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发冲冠,凭栏处……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典雅柔弱的旗袍女子,琵琶半抱,却唱出了男声的低沉和沧桑,一曲与别不同的《满江红》技惊四座。
观众讶异,“因为反差太大了,怎么是一个小女子唱出的声音?”
△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陈玲玉自弹自唱粤曲《昭君怨》。
更为独特的一点是,陈玲玉自弹琵琶,边弹边唱。她的粤曲评弹创新,把上海评弹的柔、京韵大鼓的刚、粤曲平喉的沧桑融于一体。日前,她当选为广州市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会长。
简介
陈玲玉,国家一级演员,广东音乐曲艺团首席琵琶弹唱家,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曲传承人,两度获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表演奖”“节目特别奖”;中国唱片最高奖:第六届《中国金唱片奖》。从艺40年,她在海内外举办了65场个人艺术专场,并创造许多个“第一”。
1唱腔女子唱小生平喉更易火
“当年李丹红老师一曲南音说唱《沙田夜话》,让我迷上了粤曲,正好她当时没有带徒弟,团里也没有琵琶弹唱这方面的人材和接班人。很幸运,我成为了她首位入室弟子,学习粤曲琵琶弹唱。”陈玲玉说,“我学艺的时候很少女孩子学唱平喉(小生),一般都会选择唱子喉(花旦)。”
16岁时,陈玲玉考入广东音乐曲艺团。回忆起过往,她感慨:“原来我是唱民歌的,声音条件达不到用真嗓子唱粤曲平喉(中音)的要求,音域窄、没有低音,声音也不够浑厚。开始很迷茫,更有人说我是走后门来的。父母心疼我,劝我开曲艺团。”
△边弹边唱,陈玲玉让大家发现粤曲也可以评弹。
初生牛犊不怕虎,她憋着一口气,“我每天早上5点起来吊嗓子,多听多练,每学习一首曲,除了听录音熟悉它的旋律,还细心地观察学习老师演唱时的口型、用气和唱腔。半年时间,我成为青年演员中的首席。”
陈玲玉对艺术的追求,可谓是连日常生活都是练声。为了保持声音低沉,她平时讲话也是压低声音。听她讲话,得侧耳倾听。
2拜师师从骆玉笙和陈笑风
不光是唱腔,拜师不走寻常路也是陈玲玉被业界津津乐道的事。“无论多大年纪,只要觉得还需要学,我就还会继续拜师。”13岁跟著名音乐家陈品豪学习琵琶弹奏,随后跟随名师平喉李丹红、大喉白燕仔学习。
陈玲玉不单在南方拜名师,还拜北方的中国曲艺国宝级大师、京韵大鼓艺术家骆玉笙为师。
△粤曲琵琶弹唱家陈玲玉。
1991年,陈玲玉代表广东曲艺界赴天津参加首届中国曲艺节演出,以一曲《琵琶壮烈歌》得到骆玉笙的赏识。“她听完我演唱后对我有好评,把我这个广东妹子收为入室弟子。”在跟骆玉笙的学习中,陈玲玉把北方大鼓和江南小曲的音乐素材糅进粤曲演唱,令她的发声、唱腔等技巧别具一格。
10年前,陈玲玉又拜在粤剧“风腔”创始人陈笑风门下。自得到陈笑风的提点后,陈玲玉吸收了戏曲注重人物情感刻画的唱腔,把粤剧元素融会于曲艺表演上,人物的塑造更立体,“曲友们都笑称我现在唱的是风玲腔”。
3演出《星海·黄河》粤曲也能演唱
作为粤曲传承人,陈玲玉的弹唱并不是像传统粤曲演出一样。她认为创新是在保留传统艺术精华上再发展,博釆兼容是创新的基础。
“我一直学习吸收各个戏剧、曲艺曲种的艺术,学习吸收他们艺术上的精华,以此丰富自己的曲艺表演艺术,学京韵大鼓、学上海评弹、学星腔、柳仙腔、风腔艺术,积极拿来,化人为己、融会贯通,才能自成一格。”她说。
前两年,陈玲玉和著名撰曲家陈锦荣、国家一级音乐家万蔼端共同创作了琵琶弹唱《星海·黄河》,作品展示了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黄河大合唱》时的创作情怀,是一首激情澎湃的抗战曲。很难想象,这首歌竟然被改编成用琵琶弹唱。
△《星海·黄河》舞台剧照。
这个作品是一个团队作品,由陈玲玉带领8位青年女演员共同演出。陈玲玉说,这个创新的作品,里面除了运用传统的板式曲牌外,全曲运用了黄河大合唱音乐贯穿,最后用《保卫黄河》结尾,推向高潮。
此节目两次受中国文联和中国曲协邀请赴京参加专题晚会演出,“在北京的演出反响很大,大家想不到广东粤曲也能唱出如此激情澎湃、荡气回肠的气氛”。去年,这个节目受邀到香港红磡体育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演出。
4传承集各派所长办风腔艺术研究会
对于粤曲传承,陈玲玉希望能走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1月22日,广州市粤剧风腔艺术研究会成立,她当选为第一届会长。“希望像师父所说,集各派所长,研究风腔,超越风腔。”
风腔研究会的成立,有助于研究、传承、推广陈笑风粤剧艺术和传统粤剧艺术,发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海内外粤剧艺术交流。
陈玲玉透露,研究会今年将办好三件大事:协助政府出版反映陈笑风艺术生涯和成就的书籍,举办粤剧风腔艺术研讨会,举办一台陈笑风艺术承传晚会。
陈玲玉说,从艺四十年,无论在海内海外演出,尤其是近十多年,“我都会举办各种艺术讲座,宣传粤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的精粹。我一直提倡粤曲进校园,让大学生热爱广东本土的艺术。”
文字|许晓蕾
图片|资料图片
编辑|龚春辉
校对|符如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