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冬天虽没有积雪风霜、朔风凛冽,但它终究可以让人在细雨中冻成了狗。“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冬季汽车胎压高一点好还是低一点好?”这个话题引起众多车友关注。
对此,不少网友觉得冬季胎压低点好,尤其在雪天行车时,低胎压可以增加摩擦,防止车辆侧滑。也有车友持相反的意见。胎压的重要性这里简单一说,过高或过低会伤胎减少使用寿命,这背后是安全隐患。合理的胎压不仅可以保障最佳抓地力,还能降噪节油。
那么在日常用车中,热胀冷缩现象对于汽车轮胎的胎压到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需不需要调整胎压?轮胎的使用都有哪些禁忌呢?掌握了合理的轮胎使用方法的话,可以让你的爱车的轮胎“延年益寿”!老司机在这里为大家纠正一些错误的观念。
冬季胎压高一些,夏季胎压低一些?
依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很多车主认为设定轮胎胎压是要分季节的,冬季把胎压打高一些,夏季把胎压打低一些。这样真的对么?
其实,此观点不对。每辆汽车所匹配的轮胎都有对应的胎压,过高的胎压不仅会增加爆胎的危险,还会令轮胎的中部以凸出的形式接触地面,全车抓地面明显减少,在紧急制动的时候将无法提供足够的摩擦力。过低的胎压则会使轮胎的两侧外沿接触地面,无法让整个胎面接触地面,在增加胎壁磨损的同时亦无法提供足够抓地面积,危险程度不亚于高胎压行车,并且经常磨损最薄的胎壁部分会直接导致轮胎的提前报废。
其实,汽车早在研发之初和下生产线时,厂商的工程师就把日常用车时气温对胎压的影响做了严格的实验和大量的测试,结果显示外界气温对轮胎胎压的影响非常小,因为当轮胎滚动起来时,胎内空气就会迅速升温,影响程度远大于外界的气温。
所以可以说在日常用车的情况下,热胀冷缩现象对于冬季和夏季的轮胎胎压几乎并没有什么直接影响。
任何季节里,胎压宁高莫低?
这是有一些道理的。
因为胎压低比胎压高更容易引发爆胎。部分车主朋友在夏天担心轮胎内气体过热而导致膨胀,习惯将胎气多放一些,然而实际上即便外界温度较高,对胎内气压也并没有什么直接影响,不能弥补出去的那部分气压,这样很容易导致轮胎胎压不足。当胎压不足时,轮胎滚动时变形量增大,轮胎结构快速疲劳,很容易导致爆胎。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胎压过高也会导致爆胎的。
当胎内气压超出轮胎的承受范围时也能引发爆胎,但一般大部轿车的原厂胎压设定的标准范围是在2.3-2.5bar之间,而普通胎能承受的胎压都可达到3.5-4.2bar(负载的情况下,新车出厂时胎压在4bar左右),远远超出了厂商规定的胎压设定范围,也就是说它所能承受的“余量”较大,即便把胎压打得比较高了,只要没超出轮胎的极限承受界限都是可以的。所以说胎压低比胎压高更容易引发爆胎。
前轮和后轮,胎压一样吗?
答案很简单,遵“医嘱”。只要按照原厂提示标签来设定胎压即可,而且现在很多车的中高配车型上都有胎压监测功能,无论是通过直接式胎压监测、间接式胎压监测还是轮胎智能监控系统(TPMS),驾驶员都可以从仪表盘上的胎压读数或者行车电脑对胎压异常的直接报警来及时了解胎压情况,
因为每辆车的悬挂和重力分配不一样,根据说明书来调节是没错的。一般来讲,冷车状态下前胎2.2-2.3,后胎2.4-2.5都属于正常范围。(有的是反过来,前胎2.4-2.5,后胎2.2-2.3)具体以每辆车标注的胎压为准。
换了不同牌子的轮胎,胎压一样吗?
一般情况换胎至少同轴换两条。如果两个前胎或后胎花纹不一样,由于轮胎花纹和特性不同,抓地力不一样,甩水方向也不一样,遇到雨雪天气,你踩刹车的时候容易造成刹车跑偏。新换的胎最好放在同一轴,这样能保证花纹的磨损和抓地力的一致。此外,不同车型的原厂提示胎压可能不同,通常大部分车的原厂提示标签位于油箱盖上、车门后边缘框上或者主驾驶席一侧的B柱上。有些车的原厂胎压标签会区分开满载和空载工况,如果你一个人开车时间多按空载计算;如果平时总是拉货或者多人乘坐,按满载计算。
备胎可以当正常胎使用么?
不能!
备胎一般都放在后备厢里,后备厢内又常常存放机油等油品。轮胎的主要成分是橡胶,而橡胶最怕的就是各种油品的侵蚀,轮胎沾到油后,很快就会发生胀蚀,这会大大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因此尽量不要把油品和备胎放在一起。如果备胎已经沾到油,要及时用中性的洗涤剂把油污冲洗掉。 每次检查胎压时,不要忘了检查备胎。且备胎的气压要充得相对高一些,以免日久跑掉。
此外,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假如跑了10万到8万公里以后,用户会把备胎当成好的轮胎使用,把原来轮胎当成备胎使用,这样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使用时间不一样,轮胎老化程度也不一样,所以非常不安全。
【南方+ 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