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沉浸式“神秘敦煌”降临深圳 快做好被刷屏的准备~

深圳大件事
+ 订阅

报料有奖

南都深圳报料电话:0755-82121212

南都讯 记者谢宇野 上个月开始,teamlab在深圳又搞了新事情。当初“花舞印象”征服了一大批深圳人,大家不顾天热人多票贵,蜂拥排队来打call,去不成的捶胸顿足。

2018年伊始,该团队又推出了“敦煌文化展”,teamlab我就问你,还让不让深圳人好好过个年了?

不过本次展览和上一次更纯粹的视觉体验不同,大量的敦煌文化与符号渗透在本次展览中,多个知名的敦煌石窟被艺术家们临摹,从而让我们不用远走西北就能领略敦煌的美。 然而有一个问题,这个展的文化底蕴太深厚,如果没有导览,很多精彩的细节都会被错过,走马观花式的阅读会将趣味大减,这时你就需要我们的“必看”指南。

本次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1:1的临摹洞窟,一旦走进其中的一个洞窟,“穿越”的效果一百分。从最上端的天花穹顶到周遭壁画,再到细致的角落,艺术家们没有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1.北凉第275窟,可以明显看到这里的佛陀神仙们身子优雅,具有线条,而且身上的肌肉线条相当清晰,据专业人士讲解这事是来自印度的描摹方法,原本这些肌肉线条都是更柔和的晕染的颜色,但是随着时间推移,颜料氧化,于是就形成了独特的“花纹”。

2. 莫高窟第285窟 两面墙上呈现了截然不同的画风,一面上的神佛们身材高大,四肢纤细,线条流畅,衣衫也都十分宽大,俨然是魏晋时期士大夫的形象;另一面墙上则是与洞窟1相似的矫健身姿,肌肉线条鲜明;这种差异可以看到是两种文明在敦煌相遇并且相容的结果。

(衣袂飘飘,显示的是魏晋的时尚风格)

3. 这个洞窟可以看到一位身着武士服装的供奉人的画像,他就是这个洞窟的主要“投资人”。

(下面一排个体小小的人像就是供奉人,第二名是当时的一名知名的武将)

4. 初唐第220窟中极乐世界的热闹景象就在这里展现,最下端身着飘逸服装的仙人,脚踩圆毯,脚跟着地,他们所跳的就是胡旋舞,大唐盛世的“芭蕾”。一旁则是乐队,其中那个像“竖琴”的乐器是西域的箜篌,只不过画师不太懂这种乐器,竟然把弹琴的姿势画反了。

5. 盛唐第45窟是从大众到国内外领导人来敦煌参观必看的一个洞窟。其高超的表现技巧,被认为是莫高窟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铺彩塑。佛祖释迦摩尼两旁侍立着弟子、菩萨和金刚。他们个个姿态优雅,菩萨优雅的站姿,让人联想当年大唐的女性是否就是这样的风韵旖旎。

酷炫的场景、立体的画面,全新科技的手段将会为艺术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沉浸式空间让你能与敦煌面对面,聆听千年之前的动人传说。

斑驳的敦煌壁画可以被清晰地还原为完整的模样,平面的人物将被赋予立体的形态,而残缺的石像也会获得重生。以现代科技为手段的演绎方式,以多媒体手段全新打造“科技苍穹”,让我们抬头就能仰望绚烂的“飞天壁画”。

虽然我们所推荐的必看项目亮点不断,但是如果想系统的去了解还是建议聘请现场的专业讲解员,他们可是有十年以上经验的敦煌研究院专业讲解人哦。

最近神秘敦煌与摩拜单车推出跨界合作“神秘敦煌×Mobike”,百人汉服盛装看展,中国风骑行,为中国文化打call。身穿汉服的男孩女孩们,是当天最美的一道风景。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他在写给汉武帝的书信中曾提到了一个神秘的地方——“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到了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这座遥远而古老的西域城邦走进了人们的视线之中。

东汉应邵注《汉书》记载:“敦,大也。煌,盛也。”远在西域的敦煌城,拥有着不同于汉地的灿烂文化。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在内的552个石窟,50000余平方米的历代壁画,缓缓诉说着这座古城千百年来的历史沉浮。

从庄严肃穆的佛像画,到内涵深刻的经变画,再到繁复华丽的装饰画......敦煌壁画不再是单纯的宗教衍生品。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巧夺天工的艺术价值,都让它成为了东方艺术的一座高峰。

本文版权归南方都市报社所有,且为未见报内容。欢迎转发分享给朋友。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如需获得转载授权,请联系南方都市报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