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力争在全省开新局中走在前列

南方+ 记者

2017年,汕头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亿元,增长9.2%,增速列全省第一。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61亿元,增长10.4%,增速列全省第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6亿元,增长27%,增速列全省第一。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3亿元,增长11.1%,增速列全省第一。

连续4组数据跑赢全省,是汕头交出的经济成绩单的亮丽一笔。其中,投资和消费同步高位增长,成为GDP高位增长的有力支撑。汕头经济整体正呈现协调向上的走势。

稳中求进的汕头经济发展成绩,是城市面貌发生变化,探索新经济体系下的厚积薄发。

而在省政府参事陈鸿宇看来,汕头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不能忽视的是,汕头除了全省4个排位第一,还有很多经济指标走在全省前三,在协调发展中追求高质量发展。可以说,汕头争取在全省开新局中走在前列。”陈鸿宇说。

2017年,汕头GDP增速跑赢全省,固投表现“亮眼”。杨立轩 摄

高速增长向高质发展转变

2017年,汕头GDP增速跑赢全省,与珠海并列全省第一位。就全省统计数据来看,除了珠三角城市,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来说,汕头是唯一的增速全省第一的城市。

“汕头四个指标跑赢全省,说明经济协调发展。我们不仅要看到速度提升,也要看到质量也上来了,发展后劲在集聚。”陈鸿宇说。

从汕头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投资的增速和规上工业增加值,这两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速度——固投增长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0%。

陈鸿宇认为,规上工业增速作为发挥经济存量潜力的指标,增速为汕头三年来最高,汕头历来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从数据可以看到,汕头现有产业实力将可以充分迸发。

据统计,截至2017年,汕头全市有39家国内500强企业、19家世界500强企业、20家央企落户,共有上市企业32家,数量居全省第三,“新三板”企业56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46家。围绕几大产业集群,依托现有经济增长态势,通过技术改造创新驱动,将激发新的强劲动能。

此外,固投增速不但连续几年处于高位,固投绝对值也连续两年位于粤东西北前列,且超过了几个珠三角城市。据汕头市发改局数据显示,2017年,汕头27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05.3%。其中,39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155.7%,居全省第三位。

陈鸿宇认为,在实体经济上的投资占比大,可以看出投资是有质量的。汕头正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汕头不断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图为正在建设的重点项目厦深铁路联络线。杨立轩 摄

投资结构趋向协调

纵观过去几年,汕头在投资方面,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颇为“亮眼”。在汕头市推动创文强管,实现“四个回归”后,海内外乡贤纷纷表示要回家乡投资建设。

阔别家乡几十年的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陈振治看到汕头的变化无比感慨,“此次回乡,看到汕头的变化喜人。我愿意在家乡投资产业,打造产业基地,并带自己的二代回乡创业,为汕头全面振兴、协调发展出一份微薄之力。”

在2017年“12·28”活动中,签约、动工、竣工项目共259个,投资总额2894亿元,其中,新动工项目135个,在全部项目中超过一半,总投资1055亿元,占全部项目的36.5%。新动工项目占比一半。

这些数据,意味着汕头的经济动能在持续储备,华侨未来城、万侨智汇城、东风股份总部中心、中交粤东总部基地、粤东绿地中心等项目齐发,为助推汕头产业转型升级“加油鼓劲”。

2017年,一批重大工程项目也已经建成,包括揭惠高速汕头段南段、大学路、金凤高架桥、东海岸大道等项目,而广梅汕铁路增建二线及厦深铁路联络线完成工程量87%,汕汕铁路、疏港铁路完成工可审查,汕湛高速、潮汕环线汕头段全线铺开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海湾隧道开始掘进施工,牛田洋快速通道、中山东路东延、金砂西路西延、凤东路启动建设,比亚迪跨座式单轨产业、明园国际科创金融城、万达广场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扎实推进。

陈鸿宇认为,汕头经济求进求好的协调发展态势,离不开潮商、侨商和国内外投资者的有效投资,也离不开两年来以“四个回归”为标志的营商环境大幅改善,这是汕头经济发展继续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创文强管行动为汕头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杨立轩 摄

工业与服务业共同拉动

据汕头市经信局数据显示,2017年,汕头全年工业增加值、工业投资额双双首次突破1000亿大关,工业增加值(1072.4亿元)占GDP比重45.3%,对GDP增长贡献率45.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3.57亿元,增速10.0%,为三年来最高。

此外,工业投资(1065.40亿元)和技术改造投资(453.49亿元)总量均居全省第二,工业投资增速(25.7%)居全省第三。科技型行业成长力强,智能制造装备业、新能源装备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增长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3个百分点以上。

根据汕头市统计局数据,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38家,总数达到554家,增长高达71%,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家,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2家;1至11月专利申请量增长29.4%,专利授权量增长16.3%,平均每10件专利申请就有7件获得授权,体现全市整体创新水平有效提升。

市场新生力量也在不断增加,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14万户,增长43.8%,其中新登记企业0.90万户,增长21.6%,日均新登记企业25户;规上(限上)企业培育成效突出,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2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企业18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42家。

汕头也提出,将依托核心技术优势,提高产业分工地位和资源配置能力,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基础较好的产业,培育发展新能源、海洋新兴产业、轨道交通设备、机器人等潜力产业,打造竞争力强的产业基地。

除了工业的带动,记者发现,跑赢全省的指标中出现了“服务业”这个经济亮点。

据汕头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汕头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61.39亿元,规模突破1000亿元,增长10.4%,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48.9%,超过工业3个百分点。服务业的比重继续提升,达到45.2%,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认为,汕头市经济增长动力从过去的主要依靠工业拉动转为工业、服务业共同拉动,服务业动力更加强劲,领跑效应更加突出。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24.9%,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超过8成,显示现代产业成为市场资本投资的新风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态势更加明显。

在刚刚发布的汕头市服务业“十三五”规划中,记者也看到,汕头主要以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现代物流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未来将从全面构建高端生产性服务体系,从商贸、酒店服务、医疗健康等领域,努力打造高质生活性服务体系,也在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业态。

珠港新城片区是汕头投资热门的区域之一。杨立轩 摄

新兴消费持续升温

在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的消费领域,汕头也“不甘示弱”。2017年,汕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3亿元,增长11.1%,增速列全省第一。

根据汕头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看来,汕头主要还是在“互联网+”促进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持续升温。

据阿里研究院公布2017中国淘宝村及淘宝镇名单,汕头11个镇(街道)入选为淘宝镇,位居广东省内第一;汕头淘宝村数量66个,位列广东省第二,比去年增加8个。

目前,汕头市已在淘宝、京东和苏宁等平台上建设一批以汕头本地特色农产品、美食特产为基础的优秀电商服务平台,截至2017年4月汕头市在各大平台开设“汕头馆”“澄海馆”等地方特色馆共6个。通过总结经验,将运营模式对外推广复制,目前已在汕尾市复制运营“汕尾馆”。

此外,实体零售业转型成效突出,线上线下加速融合,网上商品零售额在上年较高增速的基础上继续快速增长24%;快递物流蓬勃发展依旧成绩有亮点——全年快递业务量近4万亿件,增长73.2%,业务量居全国第21位、全省第5位。

汕头全省4个第一

2017年,汕头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亿元,增长9.2%,增速列全省第一

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061亿元,增长10.4%,增速列全省第一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6亿元,增长27%,增速列全省第一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83亿元,增长11.1%,增速列全省第一

汕头将在全省大格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个对接”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在当前省委、省政府赋予汕头城市新定位的新机遇下,汕头提出以“三个对接”来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

一是高水平规划先行。汕头加快编制“一湾一岸两河三平台”规划实施纲要,力求做到与省的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无缝衔接。

二是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推进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的“一一三五六六”工程,即:以一个大港口建设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重点节点,一大批市政道路升级改造增强市区道路通达能力,3条跨海湾通道打通汕头湾南北交通主动脉,5条铁路动脉实现与珠三角2小时内通达,6条高速公路互联互通形成市域内半小时、汕潮揭1小时交通圈,6条市政大通道引领中心城区“东融西联”,支撑城市扩容提质。

三是打造三大战略平台。汕头充分结合国内外创新资源,让“三大平台”各有特色:华侨试验区重在引进侨资侨力,发挥华侨华人资源优势;国家高新区“政区合一”,围绕中以国际科技合作产业园,打造国际科技合作承载区和自主创新核心区;临港经济区重在依托港口,按照“前港中区后城”的模式,构建港产城联动发展的滨海城市格局。

对此,省政府参事陈鸿宇教授表示,此次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到的“三个对接”,正是体现汕头通过交通资源网络、创新驱动网络以及行政资源网络中的空间集聚,与省政府规划相对接,这将促进汕头在全省区域发展新格局中发挥更加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带动粤东片区融入全省一体化发展进程中。

【文】南方日报全媒体记者 沈丛升

【来源】南方日报 汕头观察

编辑 陈圆圆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