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宗颐(图片来源:中新网)
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2月6日凌晨于香港逝世,享年101岁。
▲1926年饶氏宗族的合影,前排左五身著中山装的站立少年便是饶宗颐
饶宗颐出生于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广东潮州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于一九四九年迁居香港,对敦煌学、古文字学、词学均有研究,并且精通梵文。代表作《敦煌书法丛刊》《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词集考》等。2013年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2014年9月获得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饶宗颐刚刚过完百岁生日。
饶宗颐是著名的国学大师,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长。季羡林说:“近年来,国内出现各式各样的大师,而我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就是饶宗颐。”金庸说“有了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钱钟书说其是“旷世奇才”。香港大学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潮州市政府也在其家乡修建了“饶宗颐学术馆”。
饶宗颐先生的研究领域,囊括了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他出版著作六十余部,著述3000万言,仅《20世纪饶宗颐学术文集》浩浩十二卷,就达1000多万字。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
他通晓英语、法语、日语、德语、印度语、伊拉克语等六国语言文字。其中梵文、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在其本国亦少有人精通,而饶宗颐先生以中国人却能通乎异国“天书”。
饶宗颐精通古琴,还是撰写宋、元琴史的首位学者,他善于诗赋,书画作品更是清逸飘洒、自成一家,他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曾得到张大千的赞赏。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自成一格。
链 接
广东统一战线基地: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
潮州市饶宗颐学术馆位于潮州东城滨江之颐园,与笔架山麓的韩文公祠隔江相望,两相辉映,是一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饶宗颐教授,字伯子、伯濂,又字选堂,号固庵,1917年生于今潮州城内,1949年移居香港。饶教授在七十多年的治学过程中,孜孜不倦,筚路蓝缕,学贯中西,屡有创树,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上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享誉中外的国际汉学大师,素有“南饶北钱(钱钟书)”、“南饶北季(季羡林)”之称。
一九九五年,潮州市政府在饶教授儿时读书处兴建饶宗颐学术馆,占地三百多平方米;二〇〇五年动工进行扩建,翌年十二月竣工。为崇贤尊哲,新馆命名“颐园”。颐园占地五千八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一百五十六平方米,是一座素朴端庄,秀丽典雅,富有潮州传统民居风格,又有岭南庭园韵致的建筑。饶宗颐学术馆的建设,得到海内外乡亲的鼎力相助。香港潮属社团创会主席陈伟南先生一如既往地对学术馆的建设给予了大力支持,谢贤团先生、许崇标先生、高佩璇女士以及香港饶宗颐基金会也纷纷捐资共有一千多万元,为学术馆的建设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饶宗颐学术馆辟置多个展厅,通过实物、图片全面介绍饶教授的传奇人生和渊博学识,及其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书画展览厅展出饶教授历年来所创作的珍贵的书画艺术作品,是潮州又一处引人注目的文化殿堂。自开放以来,接待了党政机关各级领导、社会团体、海内外游客数十万人。饶宗颐学术馆不断与海内外机构和人士加强交流,促进友谊,努力宣传和弘扬潮州文化,积极开展“饶学”活动,在社会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近几年来,潮州开展的有关统战工作,包括海外嘉宾参观、潮州海外联谊会网络开通、《潮州志补编》修订等都在这里举行。
来源: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光明日报微信公众号、粤海同心、潮州市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