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美进入“混合冷战”?

防务解码
+ 订阅

俄航母官兵远征叙利亚回来享受烤乳猪的款待。(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8年1月25日《南方周末》)

“混合冷战”已是每个关系的新常态。这场“混合冷战”中,“俄罗斯的目标不是像过去那样争取意识形态胜利,而是要在美国主导的时代里维护主权”。

“最大的挑战,不是恐怖主义!”

2018年1月19日,美国特朗普政府出台首份国防战略报告,正式将“国家间战略竞争”定性为美国国防的“首要关切”,而俄罗斯就是主要“竞争对手”。

作为与美国在全球各个热点地区分庭抗礼的大国,俄罗斯并未感到伤感或者孤独,反正“相互确保摧毁”的核能力,让莫斯科拥有“控局之手”。

“我们正在开启新的冷战。我们似乎正梦游般地走进新的核军备竞赛……我们、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都不明白美国现在究竟干什么。”当年与俄罗斯同行有过“蜜月期”的前美国防长威廉·J·佩里忧心忡忡地警告。

不过,新美国安全中心总裁理查德·方丹比前者乐观,他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话宽慰大家,“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或许,一个美俄战略稳定的“新时代”就在冲撞间打磨成型了。

美国军队正花重金营造新型战斗力。(资料图/图)

预设“叙利亚”“乌克兰”泥潭

从叙利亚蔓延到乌克兰的“代理人冲突”,提升着美俄对抗的烈度。

2018年1月14日,美国主导的国际反恐联盟发言人托马斯·威尔表示,美国已在叙利亚北部库尔德控制区(罗贾瓦)筹建三万人的“边防军”,部署在叙利亚与土耳其、伊拉克交界处。据悉,美国中央情报局全程监督“边防军”训练,完训人员首先从事安检、边境巡逻、反偷渡及拆除路边炸弹(IED)等纯“边防”业务。

据了解,俄边防部队统共不过10万,“难道需要相当于俄边防军三分之一的“边防”人员,守在不及俄罗斯的1%边境长度的罗贾瓦?”萨姆索诺夫指出,这只能是美国怂恿库尔德势力做的障眼法,后者谋求独立准备组建进攻型“国防军”。

2014年,美国急需在叙利亚敌后打击“伊斯兰国”与阿萨德政府的武装派别,结果看上了库尔德人的人民保卫军(YPG),并将其整合成民主军,争抢地盘。2016-2017年,叙民主军不遗余力地在幼发拉底河东岸扩张势力,尤其阻止叙政府军与伊拉克什叶派民兵(PMF)会师,以兑现美国的政治意图——阻止俄罗斯与伊朗势力“从扎格罗斯山脉连贯到地中海”。

西班牙《国家报》记者霍安·福斯援引CNN的报道,现有2000名美军长驻罗贾瓦,他们大多是精锐的特种兵,负责训练并指导库尔德武装。

“美军在叙利亚的长期存在毫无悬念,”土耳其政治学家克米尔·哈斯说,“他们需要让叙利亚火药桶像昔日的阿富汗那样持久燃烧,既消耗莫斯科的金钱,也消耗莫斯科的人命。”他指出,俄罗斯付出巨大军事资源之后,渴望以自己的方式体面结束叙利亚内战,但这取决于库尔德人是否愿意在军事、外交和能源领域接受阿萨德政府“领导”,“掌握东北部油气田的罗贾瓦,俄罗斯坚持让罗贾瓦受制于大马士革,然后让大马士革受制于俄罗斯,这就是普京的策略”。但鉴于美军毫无去意,“叙利亚泥潭,仍然会消耗俄罗斯不多的军事资本”。

这种“溃疡”式冲突,同样出现在俄罗斯“家门口”——乌克兰。

2018年1月20日,乌克兰政府军在脸谱上晒出照片,显示美国援助的“轻标枪”反坦克导弹已然到货,意味着去年底美国宣布以政府军售途径对乌提供杀伤性武器已然变成现实。俄外交部副部长里亚布科夫的表态显得极为愤怒,“美国人越过红线,我们不会无动于衷”。

“极端反俄的基辅当局将受到鼓舞,我们刚从叙利亚撤回的部队,恐怕又要投入到俄乌边境警戒,难以‘马放南山’。”《俄罗斯报》记者叶夫根尼·舍斯塔科夫则指出,美国对乌克兰开放武器库,意味着受俄罗斯支持的顿巴斯武装会在后续战斗面临巨大压力,迫使俄罗斯投入更多资源,应对乌克兰危机。

俄罗斯《新时代》周刊透露,美国军售乌克兰是经过精心算计的,美国先秘密从国际市场上逆向采购二手俄制武器,再返销乌克兰,这对习惯使用俄式装备的乌军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与此同时,美国有针对性地向乌军提供“特殊武器”,以抵消顿巴斯武装乃至俄军的优势。

例如,美国向乌克兰提供的35部“轻标枪”导弹发射器和210枚导弹具备“打了就跑”的功能,而据了解,叙反对派曾用落后“轻标枪”一代的陶式导弹,击落俄军多架低飞的直升机。

《新时代》周刊指出,“如果乌军在战场上大规模投入‘轻标枪’导弹,将令顿巴斯武装遭受难以忍受的装备损失和人员伤亡,如果真到了这种地步,俄罗斯可能不得不直接采取军事干预。”

确保军事优势?美再掀军备高潮

一份新国防战略报告指出,美国主要竞争对手是俄罗斯与中国。

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称,在新的战略环境下,美国国防战略的核心理念将是“竞争、威慑、取胜”。

这份报告提出,美国要全力确保“军事优势”地位,五角大楼将对美军的“关键战力”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建设“更有杀伤力、适应力和快速创新的一体化武装部队”。

俄罗斯《独立报》专栏作家伊格尔·苏博京早有警告,继2017年美国加大对俄制裁、美俄外交和媒体战升级后,双方新一轮交锋的方式就是“军备竞赛”。

按照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美军基础开支(含军队运行和武器购置)超过6400亿美元,是俄年度军费开支的八倍以上。70架F-35战机、7架P-8A反潜侦察机、2艘弗吉尼亚级核潜艇以及包含反导、网络攻防、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装备采购与研发计划,更是让俄国防计划设计者“羡慕妒忌恨”。

目前,美国海军航母数量是俄海军的10倍。美国空军配置有180多架F-22战斗机,新问世的F-35也已装备美军和北约盟军超过220架,而在俄罗斯,能与之抗衡的隐形歼击机(苏-57)要到2018-2020年才能批量订购。俄罗斯《生意人报》女记者叶连娜·契尔年科认为,美国的新军事计划会对俄罗斯构成重大威胁。

“如果我是俄军参谋人员,情况确实很糟。”俄罗斯今日经济通讯社记者马克西姆·布特形容。在他看来,美军“关键战力改造”正进入快车道,让饱受经济萧条之苦的俄军现代化工作“雪上加霜”。

根据俄2017-2019年预算法案,俄罗斯在2017年削减了27.1%的国防开支,而2018年比2017年还要低4%,莫斯科每年在防务上的开销已不到500亿美元,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俄罗斯与美国和北约的脆弱军事平衡,恐怕愈发难以维持,连俄联邦委员会国防与安全委员会主席维克托·奥泽罗夫都承认,“这是没法比的数字”。

事实上,俄军在财力紧张之下,只能力保重点战略武器的开发,所谓“再穷不能穷原子弹”。俄罗斯《军火库》杂志主编维克托·穆拉霍夫斯基注意到,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战略围堵,俄罗斯不得不加紧发展“边界”机动中型洲际导弹、“萨尔马特”井基重型洲际导弹以及“圆锤”潜地导弹,可是这些武器是不可能出口创汇的,所有费用全靠政府拨款,“这种纯投入,就是美国刻意想用军备竞赛拖垮我们的招数之一”。

“美俄本就剑拔弩张,倘若再给中程导弹生产开绿灯,只会令双方爆发核冲突的危险性激增。”美国军备控制协会执行会长达里尔·金博尔担心,特朗普在其签署的2018年国防预算拨款法案中,还责成五角大楼启动研发射程500-5500公里的导弹的可行性研究。希望在2018年为本国兵工厂恢复生产中程导弹,而这是1987年所签署的《苏美两国消除中程和中近程导弹条约》明令禁止的,“相关主张将导致严重的后果,葬送掉美俄本已不多的合作机制”。

独联体国家研究所副所长叶夫谢耶夫认为,美国违背仍在生效的《中导条约》、寻求研发中程导弹,并将其用作研发本国反导系统的靶标,这表明美国虽未废约,但已停止履约,“美国正在违反国际法,企图架空对国际核裁军具有基础意义的《中导条约》”。他指出,上述做法既是挑衅,也是“美国优先”的典型作为。

叶夫谢耶夫表示,俄罗斯拥有应对美国行为的各种方案,一旦俄罗斯获知此类导弹处于研发中,便会采取措施消除这一威胁,而基于中程导弹部署地点的重要性,俄罗斯或许会发动对称性行动。“我不认为它会被送到阿拉斯加,如果它出现在欧洲大陆,那么我们会找机会摧毁它。那些向美国导弹敞开大门的欧洲国家需要三思而后行。事实上,它们将沦为美国国家利益的牺牲品。”

“混合冷战”, 仍有合作契机

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俄关系都跳不出“高开低走”的恶性循环。

前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就任之际曾授意国务卿希拉里向俄外长赠送红色重启按钮,意在改写因2008年俄格南奥塞梯战争破坏的两国关系,却在执政期间使俄美关系进一步恶化,而特朗普则从“欣赏普京”,再到今天念经一样把俄罗斯描绘成“威胁”或“邪恶国家”,同时千方百计地加强对俄军事压力。

近年来,美国推动北约采取扩张策略,不仅吸收俄罗斯传统伙伴黑山入盟,还在欧亚大陆两端持续扩散反导系统(加快在波兰部署战略反导阵地,并在韩国部署THAAD反导系统)。作为报复,俄罗斯切断与美国在叙利亚战区的军事热线,双方军机可谓处于随时可能“擦枪走火”的状态。

“事实上,美俄的结构性矛盾不是谁能轻易改变的,”俄罗斯瓦尔代会议学术委员会主任卢基扬诺夫坦言,“两国关系悲剧的宿命,在于互相认为对方正在走下坡路。”

俄罗斯坚信,美国开始由盛转衰,死死抓住不断流失的世界领导权,企图阻止几个日益崛起的大国,来改变全球影响力分配。与此同时,美国也把俄罗斯视为不断衰弱的国家,认为俄罗斯用尽最后力气保住自己在“第一梯队”的位置,但冒进只会加速下滑势头,许多美国官员秉承这样的心理,“没必要和俄国佬一般见识,他们很快自己就玩完了……”很显然,在这种“看谁耗死谁”的情况下,妥协是不可能的。

当下,美国在俄罗斯最看重的军备、能源两个领域发起攻势,置“北极熊”于死地。俄罗斯经济在2015年和2016年出现萎缩,2017年的经济增长率只有1.4%,而要壮大经济,外资流入显得尤为重要。普京的顾问、前财长阿列克谢·库德林说,制裁不要继续加码,否则的话,俄经济前景将脆弱不堪。

然而“希望代替不了现实”,深忖其意的美国国会俨然毫不留情。根据去年通过的新制裁法案,俄银行向被美国主导的国际金融机构融资的最长期限减少到14天(原为30天),油气行业公司则减少至60天(原为90天),法案还调整了深水、北极大陆架和开采难度大的油气项目的目录,阻止美国企业向俄供应设备和技术,并反对欧盟与俄罗斯合建“北流-2”天然气管道。

俄科学院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资本市场部主任雅科夫·米尔金认为,美国把“制裁俄罗斯”与“美国优先”融合在一起,因为华盛顿在阻止其欧洲盟友依赖俄罗斯能源(尤其是天然气)之际,却千方百计地占领欧盟能源市场份额并增加美国工作岗位。

但路透社记者亚历山大·温宁认为,俄罗斯毕竟是拥有“瞬间(用核武器)毁灭美国能力”的大国,尤其历史证明,“俄罗斯即便在衰落阶段也会给对手造成巨大伤害”。因此,美国会在“对自身和国际安全有益”的领域开展对俄合作。2017年12月13日至14日,俄警方在圣彼得堡实施特种行动,一个恐怖团伙被一网打尽,查获大量爆炸物、自动武器和弹药。17日晚,普京罕见地与特朗普通话,向后者表达感谢,因为来自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线索,帮助俄联邦安全局查到有人企图在喀山大教堂实施爆炸,从而提前采取行动。美国众议院俄罗斯事务项目主任西蒙·萨拉吉扬曾公开呼吁,华盛顿不要被“麦卡锡式的反俄狂热”所蒙蔽,“俄罗斯是个有力的合作伙伴,尤其在两国寻求阻止恐怖威胁和非国家组织获取核武器方面”。

“有人乐观地表示美俄不可能直接开战,因为这样做是押上世界的未来,但这是忽视潜在的危机。”前美国防长佩里指出,“混合冷战”已是美俄关系的“新常态”。在他看来,在边界开放、网络普及的时代,掀起旧冷战并不容易,俄罗斯已融入全球经济,还加入了世贸组织,可充满“混合战争”特点的新冷战,已实实在在地呈现在人们眼前,包括美俄在涉及本国利益的别国境内发生冲突、外交照会、口水战、制裁和反制裁,以及在某个领域冻结关系。这场“混合冷战”中,俄罗斯的目标不是像过去那样争取意识形态胜利,而是要在美国主导的时代里维护主权。

微妙的是,莫斯科并不害怕与美国的“混合冷战”持久化,俄国家杜马议员维克托·沃多拉茨基认为,十年前,俄罗斯曾与美国谈论关系重启,当时俄罗斯承认本国制度落后,需要改进,应重点借鉴美国经验、技术和资源,但现在,这一构想发生了变化,美国在言论上已成为阻碍俄罗斯发展的势力。俄罗斯也能够在创新技术、农业、工业、IT、服务业等几乎所有领域实现自主跨越。“我们并不害怕封锁与对抗”。

(指导单位:广东省国防教育办公室)

主编:姚忆江

作者:田聿

编辑助理:李嘉镓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