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明媚,气温回升。
今天,大家有没有觉得暖和了不少呢~
在这个舒服的日子里,
南粤先贤馆全面开放啦!
时隔半年,
南粤先贤馆经过试运营开放,
及闭馆完善提升。
现在的南粤先贤馆究竟有啥看头?
下面就由越秀山君来为大家科普一下~
场馆选址
南粤先贤馆航拍图(资料图片)
南粤先贤馆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用于展示赵佗、惠能、孙中山等五十六位在岭南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个领域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名人及其事迹,展现他们的历史风采和人格风范,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建筑设计
南粤先贤馆序厅(资料图片)
南粤先贤馆用地面积6243平方米,主体场馆建筑面积6430平方米,共有两层展厅,分为古代部分和近代部分。
绿色基调的建筑风格尽显岭南传统建筑特色,又兼具现代建筑简约的风格,与五仙观及岭南第一楼的文物建筑相互辉映,气韵相合,和而不同。
设计大师说
12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博士生导师郭谦
我们脚下的这块地方(南粤先贤馆所在地),即是广州“羊城”、“穗城”的发祥地(“五羊献穗”传说源于此),又是广州“花城”的发源地(历史上最早的花市便在此)。这里还是明清羊城八景“穗石洞天”、“五霞仙洞”的所在地,紧临广州千年的中轴线。南粤先贤馆的建筑大部分放在了地下,在地上仅有一层,面积约一千多平方,体量不大,以谦逊的姿态很好地呼应了五仙观整体环境。
跨越崎岖路,
先贤至伟功。
文明千载宝,
浩气贯长虹。
值此南粤先贤馆全面开放之际,最早提出设馆构想的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汉青同志吟诗一首,把对先贤的敬仰和南粤先贤馆的气派描绘得淋漓尽致。
完善提升后的南粤先贤馆
在哪些方面做了提升呢?
和越秀山君一起走进现场~
场景布局
场景式布置是南粤先贤馆展陈布置的一大特色。
惠能展区的冥想空间,历经一场星空云尘的洗礼,在这里能邂逅1000多年前六祖惠能的豁然顿悟;
步入明清展区的文人书房,沉思静悟间能与陈献章、湛若水、黄佐、屈大均等名家大儒交流文思;
近代展区,目睹一场滂沱大雨正冲击着清朝帝国,中国在动荡和屈辱中艰难前行;
最后,追随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之路,聆听百年前孙中山先生的原声音频,感受追求民族复兴的艰辛和奋斗。
陈列展览
南粤先贤馆借用视频、雕塑、声光电互动等装置,让整个展馆融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于一体,以更多地建立起先贤人物与参观者在情感上的联系。
设计风格
南粤先贤馆内布展10余个不同形象的先贤人物雕像。这些雕塑作品展现出了多样风格:
乘辇入城、手捧麦穗的赵佗,寓意这位南越国创建者为南粤带来南北方文明的融合以及地方安定与富足;
抽象与具象相结合的葛洪炼丹雕塑,不仅将葛洪仙风道骨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亦将雕塑与环境与观众相融合;
借用“烟”与“火”造型将同一地点的不同历史事件—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和关天培的抗击英军,在一个雕塑中进行表现,使雕塑在视觉丰富性和再现历史场景上有了更新颖的呈现。
值得一提的是,赵佗、周敦颐的雕塑作品获得了“中国风—岭南情—广东省第二届雕塑大展”优秀作品奖。
新增文物
新增“民国二十九年《广东丛书·张曲江集附考证》”“清代黑漆描金嵌螺钿棋盘配象牙雕国际象棋”“19世纪中后期外国制船舷铜火铳”“丘逢甲行书六言对联”“孙中山先生泛银遗照”等10件(套)展品,目前展陈的文物达156件(套)。
设计大师说
12
博物馆陈列设计主要负责人
集美设计公司总经理
邵战赢
(南粤先贤馆)陈列展示将新媒介技术方法高度融合。惠能空间的影像创作,大榕树下听讲古的轻松闲适,近代“风雨飘摇的中国”的特定时空场域,“西洋镜”的儿时记忆,邹伯奇的“神奇照相馆”,梁启超“少年中国说”的铿锵有力,孙中山“共和之路”的伟大足迹等一个个展项设计真切地叩响着每一个观者的内心。恍若穿越,他们在我们的眼前,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
南粤先贤馆将先贤形象
与现代科技技术结合得如此巧妙,
不去现场感受一下怎么能过瘾?
交
通
指
引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惠福西路233号五仙观
公交车:乘坐3、6、66、82、124、217、541路公交车到省医门诊部站
地铁:地铁1、2号线公园前站
讲
解
预
约
在开放时间内,南粤先贤馆每天上午10:00和下午15:00提供免费讲解服务。
预约流程:
1、关注“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2、在底部菜单“帮助”点击“讲解预约”菜单,
3、填写相关信息即可预约免费讲解服务
温馨提示:
1、10人以上参观团队,请提前三天预约,经确认成功后按约定时间参观;
2、参观咨询、预约请拨打:020-83323508
更
多
服
务
宝宝抱太久累了?东西太多拿着不方便参观?这些问题,不存在的!南粤先贤馆为有需要的人士提供婴儿车、轮椅、寄存等便民服务。还将增设亲子互动体验区,爸爸妈妈们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在趣味中涨知识~
来一场和先贤的约会吧~
素材来源: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
编辑:胡翌婧
摄影:老梁、胡瀛斌
责编:刘思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