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新年临近,万达也没有停下“卖卖卖”的步伐。
2月5日,万达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转让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转让总价为78亿元,阿里和文投分别成为万达电影第二、第三大股东。
来源丨21世纪经济报道综合自万达电影官网、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 作者:李佳)、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
继万达商业引入腾讯、苏宁等投资商之后,王健林旗下的另一大支柱产业万达电影也加入“卖卖卖”大军。
2月5日,万达集团与阿里巴巴集团、文投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投资协议,阿里巴巴、文投控股以每股51.96元收购万达集团持有的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转让总价78亿元。其中,阿里巴巴出资46.8亿元、文投控股出资31.2亿元,分别成为万达电影第二、第三大股东,王健林仍为万达电影实际控制人。
两大新股东来头不小
图片/万达电影官网
根据万达电影5日晚间的公告,公司当日接到万达投资通知,获悉其以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公司6000万股(占总股本5.11%)转让给文投控股出资设立的有限合伙或信托制基金,以协议转让方式将其持有的公司9000万股(占总股本7.66%)转让给臻希投资,转让价格分别为31.176亿元、46.764亿元,合计金额77.94亿元。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万达投资持股降至5.35亿股(45.59%),王健林仍为万达电影实际控制人。
事实上,万达电影这两家战略投资方来头都不小。
文投控股是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文投集团)下属文化类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截至目前,文投控股总发行股本18.55亿股,主营业务包括影视投资制作及发行、影城运营管理、文化娱乐经纪和游戏研发与运营等。而文投集团在电影产业已投资耀莱影城、怀柔影视基地、环球影城等项目。
另一位投资方则来自阿里巴巴。臻希投资之关联方阿里巴巴集团在文娱产业具有丰富的资源,据了解,阿里巴巴集团于2016年10月正式组建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包括阿里影业、优酷、UC、阿里音乐、阿里文学、阿里游戏、大麦网等业务板块。其中,阿里影业是以互联网为核心驱动,拥有内容生产制作、互联网宣传发行、IP授权及综合运营、院线票务管理及数据服务的全产业链娱乐平台,其旗下的淘票票是国内最大的在线票务平台之一。
谁是最大赢家?
事实上,此次交易并非单纯的财务投资。
根据公告,万达电影在影院终端具有较强的连锁规模和管理优势,文投控股的控股股东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的投融资平台,着力推进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发展。双方将在院线加盟、电影映前广告、影片投资、影院设备管理运维、线下实景娱乐、产业股权投资、联合股权投资等业务方面开展全面合作。
2016年1月,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约230亿元人民币)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100%股权,后者是美国著名影视企业,曾出品过《蝙蝠侠》、《盗梦空间》等影片。
这为万达影业在资本市场提供了更加诱人的光环,却也在日后成为它的一个包袱。
万达影业2016年2月筹备上市,拟在上市前募集资金上百亿元,当时份额遭疯抢,私募估值一度追高到500亿元。
当时万达影业有三种资本化的可能:借壳上市、独立上市,或者装入万达已上市公司。此外还约定:“投资人投入资金后的1 年内,如果万达影业未能实现上市,投资人可以选择继续持有等待上市或者退出,万达文化集团将按单利15%的回报率,从投资人处进行回购投资人持有的万达影视及万达青岛股份。”
当年5月,万达院线公告,将把万达影视装入上市公司当中,万达影视的最终估值在372亿元。
三个月之后,万达院线和万达影视的第一次重组宣布终止,当时万达院线给出的理由是“交易各方认为重组条件尚未成熟”。
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健林否认了2016年传奇影业亏损,表示“由于业绩不达预期,所以传奇影业从万达院线的重组计划中剔除。”
等到后来的2017年7月,万达院线第二次停牌重组才启动。据娱乐资本论报道,万达影视的投资者也从33位变更为23位,泛海控股、巨人投资、河南建业等机构投资者已经从万达影视套现离场,这也意味着万达集团补偿了大笔资金。
补偿股东的同时,这15%的回报率也让万达电影承受着不小压力,这次引进阿里和文投控股,从某种程度上也可看作是万达电影的一次“止血”。
根据此前王健林与孙宏斌的互动频率,外界一直猜测:“在万达电影重组过程中,标的资产中或将有乐视的一席之位。”
然而最终“牵手”的却是阿里巴巴和文投控股,这次合作实际上也是由万达集团牵头。
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一家合作方,文投控股也是A股上市公司,其控股股东北京市文化投资发展集团是北京市国有企业,此前已投资过耀莱影城、怀柔影视基地、环球影城等项目。
如果说万达电影在这次合作中能获得的是资金和其他资源支持,那对阿里来说,有着极大吸引力的就是万达院线。
在这之前,万达院线作为在线售票网站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模糊中立的地带。
而与万达合作之后,对于阿里影业旗下的票务平台淘票票,意味着能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和更快发展速度。
阿里影业日前发布公告,鉴于旗下业务淘票票的市场竞争态势,计划近期投入必要资源,加速拓展并进一步巩固淘票票的市场领先地位。阿里影业董事长兼CEO樊路远更明确指出:“2018年是淘票票的全力进攻期,成为行业第一是淘票票的进攻方向,淘票票的目标是成为中国电影行业最大的在线票务平台。”
不久前在万达年会上,王健林也曾表示,国内的万达电影一半开在非万达物业,单屏收入是国内平均水平1.9倍,线上收入近9成,会员收入9成。
同时,万达电影财务数字也显示,在2017年其营业收入为132亿元,会员数量突破1亿,拥有直营影院516家,4571块银幕,占全国电影票房市场的14%份额。
当然,除了在线票务,阿里在电影发行、影片投资、衍生品开发等方面都将有很大想象空间。阿里方面表示,和万达电影合作的过程中,它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电影院,而是以电影院为载体的生活服务入口。
此外,在影院排片方面,阿里势必也将获益。早前,冯小刚的影片《我不是潘金莲》就因为在万达排片只有10.9%,引发过华谊方面的不满。但这次阿里和万达合作之后,将来若有阿里参与的电影排片时,可能会拥有更多话语权。
“卖卖卖”,万达停不下来
事实上,除了此次万达影业引入新股东以外,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万达一直在通过“卖卖卖”降低负债。
在近期公布的万达集团2017年工作总结中,王健林透露了万达集团这一年资产变动情况。他表示,万达集团以成本计资产7000亿元,同比减少11.5%;其中国内资产占比93%,国外资产占比7%。可以看出,万达疯狂卖资产的同时,主要减少的是海外资产。
2017年7月,万达和融创、富力签署了文旅项目、酒店资产转让协议,仅此一项协议就减债440亿元,回收现金670亿元。
进入2018年,万达集团的“卖卖卖”也并未停止,除了出售万达商业和万达电影股权外,万达还在出售酒店等资产。
1月16日晚,万达酒店发展(00169.HK)公告称,拟以356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15亿元)出售英国伦敦的项目万达One Nine Elms的60%股权。同时,买方同意代表伦敦项目公司向万达酒店偿还债务约1.59亿英镑(约合人民币14.12亿元),两项总计17.27亿元。
1月29日,万达酒店发展发布公告称,以约3.15亿澳元(约16.1亿人民币)现金出售于澳大利亚的若干物业项目,买方还将代澳洲公司偿还债务款项约8.15亿澳元(约41.7亿人民币),买方需总共付出11.3亿澳元(约57.8亿人民币),同时,股票自1月30日起复牌。
1月29日,腾讯控股作为主发起方,联合苏宁、京东、融创与万达商业在北京签订战略投资协议,计划投资约340亿元人民币,收购万达商业香港H股退市时引入的投资人持有的约14%股份。
2018年以来,万达出售股权、项目等标的的总价值已近500亿元人民币。在经过2017年下半年资金链遭质疑、海外项目融资遇阻、股债双杀之后,万达的“卖卖卖”模式有些停不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