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把狮头做到海外!醒狮为何都以刘、关、张面谱造型?

侨乡广记
+ 订阅

每年春节,东莞城乡各地,都有敲锣打鼓舞醒狮贺新春的习俗。对于醒狮来说,“狮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用竹藤、纱纸为材料,纯手工制作狮头非常考验手艺人的技艺。

东莞醒狮头制作以石龙为最好,“德和兴”醒狮店是石龙镇醒狮头制作的百年老店,所制作的醒狮头远近闻名,深圳、惠州、广州、香港等地以及海外都有人慕名来订购。

△每年春节,都是郭润棠最忙碌的时候。

日前,正值春节前的生产旺季,记者走进这家百年老店,醒狮头、麒麟头等传统手工艺品挤满了狭窄的店面;店主人郭润棠正在二楼操作间忙着给醒狮头写色;三楼的工作间几名工人则正在赶制狮头的装饰物。有着近40年醒狮头制作经验的郭润棠已不记得从他手中诞生过多少个醒狮头了。

1百年醒狮店传承四代人

“醒狮头制作是家传手艺,从我曾祖父开始就做,至今已经历四代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德和兴”醒狮店位于东莞市石龙镇太平路,以家庭作坊方式和传统手艺制作醒狮头,该店制作的醒狮头一直以做工精细,坚固耐用而闻名。

△制作醒狮身。

今年55岁的郭润棠自小就跟随父亲学习家族传统醒狮头制作手工技艺。1979年开始经营醒狮头及相关产品制作销售,至今已经有近40年。“我们做的醒狮头最远曾卖到英国、新加坡,除了东莞本地人,也有深圳、惠州、香港人过来买。春节前还有在东莞工作的外地人来买了带回老家。”

走进德和兴,记者发现这个仅有数十平方米的店铺,“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其格局分布有条不紊。除了一楼的店面外,在二楼和三楼设有三个独立空间作为独立的制作工作室。这些制作工作室分别承接醒狮头制作的不同工序。

2家传秘方可对付老鼠

制作醒狮头主要分六道工序:第一,扎架,又叫扎廓,顾名思义,即用纱纸将竹篾扎成一个狮子头轮廓;第二,贴纸,用糨糊将纱纸贴在狮头的轮廓上,不断重复贴上去,直到整个狮子头雏形初现;第三,晾干,把贴好纱纸的狮子头晾干,但不能曝晒;第四,贴花,又称写色,在已晾干的轮廓上扑纸、贴花,利用各种亮片、彩纸和手工描绘,把整个狮头、眼、鼻等画出来;第五,上油,要求干一层上一层;第六,装饰,即把狮子的眼、眉毛、口、鼻、舌等装饰粘上。

“所有工序纯手工制作,糨糊都是用生粉自煮的。一个普通大小的醒狮头,工期就大约需要10天。”郭润棠说。

△石龙醒狮头经过扎廓、贴纸、晾干、贴花、上漆、贴饰制作而成,坚固耐用。

说起自制糨糊,郭润棠特别介绍道,有一道家传秘方,“用了这道秘方,老鼠闻到就会绕路走,这样就可防止醒狮头被鼠咬。不然用了大量糨糊制作的醒狮头很容易招惹老鼠。”

“扎廓是制作醒狮头的关键,要求一定要扎实,因此要选用柔软度特别好的黄竹;贴纸这个步骤讲求选料和耐心,必须选用坚韧的纱纸,一层层地贴上,才能使制出的醒狮头坚实、经得起考验。”这些环节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就如贴纸这个步骤,因为纱纸本来就薄,涂上糨糊后更是不好把握,一不小心就弄皱甚至弄破。

3图纹彩绘蕴含丰富民俗文化

记者走进“德和兴”醒狮店时,郭润棠正在二楼的工作间给一个醒狮头写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堆五颜六色的染漆料。狮头图纹彩绘可不是随心所欲的涂鸦,而是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

据郭润棠介绍,传统南方醒狮以刘、关、张三种面谱造型。通过不同色彩和纹饰来展现南狮夸张、英勇、正义、威猛的形象,展现狮子的不同性格与内涵,其中黄色剑纹代表刘备的仁德,红色刀纹代表关羽的忠义,黑色矛纹代表张飞的英勇,寓意匡扶正义、抗御邪恶,并呈现出形象。

“我们做的是南方醒狮头,南狮较北狮高大威猛。”郭润棠说,为体现南狮的高大威猛,最后一道工序装饰也至关重要,主要材料有绸缎布、镜子、五彩绒毛等,用这些材料完成狮子的眼、眉毛、口、鼻、舌等装饰,狮额正中要装一块明镜。

记者注意到,“德和兴”店的一楼就挂满了数十个已经完成装饰的醒狮头,有金黄狮、米黄狮、白狮、中国红狮、黑狮等不同色醒狮品种。

4政府扶持助老手艺传承

德和兴传至郭润棠,已是第四代。肩负着传承人的重任,55岁的郭润棠表示自己还年轻,还能再做很长时间。但他也表示,做醒狮头是个辛苦活,“有机会会找人接班。”

△老郭为醒狮头制作的传承担忧。

“醒狮头制作完全是手工工艺,材料也要传统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假,现代化工艺、工具派不上用处。青年人不愿学。”东莞市石龙镇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政府正在研究保护办法,拟在多个方面进行扶持,让其传承下去。

该工作人员表示,石龙醒狮头制作技艺在2007和2009年分别入选第一批东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三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1年,传承人郭润棠被评为第二批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

“我们也利用各种场合对醒狮头制作技艺进行宣传推广,两次组织去参加在深圳举办的文博会,也开展了非遗进校园活动,目前我们还在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以完善醒狮头制作技艺的档案。”

文字|余晓玲

图片|王俊伟

编辑|龚春辉

校对|梁永忠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