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批次化肥抽检不合格(附名单)!暴露出好些常见的“坑”

农财宝典
+ 订阅

近日,多地公布了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农财君发现当中的不合格产品几乎都有一个通病:氯离子质量分数不合格。

2月5日,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官网公布的《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化肥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的通报》显示,标称湖北诺维尔化肥有限公司、陕西开耘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挪威奥森作物营养有限公司潍坊宜欣肥业等企业生产的3个批次产品质量不合格。

山西省化肥农药产品质量监督抽查不合格产品及生产经销企业名单

而在2月2日,山东省工商局官网公布的《关于2017年度潍坊市流通领域秋季农资质量抽检结果的通报》显示,标称江苏阿波罗复合肥有限公司、山东绿宝珠生物肥业有限公司、济源市万洋肥业有限公司、山东远东国际生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康坶国际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安阳中盛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生产的8个产品样品不合格。

不合格样品名录

据了解,山西的抽查涉及129家企业(其中:生产企业70家,经销企业59家)的180个批次的产品。检验合格177个批次,不合格3个批次,不合格检出率1.7%。不合格产品主要质量问题集中在:总养分的质量分数、氧化钾的质量分数、氯离子的质量分数项目不合格。

潍坊的抽查主要在潍城、诸城范围内开展,共抽取复混肥料、掺混肥料等2个类别122个样品,其中不合格样品8个,合格114个,合格率为93.4%。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氯离子的质量分数、总养分的质量分数、钾含量。其中潍城区共抽检82个样品,不合格数量6个,合格76个,合格率为92.7%;诸城市共抽检40个样品,不合格数量2个,合格38个,合格率为95.0%。

在两地的抽检中不难发现,上述不合格产品除了一个外,其余都存在氯离子质量分数不合格的问题。

事实上,关于化肥产品氯离子不合格的情况经常会在抽查中被发现。有企业会觉得,产品中被检出氯不合格很冤枉!!!

国家为啥强制要求明识氯离子含量

含氯化肥是目前生产量和施用量较大的一类肥料,使用好这类肥料,对农业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其中,低氯意味着复合肥中的钾素是由氯化钾提供,氮素之中没有氯化铵,氯离子含量在3%~15%之间;中氯意味着除了钾素是氯化钾外,氮素由一些氯化铵提供,氯离子含量在15%~30%之间;高氯产品基本上都是中低浓度的复合肥,氮素主要由氯化铵提供,氯离子含量大于30%。

然而,各种作物对氯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植物对氯离子非常敏感,当吸收量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地影响产量和品质。

对氯敏感的作物,如烟草、甘薯、马铃薯、白菜、辣椒、莴笋、苋菜、苹果、葡萄、茶、西瓜等,在施用氯化铵和氯化钾等含氯化肥时,经常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如氯过多会降低烟草的燃烧性、气味不好,薯类作物的淀粉含量下降、品质差;降低果品的糖分,而酸度较高,使果品风味欠佳等。因此,对氯敏感作物在选择肥料时就尽量选择含硫化肥。

据有关资料介绍,土壤中氯离子含量若达到0.05% 以上,植物会因根系中毒造成枯死。据报道,此前山东苍山某地农民在蒜地施用了某品牌的复混肥料后,所栽种的大蒜既不长蒜苔,也没有蒜头。有关质监部门接到投诉后,对该肥料抽样检验,氯离子含量高达11.7%,随后又组织农业专家对受害蒜株进行会诊,确认是因氯离子含量严重超标导致大蒜受损。像山东这样因氯离子含量超标造成作物减产,果树落花、落果,甚至枯死的损农坑农事件,各地时有发生。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委员会主任沈兵在采访中表示,国家在制定复合肥料(复混肥料)GB15063-2009标准时,要求标识氯离子含量范围(低氯、中氯和高氯),目的是规范生产和销售,同时保护耕地,避免次生盐渍化。

为啥有些肥料不愿带“氯帽子”

农财网农化宝典微信公众号曾刊发过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老师的文章《“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如何在中国传播?躺枪的,起来吧!》(点击蓝字可查看),当中就提到,由于氯在中国背着“坏名声”,很多企业不愿意标识氯,担心影响销量。

除了“名声在外”,含氯肥料本身所含的特性,也是让企业不愿意标识氯的主要原因。有业界专家认为,在施用的过程中,如果氯元素过量使用,在对作物品质、产量、土壤质量等方面会产生一定影响。一方面,氯离子易溶于水流动性大,在降雨量大的灌溉地区氯随水流走;另一方面,氯基盐渍指数大,使用不当易造成烧苗现象。

此外,在酸性土壤中,氯离子与氢离子结合生成盐酸,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里,残留的氯离子与钙离子结合生成溶解度较大的氯化钙。所以,长期单独施用氯化铵、氯化钾等生理酸性肥料会引起土壤酸化、板结。

张承林认为,氯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达到0.2-2.0%,达到了中量元素的水平。但在我们国家由于存在“忌氯作物”的错误概念,几十年来对含氯肥料产生错误的认识,这种错误认识不断加深,到今天已把氯妖魔化。在一些经济作物区,人们已经谈氯色变。

投机取巧被查不冤枉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肥料产品都有好坏之分,当产品投放到市场中,健康的市场氛围尤为重要。

市场上,由于氯化钾和硫酸钾价格每吨相差几百元,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小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以氯化钾代替硫酸钾作为原料生产所谓硫基复合肥“钻空子”现象,严重扰乱肥料市场的正常秩序。

对此,沈兵表示,制定GB15063-2009标准时,每吨氯化钾大约是900元,每吨硫酸钾是1500元,折合每个钾元素氯化钾是15元,硫酸钾是30元,相差一倍,按照15-15-15复合肥计算,每吨成本相差225元,而复合肥的平均利润约80-100元,仅仅因为这个就可以获取高额利润,而农民的识别能力比较差,如果不限制氯离子,就给企业钻空子的机会了,事实也证明,就是设置了这个限制,很多企业还是在钻空子,蒙骗农民。

陕西某地质检部门工作人员曾对复混肥料中氯离子含量超标的主要因素,做过详细的总结:

一是多数小型复混肥料生产企业设备简陋,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 原料质量控制不严,工艺技术水平低,产品科技含量不高。

二是个别企业管理人员缺乏质量诚信意识,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有意选用质劣价低的原料生产复混肥料。如以低价的氯化铵、氯化钾为氮和钾的基础肥料生产复混肥料,氯离子含量超标则是必然的。

三是农民由于受文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对氯离子超标的危害没有认识,盲目购买,错误施用后,既给自己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又无形中给生产不合格复混肥料的企业提供了销售市场。

总结:含氯肥料要慎施,科学施用增效益。

张承林提出,据毛知耘等专家的多年研究表明,除部分盐土外,中国大部分土壤及地区绝大部分作物实际上都可以持续施用含氯化肥。特别在有降雨和灌溉条件的地区,施用含氯肥料是安全的。含氯肥料和其它肥料一样,更重要的是科学的施肥方法。

“尽管氯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还是应慎重施用含氯肥料。”张承林提醒,“不同作物对氯的敏感程度不同,同一作物不同生育期对氯的敏感程度也不相同,应根据对氯的具体敏感程度,确定含氯肥料施用量。”

“还应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确定含氯肥料施用方式和施用量。”张承林说,一般情况下,宜施用在pH值>6.5、含钙较丰富的中性或钙质土壤上。若在酸性土壤中施用,宜先配施石灰或其他碱性肥料,施后土壤混匀,再覆盖深施含氯肥料。在多雨地区或多雨季节,施用含氯肥料,氯离子可随水流失,不易被土壤吸附积累而引起作物氯害,在降雨量大的地区及水稻产区,适合施用含氯肥料。在盐碱地土壤中,因氯离子含量较高,应少用含氯肥料。

他介绍,含氯肥料可作基肥或追肥,但根据氯离子的水溶性,不宜用作种肥。氯遇水溶解,会提高水溶液盐分浓度,对作物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不利,故不宜与作物种子及幼苗直接接触。作基肥宜施入土表以下4~6厘米,或条施在作物行间,以免接触种子及幼苗根系。旱地作物追施可以采用撒施,施后及时中耕。

农财君综合整理自山西省质监局网站、山东省工商局网站、新三农等

投稿报料 | 717060681@qq.com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