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家底迎“年终大考”13个乡镇全面对标找差、提质增效
阳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已经一年了,对于全县13个乡镇来说,推进力度、成效无疑是检验工作成效、干部作风的“年终大考”:是骡子还是马,得拉出来遛一遛。
从2月5日至2月7日,连续三天,由县委书记余国平带队,率领县四套班子领导,13个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以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逐一到各个乡镇进行推进“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示范区现场“打分”,全面对标找差,促使“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示范区建设提质增效。
现场督导会并不是评功摆好,现场会结束后,将在星期四召开全县总结会对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总结部署,并对全县13个乡镇进行“打分”,分数结果与年度综合考评挂钩,简而言之,与干部的“面子”、“票子”、“位子”密切相关。
1、13乡镇围绕“三个全域两大攻坚”迎接“年终大考”
去年年初,在县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阳山正式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加快推动生态振兴、绿色崛起,全面建设生态阳山、善美之县。一年来,各乡镇、各部门在不折不扣完成县“规定动作”的同时,也进一步理清思路、摸清情况,精心谋划“自选动作”,自加压力,勇挑重担,推动战略行动全面开花结果。
首日的督导会现场,首先“亮相”的江英、青莲、大崀3个乡镇便紧紧围绕全域绿色产业开发、全域文明建设、全域旅游创建、农村综合改革攻坚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迎接“年终大考”。
江英镇路路通农产品展示和信息发布平台是江英镇“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示范片建设项目之一,投资100万元,建有农副产品展厅、江英鸡复壮提纯展示厅、销售信息交流平台、英石观赏场、休闲民宿等系列场所设施,可以说,既有农村综合改革攻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和全域文明建设元素,又包涵全域旅游创建在其中。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这五方面元素,“3”是基本要求,农村综合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文明建设,一定要做到,必须充分体现;“2”是较高要求,绿色产业开发和乡村旅游建设,要努力做到。
作为县级示范片,青莲镇就必须全面推进绿色产业开发、文明建设、乡村旅游、农村综合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体现五方面元素。在青莲镇深塘单竹塘村,“这个村变化很大”,这是督导组对该村的美丽乡村建设的印象。
该村以“三清三拆三整治”为抓手,整体系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美丽乡村公园、建设“水上乐园”旅游项目,河道治理成效明显,促进实现了乡村美丽蜕变。目前,单竹塘村已经实现巷道硬底化,建有雨污分流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乡村小公园,外立面统一风格。现在村民感受最深的就是把村中的垃圾堆建成了美丽的小公园,单竹塘村变得越来越漂亮。
而大崀镇松林村整村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探索“三变”改革,该村通过土地整合实现了一户一地或二地机械化耕作,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成功引入了好宜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邓牛家庭农场,种植茄子、菜心、枸杞等优质蔬菜,铺设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大大增加农民收入。
2、全面对标找差,加快推进示范区向纵深发展
根据紧凑的行程,第二天督导组首先来到了岭背镇水建村委会塘边村,现场观摩了家馨生态观光园,详细察看了该园的花卉种植和生态休闲农业基地建设情况。该园计划投入1200万元,首期投入600万元,将建成占地200多亩,集旅游、娱乐、观光、赏花、观赏动物于一体的花海基地,为建设美丽田园综合体创建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记者了解到,目前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2018年春节前能建成开园接待游客。
岭背镇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示范片建设,以土地整合整治为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蒲芦洲村作为县级示范片区之一,通过“三变”改革,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蒲芦洲村小组村民以股份形式入股蒲芦洲沙田柚专业合作社,带动群众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县委书记余国平要求,要在富起来的基础上,完善好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让乡村美起来。
秤架瑶族乡七车村小组于2016年已创建为美丽乡村整洁村。今年,按照“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部署,该村积极开展文明村庄建设活动,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种廉政文化进村活动不断丰富,成为全乡各村的廉洁示范基地。随后,督导组还到圩镇实地参观街道综合整治以及旅游发展情况介绍。街道整治改造工程项目是秤架瑶族乡2017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主街道全面实行黑底化并设置交通路线标志,人行道铺设大理石块,流动摊档实行分区域定点经营,经过整治,圩镇居住、营商、旅游环境得到切实改善。
参观者认为,秤架瑶族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贯彻落实“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中要充分结合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优良的自然环境优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扎实有效推动森林特色小镇建设。
今天其余乡镇相继亮出大招,接受挑战。“各个乡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目标任务,全面对标找差,创新工作举措,加快推进‘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示范区(县级与镇级)向纵深发展。”余国平表示。
8个乡镇相继晒家底,出妙招
江英镇:大桥江三村小组整村推进新农村建设
在江英镇大力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热潮的带领下,大桥江三村小组结合本村发展实际,村民理事会主动组织带领群众筹资筹劳,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在“山、水、田、林、路”上下功夫,建设“美丽乡村特色村”。目前,各项建设内容有序推进。
江三村小组健全村民理事会、村经济合作社等基层组织,在村民理事会的指导下,推动村庄民主管理建设,通过多次召开家长会,于去年3月,全体村民共同签订了新村新建协议,并制定村庄保洁制度,落实保洁人员和保洁经费,合理建立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的长效机制,确保村庄整洁保洁。此外,还建立透明的村务公开和“三资”管理制度,强调主人翁角色,让群众主动
参与村务管理。
在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对村道硬底化、小公园、村民住宅区、文化中心、绿化带、禽畜养殖区、污水排放处理等实行统一规划建设。目前,该村已清拆30间余间猪、牛舍及砖瓦房屋并整合村民自用地3000平方米作为新建楼房用地,规划按照“一户一宅”思路落实每户宅基地并建设45栋颜色统一成排成列的别墅新楼房,其中32户已完成地基建设。
与此同时,江三村还发挥村民在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发动村民积极筹资建设,每户村民捐资约1.2万元共65万元用于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现有惠民政策开展建设,积极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多方争取资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青莲镇: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
青莲镇深塘村良头村党支部发挥先锋堡垒作用,扎实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开展,围绕生态蚕桑种养、发展休闲农业、建设蚕桑特色美丽乡村,打造可游、休闲、宜居、养生、自然与生态相结合,集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蚕桑特色美丽田园和美丽乡村进行规划,分步分期建设。
500亩(分三期)的专业化生态特色蚕桑种养和生态休闲农业基地,通过“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推动青莲镇蚕桑产业的发展升级,由专业合作社进行专业化种植和经营,致力将蚕桑产业打造成为适合青莲地理环境、乡情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
发展蚕桑特色休闲农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种植产业。申报单位和合作社对桑蚕生产实行统一供苗、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计划对深塘村、江佐村内部分村小组的300户农户进行种植指导、服务和统一包销,通过吸纳镇内剩余劳动力进行蚕桑果、桑叶的采摘、晾晒和深加工等,为当地农户提供更多就近就业的岗位。
发展生态旅游业,建设蚕桑特色美丽乡村,项目实施后将建成500亩的生态特色蚕桑种养和生态休闲农业基地,既增加了经济效益,又使其经济和生态功能不断增加,既调整了种植结构,又发展了生态休闲农业以及为发展区域生态旅游业创造了条件。
大崀镇:水圳头村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
目前,大崀镇水圳头村小组共有农户34户160人。据介绍,该村小组在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村民理事会的有力配合下,依法自治、以德教人,不断完善群众自治制度,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顺民意、借民力、用民智,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注重乡土人情,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乡村治理有机结合,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据统计,水圳头村通过“三清三拆”整治行动共拆除16户农户的废旧泥砖房24间530平方,清运垃圾10吨。同时,村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动态保洁制度,确保村庄环境干净整洁,硬底化巷道100米,拓宽道路600米(路面由原来的3.5米拓宽至4.5米),建设20立方的生活污水处理净化池一个,铺设雨污分流管道500米,现已铺设人行绿道150米,占地100平方的党支部、理事会议事场所正在加紧建设中,对25户民居外立面进行统一粉刷,安装路灯30盏。
岭背镇:打造绿色产业+旅游示范点
水建村家馨生态观光园是岭背镇“三变”改革试点,计划投入1200万元,建设集旅游、娱乐、观光、赏花于一体的花海基地,为建设美丽田园综合体创建奠定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同时,农户以土地入股,在每亩每年保底分红700元的基础上,年终再按收益比例分红,以达到增加农户收入的目的,该项目可吸收附近闲散劳动力60人以上。
岭背镇为抓好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在观光园附近还建成了上篷仙境、水建两观景台,可以拍摄到不同季节不同时段的岭背美景。从水建观景台往下看,是正韧土地整合点,整合了正韧、新村、秀埌、塘一4个村小组的土地,面积共485亩,并完善了1条机耕路和2条水利设施,现已全部流转出租。
该村在进行土地整治整合后进行流转出租,打造了一个近100亩绿田田青枣园,可于今年春节前后开园接客;另一个面积达200亩、有100多个水果品种的水果试种园,则在试种成效好的品种中进行扩种,形成另一种产业景观。同时,鼓励农户村前村后、山上山下连片种植沙田柚,打造以家馨生态观光园为核心的绿色产业+旅游示范点。
秤架瑶族乡:八百海拔红糖姜茶生产基地
据介绍,八百海拔红糖姜茶生产基地位于秤架瑶族乡杜菜村委会原杜菜小学旧址,是阳山县高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产品生产基地,该基地主要生产红糖姜茶,兼营红薯干加工等。
八百海拔红糖姜茶生产基地是秤架瑶族乡绿色产业开发引进的农业深加工企业,于2017年5月初选址改造兴建,占地面积为1363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215平方米,其中利用原杜菜小学的教室、办公室、宿舍改造成行政办公室、仓库和员工宿舍,楼房建筑面积为682平方米;新建生产线厂房和产品展示厅各一间,合计建筑面积为533平方米。建设工程已竣工,现转入产品生产线调试阶段。正常投产后,年处理生姜能力300吨,生产红糖姜茶300吨,理论产值3000万元/年。
该生产基地于2017年9月8日成立了秤架瑶族乡高地海拔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与社员签订生姜收购合同,以保底价收购姜农的小黄姜,解决了西岭片茅坪、漏水坪、东坑等村民的生姜保鲜难、销售难的后顾之忧。11月12日,秤架瑶族乡举办民俗文化风情节,该基地接待近五百名游客品茶、购物,打响了知名度,擦亮该乡绿色产业开发名片,为秤架瑶族乡旅游发展奠定基石。
黄坌镇:发展多功能、多层次农民专业合作社
阳山县知青优质水产专业合作社位于国道323线旁,黄坌国营林场侧,该合作社于2011年5月筹建,现有157名成员,其中农民成员156名,占成员总数99%,2014年被评为市级示范社,2017年评为省级示范社。目前,合作社种养基地总面积300亩,其中用于水产养殖面积105亩,20多个鱼池,其他养殖面积195亩,建有饭店、烧烤场、公厕、停车场等基础设施。
据介绍,知青优质水产专业合作社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积极
创建农业品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在投资200多万元建成山北江生态甲鱼繁育健康养殖场成功的基础上,再投资30万元建成蓝孔雀观赏食用繁育养殖基地、投资20万元建成黑山羊养殖基地、投资50万元建成铁皮石斛南药种植基地、投资50万元建成150亩四季水果种植釆摘基地﹙以鹰嘴桃为主﹚及食用菌种植等农业示范观光项目, 现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六层半的农业科技综合楼﹙用于日接待100人吃、住、会务及智能农业信息化管理﹚,预计于2018年投入使用。下一阶段,将开发温泉、半山木屋等旅游项目。
记者了解到,该合作社建设集种苗繁育、生产、销售、示范、推广于一体的多样化种养殖基地,发展运用国际互联网,实行农业生产过程远程可视,产品网上预订直销,实现传统单一生产型农业向现代综合型产业农业发展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小江镇:打造乡味、和谐文明新农村
在推进“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示范区建设中,下坪村委会山根、老围、老墩村三个村小组抓住机遇,发挥村民的智慧和作用,整合了村小组长+理事会+外出乡贤+热心人士的资源,连片进行人居环境整治、文明村创建、土地整治整合和美丽乡村建设。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山根、老围、老墩三个村小组按照不搞大拆大建、保留原有村庄格局的原则全面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拆除危旧房126多间、建设人畜分离点1个、村庄道路硬底化2100米、新增路灯40盏,建起了文化室1间,篮球场1个,休闲健身公园和千年银杏园各1个。同时,为摆脱村庄绿化形式单一,赋予乡村独特魅力,按照“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要求,进行村庄节点绿化,打造温馨舒适的邻里空间。
现在,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味的和谐连片美丽乡村群已基本建成。三个村小组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成立了醒狮队、唱春牛队,逢节日均开展开展文艺表演、篮球赛等健身活动,呈现新农村蓬勃向上新气象。
黎埠镇:大塘村耕地置换整合工作已全面完成
去年,根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县级示范区建设工作要求,黎埠镇立足大塘村区位优势和系列奖补办法,带领群众整村推进耕地整治整合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优势农业产业。
大塘村共23个村民小组,各自然村庄分布于洞冠水流域冲积平原,地形相对平整,全村共834户3803人,党员83人。自大塘村提出了按地形地块连片整治耕地的思路后,全村23个村民小组全部通过决议,一致同意全面开展耕地整治整合。为争取秋收后的有利时机,黎埠镇迅速根据县的要求,派出整治规划小组深入大塘各片组田间地头,完成了各片耕地整治项目的具体规划,以村民意愿为主制定规划方案,由村民小组与第三方签订建设合同,迅速组织实施,做到规划好一个,就开工一个,全村掀起了耕地整治整合热潮。
截至目前,全村耕地置换整合工作已全面完成,全村耕地整治工程全面铺开,现规划并在建排灌渠合计158条34834米,机耕路合计82条22921米,整治建设内容还包括农业面污染源收集池、涵管、跨渠道桥梁、防洪堤坝等,实现3848亩耕地整治整合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