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国学大师饶宗颐去世
享年101岁
而去年8月,先生刚刚过完百岁生日
饶宗颐出身书香名门
自学而成一代宗师
他是当代中国
百科全书式的古典学者
其茹古涵今之学,上及夏商,下至明清
经史子集、诗词歌赋、书画金石,无一不精
他贯通中西之学,甲骨敦煌、梵文巴利
希腊楔形、楚汉简帛,无一不晓
人谓“业精六学,才备九能,已臻化境”
他与钱锺书并称“南饶北钱”
钱锺书先生称他是“旷世奇才”
他与季羡林并称“南饶北季”
季羡林先生说他是“我心目中的大师”
金庸说,有了他,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学术界尊他为“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
2008年,时年91岁的饶宗颐(右)和时年97岁的季羡林握手,民间常有“北季南饶”的说法。
饶宗颐先生出生于1917年8月9日,字伯濂、伯子,号选堂,又号固庵,广东潮州人。中国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长期潜心致力于学术研究,其巨著《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全套共十四卷二十大册,学问遍及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楚辞学、史学、敦煌学、目录学、古典文学及中国艺术史等十三大门类。
艺术方面,于绘画、书法造诣尤深。擅山水画,写生及于域外山川,不拘一法。人物画取法白画之白描画法,于李龙眠、仇十洲、陈老莲诸家之外,开一新路,曾得到张大千的赞赏。书法方面,植根于文字,而行草书则融入明末诸家豪纵韵趣,自成一格。
1982年,《选堂集林。史林》出版,被学界誉为继钱锺书《管锥篇》后的又一学术巨著,有人称誉为“南北学林双璧”,他造访钱锺书时,钱以自己批校过的《管锥编》手稿相赠。以后饶宗颐又先后推出《固庵文录》、《甲骨文通检》、《中印文化关系史论集悉昙学绪论》、《词学秘笈之一李卫公望江南》、《敦煌琵琶谱》、《近东开辟史诗》、《敦煌琵琶谱论文集》、《〈老子想尔注〉校证》、《文辙文学史论集》等书。
其学问几乎涵盖国学的各个方面,并且精通梵文。饶宗颐和季羡林齐名,学界称“南饶北季”。饶宗颐成为自2005年前任社长启功先生去世,并时隔6年空缺后,西泠印社选举产生的第七任社长。2012年12月当选法兰西学院铭文与美文学院外籍院士。2013年3月23日上午,第五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饶宗颐被授予“世界中国学贡献奖”。
作为广东人,
饶宗颐先生生前足迹也遍布南粤。
他曾说自己和惠州很有缘。
近年来,饶宗颐先生多次来到惠州,
盛赞“惠州之美不减杭州”,
并与惠州结下一段段不解情缘。
在惠州这座历史名城、山水丽城里,
他长期关注支持惠州文化发展,
尤其是东坡寓惠文化,
留下一段段传世佳话……
踏上惠州这片土地,乃人生一大快事
2010年4月30日~5月1日,由饶宗颐先生带队的饶宗颐学术馆之友访问团访问惠州。在惠期间,饶宗颐先生一行兴致勃勃地游览了惠州西湖、丰渚园、挂榜阁等,并为丰湖书院题词。
饶宗颐等参观东坡纪念馆。
在惠州西湖苏东坡像前,饶宗颐先生稳稳站定,深深鞠躬,然后仔细端详,就像看望自己多年不见的老友。
饶宗颐先生为丰湖书院题写的匾额
饶宗颐先生是第一个编著词学目录、楚辞书录的人,第一个研究敦煌白画及写卷书法,第一个将殷礼与甲骨文联系研究,第一个提出“海上丝绸之路”概念……先天的机缘加上后天的不懈努力,使他终成世界汉学界泰斗,被誉为国学领域最后一位集大成者。
就是这位国学领域集大成者,尤喜东坡诗词、字画。在他眼里,东坡不仅在文、史、诗、词等方面“新天下之目”,书法为宋四大家之首,绘事更开文人画之先。饶宗颐和苏东坡,不仅两人性格豪放旷达尤为相似,同样,两人的画为其书名所掩,书法为其学术之光芒所掩。
在惠州期间,饶宗颐先生接受了《惠州新闻》记者专访,细说惠州缘分,并欣然题写“惠州之美不减杭州”,赠送惠州市民。
历时4月,亲笔撰写《挂榜阁记》
2010年12月21日,位于惠州市区的高榜山挂榜阁竣工落成,当时93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出席了竣工仪式,老人将亲笔撰写的1566字的《挂榜阁记》书法作品赠予惠州市政府。
饶宗颐先生(左八)与参加典礼的领导、嘉宾在挂榜阁前合影。
抬头仰望,只见挂榜阁凌空矗立,气势恢宏。由饶宗颐先生题写的“挂榜阁”牌匾十分耀眼。而刻有国学大师饶宗颐撰写的《挂榜阁记》的屏风就放置在挂榜阁3楼,挂榜阁也因此增添浓郁的人文气息。
挂榜阁
当记者问起 《挂榜阁记》创作过程时,饶宗颐先生竖起4个手指:
站在屏风前,饶宗颐先生详细阐述《挂榜阁记》的内涵。
挂榜一名之取义,意存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聚良才而开盛世,与向上符合。
东坡无论身处何地,身处何种境况,他的精神总是向上的,这也激励我们“宜力追东坡向上一路”。
说起《挂榜阁记》,源于2010年5月饶宗颐先生“游览西湖、丰渚园、东坡园、博物馆及朝云墓,兴致极高,欣然登山,游挂榜阁。阁高七层,高耸入云际,东江玉带,丰、鳄山水,尽收眼底”,当即欣然应允为挂榜阁撰记。之后,饶宗颐先生查阅大量史料,引经据典,写成1566字的《挂榜阁记》,并为挂榜阁题写巨幅书法作品“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聚良才而开盛世”。
挂榜阁记
明嘉靖间,揭阳薛侃始作 “西湖记”,谓其以罗浮为镇,故曰罗浮西湖。丰山迤逦入西湖,又曰丰湖。侃时讲学于永福寺,寺久废,现重建。康熙间,佟铭于山门题“鳄湖”两字。侃弟子惠州大儒叶萼,全湖大势记云“西湖者,丰、鳄二湖之汇也。”又云 “峦之正出为红花嶂,为宋坑径,为榜山”。飞鹅岭后峰俗称吊鸡岭,又名小挂榜,又名象山。谶纬书谓“鳄湖平、出公卿”。此为挂榜阁得名之来历,本有大与小挂榜之分。叶氏言惠州西湖,实为丰湖与鳄湖之汇。鳄名之盛行,当与阆中陈尧佐有关。尧佐初判潮州,得鳄鱼示诸市。咸平二年,典惠阳郡,偕潮阳许申为佐,申与薛侃同为惠州之聚贤堂十二先生之列。申孙尚宋郡主,今俗称许驸马府遗址,尚存于潮安县城。此惠州名贤之为潮产者也。又惠州归善人谭公道者,居九龙山,其年代有唐及元时人诸说。其乩诗流传名句“除却罗浮三十二,看不厌,是西湖”。清初为王渔洋所激赏。谭公年代,以南唐为近,即着化书之谭峭。香港跑马地黄泥涌道尚存谭公庙,香火甚盛,长洲每年有抢饱山蘸会举行。
挂榜阁与东坡之合江楼隔湖相望,孔子塑像及历代名儒、寓贤事迹陈列其中,此叶萼所以有“鳄湖平,出公卿”语,信不诬也。
惠州因东坡而显名。坡公以寓惠和陶之作,千古传诵,山川荐灵,岭海生辉。李善云:“协人灵以取则,基化成而自远”。斯其验也。
庚寅年初,余应惠州市长李汝求之邀,孙少文、王庭聪及吴惠城诸友偕同,游览西湖、丰渚园、东坡园、博物馆及朝云墓,兴致极高,欣然登山,游挂榜阁。阁高七层,高耸入云际,东江玉带,丰、鳄山水,尽收眼底。坡公先后和陶诸作,一一可以印证,至快平生。自幼讽诵苏诗,多能上口,自作楚缯书歌,步其石鼓诗长篇韵。迈往之情,纵笔所之,不期而与之相近。佛国集诸作,步东坡七古尤伙。其它荦荦大者,如步其韵咏尼加拉瀑布七迭韵,和子由园中花木十一首,后饮酒十首,和方密之用陶公韵。与赵叔雍和东坡海南赠息轩道士韵。余赓和至四十七迭,尤为巨观。余以研究三星堆文化,在四川眉山谒三苏祠,故于东坡认识更深。
一向陶、谢并称。读归去来辞,知陶公称疾,却刘宋著作郎之聘,得征士之美名。颜延年且为作诔。而谢则因与庐陵王有旧,元嘉三年,就义于广州。沈休文撰宋书谢传称其终以反叛论罪,遭遇各殊。拙绘荷花四通屏,题“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即谢于刘宋时所作之名句也。谢诗曾为宇内汉学家译述研讨之对象。故友戴密微翁邃于佛学,首揭其着十四音训。他着如拉萨之会、南华寺六祖慧能真身考,影响至今。余着词籍考,翁首为撰序,并以拙稿作为法京宋代研究计划资料。余论清季越南词家阮绵审,翁即以所藏阮荷亭《往津日记》稿本相赠。余得以着论成编。翁曾邀余游瑞士。余因有黑湖、白山诸集。君译述题赞。白山集即遍和谢诗。复赠阿尔卑斯山图册。余写白山图,曾题句云:“群山势走蛇,其来不可已,屋小如牵舟,红浸夕阳里。飞雪拂空林,朔风振枯苇,青霭密成阴,浮生薄如纸,莽莽万重山,微绛染千里,山穷仆休悲,马后峰头起。”步东坡寒食帖第二首,向嫌其穷途死灰,语过沈恸,改作欢愉之音,见者为之失笑。余应邀于辛未年赴温州“谢灵运与山水文学研讨会”,见悬其巨像于空际,余与侯思孟参加,惜戴翁已下世。公曾申请来华,作上虞永嘉之游,而不果,终生引为憾事。余因步谢庐陵王墓下诗原韵以悼公,久已为人传诵。
坡公在惠,先住合江楼,继移居白鹤峰。今登上挂榜阁远眺,“攀云汉以游骋,如登春台之熙熙,沐至人之休风,齐天地于一指,临川则感流水以叹逝,凭高则怀远而悼近”。诵潘岳秋兴之文,尤有感于余衷。
东坡和陶诸作,影响深远,既开友邦五山文学一大派。坡公自英州来此,先览罗浮之胜,自比于葛洪。在惠州时知交,多方外道释之士,其子苏过同行,曾写金光明经,公为题记。屡书归去来辞,以诒亲友。具见其用意所在。抑余闻之,王灼曾指论坡和陶诗,“开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愚见挂榜一名之取义,意存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聚良才而开盛世,与向上符合。从历史言之,山川、景物、人文因素之因缘结合,儒、道、释思想之融会贯通,不徒称颂画栋珠帘之美,宜力追东坡向上一路,此则区区之微意。想惠州衮衮诸公,必不河汉余言也,是为记。庚寅中秋选堂 饶宗颐
雪堂余韵·饶宗颐惠州书画作品展在惠州博物馆开展,展览了70余件饶宗颐先生的代表作品,其中还有他特别为这次展览所创作的国画《西湖春色》及《挂榜阁记》巨幅书法。
饶宗颐先生的作品《西湖春色》
▲饶宗颐先生接受采访。
▼书画作品展上,饶宗颐先生为惠州市民签名留念。
2011年1月初,饶宗颐先生将其书法作品 《书天池观潮诗》、《书步东坡寒食诗韵题白山图册句》(4屏)赠予惠州市政府。其中《书天池观潮诗》将收藏于惠州博物馆,《书步东坡寒食诗韵题白山图册句》将收藏于挂榜阁。
饶宗颐先生墨宝《书天池观潮诗》
呼吁重修东坡词,题写匾额送惠州
“自幼讽诵苏诗,多能上口,自作楚缯书歌,步其石鼓诗长篇韵。迈往之情,纵笔所之,不期而与之相近。”《挂榜阁记》中,处处流露出饶宗颐先生对东坡的敬仰之情,在他眼里,东坡不仅在文、史、诗、词等方面“新天下之目”,书法为宋四大家之首,绘事更开文人画之先。
我在印度班达伽东方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期间,步东坡韵,写下了大量诗词,比如,印度大榕树歌用东坡竹枝歌韵、南印度七塔歌用东坡海市韵等。
我喜欢东坡,喜欢惠州,东坡在惠州能留下大量优秀诗词,是最让人高兴的一件事情。
东坡祠,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及其家人离开惠州后,惠州人将其故居改为祠堂以作纪念的场所。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朝历代都对东坡祠进行保护和修缮,直至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炸毁。
近年来,社会各界许多有识之士对重修东坡祠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内诸多专家学者高度关注,饶宗颐先生更是建言重修,引起国家、省有关领导高度重视并先后作了重要批示。
2015年初,听闻惠州要重修东坡祠,近百岁高龄的饶宗颐在香港欣然题写“惠州苏东坡祠”匾额赠送给惠州。目前,该匾额已悬挂在新东坡祠上。
记者今天从惠州市文广新局获悉,直到他去世前不久,饶宗颐先生还为即将完工的东坡祠复原工程写来贺信,十分惦念。然而,惠州东坡祠近期已基本完工,预计不久就要揭开面纱,可惜饶宗颐先生已无机会亲临目睹他生前曾念兹在兹的惠州东坡祠了。
寄语惠州,进一步弘扬东坡文化
2015年12月1日,2015年第六届 (惠州)东坡文化节暨第八届惠州旅游节开幕,当时98岁高龄的饶宗颐先生发来贺信,祝贺东坡文化节及惠州旅游节成功举办。
作为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 “国学大师饶宗颐书画作品暨‘东坡文化’惠州眉山黄冈儋州四市书画作品联展”在丰湖书院同时举行,展出饶宗颐书画精品11幅。
观众在欣赏饶宗颐书画作品
“南饶北季”合璧题签个人著作传为佳话
2000年,惠州报人蒋勤国著作《冯至评传》由人民出版社作为庆祝建社50周年重点人物传记类图书初版,是学术界第一部全面研究和评价曾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著名学者、文学翻译家冯至的评论专著。季羡林先生亲自为该书题签。
2015年,为纪念冯至先生诞辰110周年,《冯至评传》由光明日报出版社修订出版。饶宗颐先生为新版题签,加上初版季羡林先生的题签,“南饶北季”两位闻名中外的博学鸿儒,先后为一部个人学术著作题签,在学界、出版界是第一次,同时也创造了一则“南饶北季”合璧题签的文坛、学坛佳话。
千年之前,
苏东坡寓惠,
留下一段段千古传诵的佳话。
千年之后,
饶宗颐先生为惠州发展倾注心血,
对惠州文化尤其是东坡寓惠文化的关注推动,
更是结下了一场不解的“惠州缘”,
他亲笔撰写《挂榜阁记》,
为东坡词、丰湖书院等题写匾额,
向惠州赠送书法作品等等,
成就继东坡千古情缘后的又一段佳话!
大大拓展了惠州文化内涵,
丰富了惠州的人文积淀。
饶宗颐先生对惠州的厚爱,
惠州人民将永久铭记!
泪别饶公!
饶公千古!
来源:人民日报、澎湃新闻、南方日报、南方+、东江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