯上时,EA-18G的电子对抗能力也足以破坏敌机跟踪和中继制导,也可以用于甩脱导弹。可以说,该型机在空战体系对抗领域,是一把进可攻、退可守的锋利武器。

承担对朝打击突防任务则是日本明面上亮出来的牌。EA-18G装备的APG-79主动电扫雷达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使用电子吊舱对精确干扰和压制敌方电子设备,也可发射反辐射导弹对高灵敏度的敌人电子系统实行硬杀伤。一旦美国对朝动武,“咆哮者”有可能成为美日外科手术打击的急先锋。可以说,EA-18G就是这把外科手术刀的锋刃。

由此可见,日本购买EA-18G是对和平宪法的又一次践踏——不仅强化了进攻能力,还将别国领土目标作为潜在精确打击对象。

柏杨先生曾经说过,日本早晚有一天要彻底否定“进出”别国领土的事实,尽管这一天还没有到来,但日本当下在军备领域的危险举动,却让人感到这种令人担忧的局面,可能就在不远处的将来。正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也许爱好和平的人们该对此有所警惕了。

致各位读者:

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防务指南全体同仁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新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团团圆圆,心想事成,阖家幸福。

我们的愿望是:海晏河清,世界和平。

新的一年我们会更加努力地为大家呈现更多精彩内容,希望大家多多关注!

指导单位:广东省国防教育办公室

责任编辑:姚忆江

作者: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马尧

助理编辑:李嘉镓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