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海珠区成绩单来了!经济效益、城市环境、民生福祉全优!

南方+ 记者

2月7日上午,广州市海珠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召开。海珠区区长李海洲向大会作工作报告,透露了海珠区去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眼成绩单。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40.31亿元,同比增长7.6%,增速位居全市前列;《财富》全球论坛等重大活动成功举办,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加快建设,海珠创新岛的关注度、显示度不断增强;海珠湿地三期基本建成;海珠涌、土华涌整治通过国家考核,实现了初见成效的目标任务;琶洲、广州塔地区及珠江沿岸环境面貌显著提升,成为广州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去年海珠区每一个单项成绩拎出来都值得疯狂打call。

记者从中梳理了去年海珠发展五大亮点:

亮点一:经济发展 提质增效

税收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新台阶,分别实现211.23亿元和51.01亿元,分别增长18.1%和2%(可比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1.29亿元,增长8%。三次产业比重为0.1︰17.9︰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5.87亿元,增长2.3%。44个区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3.3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9%。

总部经济加速集聚,区重点企业161家,税收贡献占全区总额的37.1%,其中市总部企业34家,排名全市第四,亿元税收楼宇增至11栋。新增“四上”企业近300家。新引进中石化天然气、4K花园、TCL金融控股、数字广东等重大项目72个,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0个、中国500强投资项目8个。创新活力不断增强。

出台《广州市海珠区科技型初创企业集中性投资后补助资金池管理办法(试行)》。高新技术企业547家,实现翻一番。新增区高成长性中小企业44家。科技企业孵化器35个,众创空间20个,分别增长45.8%和42.9%,全区创新载体超过100万平方米。中大国际创新谷首个园区(鹭江园区)已入驻11个IAB产业项目。后航道滨水区创新带集聚广州之窗、启迪中海科技园等项目。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49%,研发投入强度达3.15%,排名全市第二。

国际金融论坛全球年会、首届中国创新大会、中国风险投资论坛、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创新活动在我区成功举办。科技金融融合发展。中国风险投资大厦、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创新资本研究院、广州创投小镇落户。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5家、广州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315家,分别增长33.3%、34.6%和50%。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区商事主体15.58万户,增长14.9%,内、外资注册资金分别增长45.4%和9.1%。

亮点二:创新引领 琶洲引擎

项目建设创造“琶洲速度”。在用地收储、规划设计、土地出让、产业招商、行政审批等各方面全程跟踪、定期协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高效服务,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成为市、区联动推进重大功能区建设的典范。15个项目动工建设,其中复星、阿里巴巴、唯品会、环球市场等4个项目已完成地下基础建设,实现了从区域规划、拍地、城市设计到建筑设计、施工、主体出地面仅用26个月的纪录。

集聚效应初步显现。腾讯、唯品会、小米、国美等11家企业已开展实质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3.16亿元、税收6.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9.77亿元,分别增长130%、100%和80.6%。琶洲地区举办展会221场、展览面积968.27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增长11.1%,琶洲会展被评为全国服务业区域品牌价值十强。移动支付智慧岛项目顺利推进。

腹地拓展实现突破。创新“市区联动、共同开发”模式,切实保障和维护被征地联社和社员利益,完成琶洲南区3个联社共2179.66亩集体土地的收储签约。

《财富》全球论坛成功举办。实施《财富》全球论坛环境提升工程,完成28条道路、61.4万平方米绿化的品质化提升,开展户外广告招牌整治、“门店招牌示范路”创建和环境秩序整治。完成领事馆区、广州塔南广场、珠江南岸滨江东段、会展公园品质提升项目。以琶洲为重点的中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向世界展示了广州优美的城区环境和创新魅力。

亮点三:生态立区 环境提升

2017年,海珠区把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品质追求,不断提升宜居宜业城区环境。

对接新一轮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成海珠区发展战略大纲和数字化现状图编制。加强重点地区规划管控,启动珠江后航道区段城市设计和控规编制,完成广州塔南地区、海珠湖周边地区设计。

划定永久基本农田447.3公顷。环岛路建设取得新进展,海珠涌大桥至厚德路段、滨江西路至厚德路段启动建设。阅江路至西二号路段、广州报业文化中心项目周边道路实现贯通。推进地铁11号线、18号线征拆,9个站点已动工。开展14个老旧小区微改造项目,工业大道南421大院等7个项目基本完工。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牵头成立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创先联盟,承办广州湿地与生态座谈会。海珠湿地三期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河长制全面推行,设立河长169名,实现全区三级河长全覆盖。推进河涌整治,东头滘涌和西头涌整治任务提前完成,土华涌城中村治污工程、康乐涌等5条河涌清淤工程完工。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为“广州蓝”的实现持续贡献力量。

亮点四:精细管理 夯实基础

落实环卫保洁“六定”要求,按重点区域、内街内巷、城中村地区等分类治理。推进城乡一体化经费投入,推动全区保洁公共区域实行16小时保洁制。持续抓好“三路三片区”等重点区域环卫保洁。因地制宜推广社区“定时定点”垃圾分类投放,建设10个精准分类样板小区。提升182座公厕服务管理水平。以“三横四纵”为重点抓好“五类车”整治,查扣“五类车”近8万辆。整治“六乱”9.09万宗,拆除违法建设12.56万平方米。建立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政企联络共管机制,划设公共自行车停车区1000余个。

推广社区分层议事经验,建成社区议事厅144个、联社议事厅15个。优势主导型社区“三社联动”试点稳步推进。12345政府服务热线与网格化巡查业务实现协同发展,处理网格事件4.8万宗。促进社工、义工联动,服务居民30万人次。对食品生产企业和重点经营主体实施100%监督抽检,深入社区开展食品免费快检,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工作任务完成99.4%。

亮点五:民生福祉 持续改善

2017年,海珠区民生保障扎实推进。用于民生和各项公共事业的支出为82.49亿元,增长9.9%,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9.8%。实施全民参保,“五大险种”参保数为254.01万人次,增长11%。低保标准提高到900元,城镇“三无”人员标准提高到1630元。帮扶2.51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创业带动就业1.25万人,新增残疾人就业193人。

加强住房保障,新增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71宗,分配公租房68套,建成保障性住房200套。全面落实“银龄安康行动”,惠及23.74万人次。规划650个床位的区老人公寓项目竣工。率先开展社区大配餐服务试点,累计服务22.7万人次。

在全省率先试点婚姻登记“通办全城”。对30处居住区公共设施进行无障碍改造。深入开展大埔县精准脱贫攻坚,实现脱贫1519户3872人,脱贫率76.4%;顺利推进大埔和丰顺对口帮扶工作,以及援黔、援藏、援疆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教育事业取得突破。树立教育品牌,合并重组宝玉直实验小学等4所小学,组建同福中路第一小学教育集团,开办广州市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小学部)和广州市六中长风中学,广州市九十七中学获评首批市级示范性高中。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80%。中考总分平均分连续三年位居全市第二。高考重本线上线率增幅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一。

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加强与辖区三甲医院的共建共享,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和机构。创建全国百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总体满意度为98.8%。家庭医生实现线上签约和预约,签约居民50.33万人。

【记者】宾红霞

编辑 邓红英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