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眼科医生自己不做近视激光手术?真相竟然是……

南方+ 记者

近视角膜屈光手术经过数十年发展,技术越来越先进。但关于这一手术的安全性争议从来停歇。在某问答平台上,“为什么眼科医生自己不做近视眼手术”被网友调侃为“灵魂之问”。背后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真相?

2月3日,眼科界第一个医生众筹项目——金眼科全飞秒项目在广州正式落地,在同日召开的全飞秒3D高峰论坛暨金眼科全飞秒近视手术开机仪式上,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眼科近视手术专家直面回答了记者现场提出的这一问题。

眼科医生为何不做近视手术?

角膜屈光手术发轫于上世纪80年代,最开始是以PRK为代表的表层手术,接着是准分子激光和板层角膜刀的联合LASIK手术,后来又出现准分子激光和飞秒激光联合手术(俗称“半飞秒”),到当下,最先进的当属全飞秒SMILE手术。

这一类近视矫正手术又被业界简称为“摘镜手术”。其中引发最大争议的事件是台湾最早引进LASIK手术的眼科医生蔡瑞芳,在2012年宣布“封刀”,理由是发现有不少病人术后出现视力回退、干眼等并发症。此后,关于近视矫正手术的争议一直未有停歇。

眼科医生是不是因为害怕并发症所以自己不做近视矫正手术?

在高峰论坛上,武汉同济医院眼屈光中心主任刘磊戴着眼镜,成为“众矢之的”。他回应,虽然并非所有眼科医生都做了近视激光手术,但有调查显示,眼科医生的家属尤其是医生的妻子做近视激光手术的比例,要明显高出普通人群。刘磊表示,他的多名家属和朋友做了近视激光手术。

武汉同济医院眼屈光中心主任刘磊

“我没有选择做近视激光手术,有两大原因:一是上世纪90年代推出的准分子近视激光手术有缺点,如术后眩光,精细程度的视觉质感还是有差别,作为做精细手术的眼科医生,对此就更谨慎,越是内行越是担心顾虑越多,这是肯定的;二是,当这项技术如今已经成熟时,伴随年龄增长,我的眼睛已经出现了老花,因此我需要做的将是消除老花的手术。”刘磊表示,“据我所知,还是很多眼科医生选择做了摘镜手术。”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原近视眼中心主任、现任北京新力眼科医院院长陆文秀补充说,“眼科手术很精细,有200-300度以下的近视对于眼科医生来说,是天赐的机遇,可以延迟老花的出现,也就是说眼科医生的职业寿命可以因此延长10年。”此外,她指出,“近视度数超过500度以上是做不了眼科医生的,这也是眼科医生大部分不需要做近视激光手术的原因之一。”

北京新力眼科医院院长陆文秀

对于老花矫正手术,陆文秀指出,这项技术(CK手术)刚出来时存在较多争议,因为老花是人随着年龄增长眼球器官老花带来的问题,术后视力回退现象比较普遍,也因此被淘汰。她认为,老花矫正手术在屈光手术中是最后需要开发的“处女地”。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教授也指出,有调查数据显示,眼科医生做近视激光手术的比例并不少,尤其是医生的家属做的比例很高。“据我所知,眼科界不少专家都做了近视激光手术。”

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周行涛

老花手术今年6月有望获批

据悉,金眼科医生集团全飞秒激光矫正屈光不正手术项目众筹总额达1500万,有21名医生参与众筹、运营,并建立监督保险机制,保障手术安全性。

金眼科对全飞秒这一高精尖医疗项目的投入主要在设备及医生资源。据悉,全飞秒手术设备目前全球唯一生产企业是卡尔·蔡司,金眼科引进蔡司最先进一代的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治疗机 VisuMax,并严格筛选主刀全飞秒手术的眼科医生,由医生团队进行监督、执行。

金眼科此项目不仅配备了全飞秒设备,还配备了最新的蔡司准分子激光系统 MEL 90 ,该设备的老视模块已在申请国家合法注册证,预计今年6月有望获批。金眼科将成为第一批可以开展老花手术的基地,未来能解决更复杂的屈光问题,近视、散光、远视、老花眼的人群也可以通过手术摘镜,手术的适应症会更广泛。

金眼科医生集团医疗总监、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外伤科主任汪振芳教授介绍,金眼科给全飞秒手术医生设置的最低门槛是:至少做过一万台全飞秒近视手术。以此标准,金眼科的手术医生在中国甚至全球都是顶级的。

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周行涛教授为首的眼科团队,201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全飞秒SMILE手术,至今已经完成5万台,居全球首位。周行涛教授在论坛上介绍,全飞秒SMILE手术也叫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是目前最先进的一种微创且安全有效的角膜屈光手术,原理是采用飞秒激光在角膜上连续扫描两层,形成一个3D微透镜,然后医生经一道2毫米的微小切口,轻轻分离透镜,用特殊的微镊取出即完成手术。

与其他传统近视手术相比,全飞秒手术的优点很突出:能最大程度减少对角膜组织结构的干扰;术后干眼并发症少;视力回退发生率低;不用制作角膜瓣,术后也就没有因受外伤致角膜瓣受损、移位等导致视力下降等后顾之忧。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屈光科主任曾骏文教授同时指出,近视手术并非解决近视问题的根本方法,要减少近视的发生率,更重要的是在孩子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时开始,定期到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验光和眼部检查,把验光度数、眼轴长度、屈光状态、角膜曲率、眼压等数值记录下来,为孩子建立一份屈光发育档案,从根本上防控近视。

【记者】严慧芳

编辑 严慧芳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