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产业升级,就是推动产业发展从人口红利迈向技术红利。”汉德工业4.0基金创始人蔡洪平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表示,为迎接新一轮工业革命到来,制造业企业应改变发展策略,由过往“自力更生”变为“全球资源整合”,以加快企业转型步伐。
今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促进存量优化、增量优质,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把人变成机器,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把机器变成人。‘机器人化’是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径。”蔡洪平认为,中国在发展人机协作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方面有巨大优势,或称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弯道超车”的关键领域。
■人物简介
蔡洪平是汉德工业4.0基金创始人、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行原执行主席。在投行界,他被冠以“首富园丁”、“中国民营企业海外上市之父”的称号。
机器人、新材料与电动车
或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南方日报: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日新月异。站在市场角度,你认为接下来制造业“蓝海”在哪里?
蔡洪平:5年前,我供职于德意志银行时,在汉诺威见证并参加了德国“工业4.0”的发布。后来,我创立了一个与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相关的促进基金,主要投资一些德国“隐形冠军”企业,同时助力中国传统产业升级。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是过去两年国际收购史上的一件大事,也为佛山制造业嫁接了一个国际平台。事实上,整合全球资源已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我曾经说过,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时,中国制造企业要改变原有发展策略,由“自力更生”迈向“国际资源整合”。第四次工业革命将带来许多新机遇。接下来,机器人、电动车、新材料等产业,将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南方日报:放眼全球,中国机器人产业处于什么发展水平?
蔡洪平:所谓产业升级,就是要推动产业发展从人口红利迈向技术红利。而制造业升级的重要途径就是“机器人化”。如今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有多快?从2016年到2019年,全球机器人产业预计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另有一组数据表明,自2013年至2019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将以超30%的速度发展。目前在工业行业里,我们还找不到具备类似发展速度的产业。
尽管中国已占有全球机器人产业三分之一的市场,但机器人普及率仍较低。一般而言,我们以每万人拥有机器人数量作为衡量机器人普及程度的指标。目前德国、日本、韩国等国的机器人普及率比较高,每万个人拥有机器人台数在400至600之间。而中国每万名制造工人只对应68台机器人,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深耕“服务型”“协作型”两大领域
助力本土机器人实现“弯道超车”
南方日报:要在机器人产业实现“弯道超车”,我们应从哪些领域入手?
蔡洪平:机器人产品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机器人是传统自动化设备,大部分用于生产线某一环节,例如喷涂、焊接等。现在,我国企业大多主攻这一类。然而,企业要“攻”下这一类机器人产业,面临很大挑战。
实际上,这类机器人的生产技术,我国仍在低端水平徘徊,减速器、伺服器、末端抓手这三大核心部件,仍被国外垄断。国内大部分机器人公司都是做系统集成。
发展机器人产业,我们并不是没有机会。在人机协作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领域,我国有着很大市场。首先,人机协作机器人对于减速器并没有太大依赖性。它主要依靠智能化、网络化设备,依靠大数据,主要针对电脑、手机等3C产品。在这方面,中国拥有很大优势。
其次,我提到的服务机器人,主要是B2C(商对客)类型的。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愈发明显,服务机器人在中国拥有巨大市场,这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现在人气很旺的家庭扫地机器人就是典型案例。
事实上,我提到的服务机器人和人机协作机器人,本质上是人工智能的末端执行器。我曾经大胆预言,十年后中国人可能是工作三天,休息四天。随着人工智能的诞生与发展,我的预言一定会实现。届时,律师、医生等职业都将消失,人工智能代替“白领”,工业机器人代替“蓝领”。而人类将更多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南方日报:在你看来,未来人机协作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蔡洪平:目前人机协作机器人不适合汽车等企业的生产线,其客户群应该精准地定位在高端制造方向,主要应专注3C、电脑、手机、医药等产品领域。就算在富士康等企业的车间里,人机协作机器人应用程度也仅为25%左右。
人机协作机器人的产品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控制的水平。从目前来看,减速器、双操作臂等技术的应用没有太大必要。我们要先从低端做起,不要好高骛远。人机协作机器人产品的应用设计比工业设计更重要,设计生产一定要对接好客户需求,要为客户提供量身订做和现场设计服务,要依靠系统集成商,只要做到了这一点,我们的反应速度、研发速度一定会超过欧美企业,人机协作机器人也将迅速实现批量生产。
鼓励企业申请国际认证
加入高端制造“朋友圈”
南方日报:佛山制造业要实现进一步发展,应抓住哪些关键?
蔡洪平:我认为佛山制造业发展存在三大“痛点”。首先,佛山智能产业发展较慢。我们在这里没有看到如深圳一样的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场景,例如电动车、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产业。同时,佛山在软件、互联网、物联网开发方面还需加油。
目前,各地区、各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已经很明显了。接下来,怎么发展高端产业,怎么进入高端产业的“圈子”,并以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我认为,佛山可以和深圳做好对接。利用佛山的制造优势,对接深圳高技术含量企业,在这边设立生产基地。同时,要积极推动制造企业获取欧美国家产品认证,打进全球高端制造“朋友圈”。
其次,我认为佛山企业与全球产业链有些脱节。除了美的、联塑等企业外,大部分佛山企业和全球产业链,特别是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关系不大。广东地产商偏多,佛山与地产相关的陶瓷、材料、建材等企业也比较多,与电动车、半导体、医疗技术、新材料、机器人有关的企业比较少。事实上,后面提及的产业是可以形成全球产业链的。不过,近期美的收购库卡已经形成了闪光点。
此外,我认为佛山产业发展缺乏龙头引领。事实上,德国的中小企业大多围绕奔驰、宝马等全球五百强企业来发展,相互之间形成了产业链供应配套。
南方日报:佛山传统制造业基础雄厚,下一步应该如何加速转型升级?
蔡洪平:首先,我认为产业转型要瞄准智能制造大方向,在原有产业基础上做好升级。转型方向要充分结合佛山工业基础和原有产业特色,不要异想天开。
以日本、德国等老牌制造强国为例,它们均是依托原有产业基础开展升级,例如莱卡相机、欧洲刀具等。虽是传统产业,也有很高的附加值。事实上,传统产业升级本身就具备广阔市场,这点绝不能偏废,要快速发展。
其次,可借鉴美的等企业经验,积极参与全球整合发展,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利用中国应用市场的潜质与优势,来整合全球高端传统制造业企业,实现产业跨越与升级。
具体而言,这类整合有四种实施途径:技术整合、产品市场整合、队伍整合、品牌和网络整合。我认为,国内传统企业通过“走出去”推动跨国并购,整合各类资源实现“一步到位”,从而提升产业档次。
最后,我送佛山一句话:立足原有工业基础,迅速升级换代,走向“智造佛山”。
【记者】王芃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