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有料|好吃还能涨一大堆知识,有料哥提前带你玩转“舌尖上的广东年味”

粤有料
+ 订阅

春运大幕昨天开启,虽然还在办公室埋头苦干,但有料哥脑中已经腾起丝丝年味。说年味,自然离不开美食。

“食在广州”的名号天下人尽皆知,但其实广州美食的荣耀源自南粤大地代表性地方美味的汇聚升华。在广东,三大地方美食流派各自拥有源远流长的美食传统,他们分别是:广府、客家、潮汕。

每到过年,相信很多人都和有料哥一样,“吃”还是“不吃”是一道艰难的选择题。为了给你增加选择的难度,今天,有料哥就带大家深入挖掘广东三大美食传统及背后的厚重文化传统,体会下“舌尖上的广东年味”。

广府:

每一样味道都饱含“年味”

广府美食流行于广东各地,尤其是广府人聚集区。广府民系即广府人,广泛分布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及东南亚、欧美、澳洲等地区,在语言、艺术、风俗、饮食和建筑风格等方面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特征。目前,广东广府人数约7000万。

“年廿三,洗衣衫;年廿四,扫屋企;年廿七,执归一;年廿八,洗邋遢;年廿九,脏物都搬走;年三十晚,行花街,接财神,团年饭后去卖懒。”这段民谚概括了广府年俗。

民以食为天,“食在广州”,以广州为代表的广府人过年更讲究吃。谈到吃,特别是过年广州人吃哪些东西,来自芳村的一位街坊陈女士就很自豪,因为广州过年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多,“我们这腊月二十四就会开炸,即开油炸爆谷、煎堆、油角等食物,寓意家肥屋润,除此之外,广州人准备的年货也十分丰盛,糕类之多也算是广州的一大特色。蒸萝卜糕、马蹄糕和九层糕等,象征步步高升……”

象征步步高升的马蹄糕。

萝卜糕。

年三十晚的团年饭是一年中最为丰盛的晚餐,广府人对此十分讲究,饭桌上鸡、鸭、鹅、烧肉等几大菜肴必不可少,均是有着好意头的美味。

对于广府人来说,无鸡不成宴,鸡永远是餐桌上的主角,鸡的寓意是“生生猛猛”,因此饭桌上要有鸡;烧肉也是必不可少的,烧肉俗名“红皮赤壮”,象征壮旺,寓意“红肥猛壮”;同时团年饭也要有鱼,过去的广州人喜欢煎一两条土鲮鱼放在米缸上,过了年才吃,这被称作“责年”(广州话“责”是压的意思),寄寓“年年有余,丰衣足食”。

对于广府人来说,无鸡不成宴,鸡永远是餐桌上的主角,鸡的寓意是“生生猛猛”。

裹蒸,对于肇庆人来说是最熟悉不过了,是肇庆地区春节的传统小吃。它并不同于端午节用于纪念屈原的粽,而是一种吉祥的象征,散发着浓浓的、喜庆的新年味道。

对于部分肇庆人来说,年初一早餐往往是裹蒸+煎堆+油角的固定搭配,多年不变。这种坚守,就是传统和“年味”。

云吞,也就是馄饨,对于赶早班的上班族来说是一顿“奢侈”的早餐,可在肇庆德庆,它更“高大上”。据说,在新春佳节期间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云吞是德庆人历来的习俗。因为云吞的“云”与“好运”的“运”字谐音,寓意好运连连,财源滚滚。

潮汕:

“潮”味十足的特色小吃

潮汕美食自然源于潮汕地区(即今潮汕三市),是广东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潮汕人敢于闯荡、以其精明务实的经商本色为外人所熟知,在各大领域尤其是商界成就显著。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南洋、西欧、北美,人口4000万以上,其中潮汕地区1500多万人。

粿条、手打牛肉丸、砂锅粥、鲎粿……众所周知,潮汕地区美食小吃数不胜数。在春节期间,潮汕地区更是有许多特别的“年味”。

在潮汕,保留着大量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原古典文化遗存,尤其突出的民俗之一就是传统的祭祀文化。潮汕地区最能体现独特文化的祭品,当属“粿文化”景观,这也是1500多万潮汕人的“年味”。

潮汕人所称的“粿”,是一种属于年节所制糕点的总称。用糯米粉、面粉等原料,拌上各种佐料,蒸制成各式各样的粿品,品种繁多,美味爽口,已成为潮汕饮食文化的一个代表。粿品制作要求精细、调味多样、烹调考究,其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堪称色、香、味俱佳。

在潮汕地区,粿的品种繁多,按味道的不同有甜粿和咸粿之分,以配料或包馅的不同,有菜头粿、芋粿、菜粿、栀粿、猪朥粿、朴籽粿、鼠曲粿、豆粿、笋粿等等,还有以发酵为制作方法的酵粿……

在潮汕,每一种粿都寓意着人们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心愿,“菜头粿”寓意来年有个“好彩头”。

“红桃粿”寓意祈福祈寿。

每一种粿都寓意着人们新年的祝福和美好的心愿,这些粿品既用于酬神祭祀,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过年美食。“发粿”取“恭喜发财”之意;“菜头粿”寓意来年有个“好彩头”;“红桃粿”祈福祈寿……

潮汕人都将除夕吃年夜饭称为围炉或守岁。因为在冬季,这顿饭吃的时间较长,汤菜易冷,桌上必须放个小炭炉,可以随时加热。但在潮汕地区,围炉更多的寓意是指家人团坐而食,共享天伦。

为了这顿饭,一家人要花一番心思。卤鸡卤鸭、浸切竹笋、炸虾枣、炸粿肉、打鱼肉丸等等,都是比较费时的。比如炸虾枣,是去掉虾壳,直接将嫩滑晶莹的虾肉打烂,然后加入白肉、马蹄,还有面粉,直接入锅油炸,炸至金黄色即可出锅上桌。内含饱满的虾肉,外层酥脆,内里却是软的,口感独特。这个虾丸象征着过年团团圆圆!

潮汕炸虾枣饱满的虾肉,外层酥脆,内里却是软的,口感独特,象征着过年团团圆圆!

春节期间,人们素有访亲问友的习俗。潮汕人喜欢在悠悠茶香里互贺新春,闲话家常,是佳节中最暖心的享受。而伴茶的潮式茶点则色香味俱全,更为古色古香的茶添上一抹典雅,一份悠然。常见的茶点有:朥饼、绿豆饼、米方、豆仁方、酥糖莲子糖、束砂、酥饺等。

潮式茶点色香味俱,绿豆饼老少皆宜。

潮汕酥饺。

客家:

腊味香飘客家年

客家美食与潮菜、粤菜并称为广东三大菜系,是广东3800多万客家人的日常饮食。

客家人,是广东、福建、江西、台湾等省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客家美食也得以广播四方。

“腊味香飘来,年就近了。”腊月时分,走进惠州、河源、梅州等客家地区,可以看到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凉台窗檐的竹篙、铁杆下挂着一串串色泽暗红、油光泛亮的腊味,四周腊味暗香萦绕。

在年夜饭的餐桌上,腊味必不可少。游历在外的客家人年节回到家乡,品一品正宗的客家味道,年后再将父母所做的腊味带到工作地。腊味已不仅仅是“年味”,更是“乡味”。与广式腊味偏甜不同,客家腊味更为咸香。这与客家先辈喜欢“吃野”“吃杂”有关系。

腊味主要有腊肉、腊肠、腊猪肝、腊鱼、腊鸡等。腊肉是经腌制后再经过日光下曝晒的过程所制成的加工品,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腊肉一般选择五花千层肉,用冰糖、盐和酒进行腌制,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透明发亮,黄里透红,肥不腻口,瘦不塞牙。

在客家人年夜饭的餐桌上,腊味必不可少。

腊鱼以宰杀后的鲜鱼为原料,加入盐和香辛料等调味品,腌制后经自然或人工干制而成,是传统水产加工保藏食品之一,其营养丰富,保质期长,具有独特的风味,还有腊鸡、腊鸭,都是用整只拿去晒干。

“粄”是客家菜中一款地道的小吃。客家的粄有用粘米做的,有用糯米粉做的,品种有上百款之多。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尤属发粄和甜粄,这两种粄是客家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小吃,也是祭祀祖先的祭品。

“粄”是地道客家小吃。

面粉、芋头、南瓜等食材,摇身一变成为炸芋圆、炸南瓜圆、馓子……炸南瓜圆是采用优质南瓜刷丝后,入油锅炸制而成,鲜甜味美,酥香可口,馓子主要是和好面后,用刀切成条状,摆出花样入油锅炸制而成。油炸食品耐保存,成为了梅州客家人极为钟爱的小吃及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待客上品,也有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望。

客家人待客上品炸芋圆。

在客家方言里,“丸子”的“丸”与“团圆”的“圆”字音相似,喻指“团团圆圆”。因此在年味里,它的角色可非同一般。猪肉丸、牛肉丸、鱼丸等丸食也是春节餐桌上的常客。


物资匮乏年代,年货只在年关时节才能吃上。现在物流交通方便、人民生活富足,年货或许不再稀罕。但今天之所以要聊“年味”,是因为胃最忠于故乡;美食之所以美,也是因为有了团聚才更美。

怎么样,看饿了吧?那就安心站好最后一周岗,然后开开心心回家过年吧!

【撰文】马发洲 黄进 陈海燕

【校对】符如瑜

编辑 梁莹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