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新年维权第一案,宏远向“李鬼”索赔9000万元

南方+ 记者

当李逵遇到李鬼,宏远的决定是“驱鬼降魔”。1月31日,广东宏远集团发布声明,该集团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起诉“北京宏远时代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并连带起诉其各地共18家子公司,索赔金额高达9000万元。

索赔9000万元,大概,好像,中国体育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此前还没听说过如此巨额的索赔数额。

来了个“李鬼”

广东宏远集团成立于1987年,1993年该集团成立中国第一个在中国篮协注册的民营篮球俱乐部。经过二十多年经营,宏远篮球俱乐部至今是唯一一支没有缺席过季后赛的球队,八次夺得CBA总冠军,培养了一大批国手。

“宏远”二字是东莞的城市名片之一,广东的体育名片之一。据悉,宏远的经营范围不仅仅是篮球,还有文教体育、房地产、工业制造、现代服务、新能源环保产业、金融及股权投资。

1月31日中午,广东宏远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声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发现有一家公司,打着‘宏远’的名字声称自己是‘全球最大的体育培训公司’,公然在互联网与微信上大肆推广体育培训业务……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宏远时代体育’。为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宏远的品牌声誉,广东宏远集团将针对该公司的侵权行为提起诉讼”。

广东宏远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强介绍说,广东宏远集团、广东宏远俱乐部、广东宏远体育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此案三位联合原告,一共提出7点诉求,包括要求对方停止使用“宏远”字号;停止在体育以及宏远集团已经注册是商标领域注册雷同商标;要求对方公开道歉消除影响;索赔9000万元人民币,并要求对方承担所有诉讼费用。

“宏远时代”找不到了

南方日报记者通过公开的工商注册资料查询发现,“哈尔滨宏远时代体育”成立于2013年6月,“北京宏远时代体育”成立于2015年7月。

据其官网宣传资料显示,“2010年,宏远时代体育在哈尔滨创立。2011年9月,沈阳分公司成立,全国性战略布局和集团化管理模式确立。2015年,宏远时代凭借专业、全面、丰富的培训课程体系和优质的服务,成为中国最大的体育培训机构,并成为国内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第一品牌。2016年,获得3亿元首轮融资,是近几年体育培训领域最大规模融资。”

在该网站的介绍当中,宏远时代体育的培训业务不仅限于篮球,还包括羽毛球、足球、网球和击剑。在全国南京、长春、杭州、深圳等地共设立了27家分公司。

记者拨打网站上的联系电话,陆续拨打三次,最终通话都以“对不起,您要的电话忙,请稍后再拨”为结束语自动挂断。

1月31日下午,记者按照其官网显示的信息,前往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华庭路4号的“广州分公司”,发现该写字楼已由一家经营化妆品的公司租用,新租户也不知道“广州分公司”的去处。

“李鬼”并不少见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体育产业发展大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规模及增加值数据公告》。经国家统计局核算,2016年国家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为1.9万亿元,较2015年增长11.1%;实现产业增加值6475亿元,较2015年增长17.8%;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长至0.9%。

未来的体育产业,无疑是一块“大蛋糕”。然而,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法律适配已显滞后,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法律服务供给势在必行。

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对“乔丹商标案”的裁决为这一绵延数年、沸沸扬扬的争议案件画上句号,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敲响警钟。在体育产业领域内,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

记者通过公开的工商注册信息查询发现,仅仅在CBA球员范围当中,王姓、朱姓、翟姓、丁姓的几名国手级著名球员的同名商标已被抢注,其经营领域大多是服装行业,而这些球员对此并不知情,更没有对此进行维权。

据了解,中国现有法律体系在保障体育产业健康发展方面不够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颁布于1995年,虽然经过修订,但不足以为解决当前产业纠纷提供充分法律依据。

有专家建议,要尽快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法律保障体系,须尽快从法律、政策、措施上做出明确应对,可采用立法或法院判例等途径对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提供保护。

对话:广东宏远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健强

“知识产权维权难点是成本高”

南方+:宏远是什么时候知道有“宏远时代体育”这家公司的?

张健强:我们在2016年就发现了。当时查询资料,发现网上有公司以宏远名义进行体育培训等方面的经营,一年多来我们一直在收集对方存在不正当竞争、侵权的证据。

南方+:对方给宏远造成了哪些困扰?

张健强:宏远这个品牌在篮球圈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较高,有大量的消费者、学生、家长误认为他们和宏远是同一家企业,吉林甚至有名退役的职业球员都认为他们是宏远的分支机构。据一些家长反映,他们在运营过程中的口碑不是很好,有损宏远的声誉。

南方+:遇到“李鬼”,对于“李逵”来说,维权难点在哪?

张健强:维权成本太高。“山寨”品牌大多注册在距原创品牌远、较为偏僻的城市,从发现到收集证据再到前往“山寨”品牌属地维权,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资金成本,无疑增加了原创品牌的额外负担。对方的侵权成本却很低,即便告赢他,很多公司也是因破产无力支付赔偿。而且很多“山寨”品牌总是打擦边球,又大大增加了原创品牌的维权取证难度。

南方+:从行业自身的角度来讲,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您有哪些建议?

张健强:目前中国有大量的体育青训机构,培训质量参差不齐。随着行业的发展,我觉得会出现一些中立、权威的第三方机构,来给现有机构进行分类、评级。前段时间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就组织了一次全国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的评选活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评选比价权威、公正,帮助家长、孩子更清楚地了解某个青训机构的实力。

南方+:但是纳入评选范围的机构有限,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张健强:我当时和主办方沟通的时候也建议,这样的评选不仅仅要公布排名,更重要的是公布评选标准,这样家长就可以根据标准来评估青训机构。在我们的培训当中,我常常告诉家长,打篮球比弹钢琴更难学,因为弹钢琴是一个人的事,打篮球是五个人的事,这里面有团队的协作。但很多家长认为会拍球、会投篮就是会打篮球了。所以首先要让家长、孩子知道评价培训机构的标准是什么,他们就可以增长鉴别能力。

律师说“法”

辨别青训“李鬼” 手机查询即可

家长、学生如何辨别“山寨”培训机构,其实并不是十分困难,很多时候通过手机查询即可。

广东启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广东省青少年体育联合会法律顾问林慕清表示,竞争对手利用相同的商品或服务,采用近似的商标或相同的商标,从而导致消费者及公众对权利人的品牌产生混淆或误认,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如苏州稻香村与北京稻香村等。

或者一些想“搭便车”或“傍名牌”的人,就是国内一些不良的企业或者个人,抢注了一些国外品牌的商标或者某些有一定影响的商标,如一些耳熟能详的明星、电影角色的名称,都成为了抢注对象。这往往使得消费者产生困惑,这个商标代表的到底是原权利人呢,还是与熟知的商标有关联,或者是否属于相关权利人的一些子品牌,这样在某种程度就容易导致消费者做出错误的判断。

“现在网络资讯很发达,普通消费者一般都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所关注商标的基本信息,比如通过企业的官网或微博,微信公众号、电话等咨询确认,通过商标局的网站进行查询,还有通过企查查、天眼通等APP也可以查询到,这些商标到底是谁注册的,是否有搭便车的嫌疑等,消费者应该都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林慕清说。

她还建议,从某种角度而言,不能只鼓励消费者慧眼识珠,国家也应加大力度,打击搭便车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正如不是要教大家都学会如何分辨地沟油,而是应该去打击制假的行为。此外,恶意抢注商标、侵犯商标专用权、傍名牌、搭便车等不诚信行为,都已经纳入信用监管。

“宏远集团作为在先申请商标权利人,密切关注监测所在领域的商标注册动态,针对‘宏远新时代’商标的注册在公告期及时提出异议,有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也保障公众不因此发生误认混淆,为我们体育行业企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林慕清说。


记者 彭博 

实习生 胡湘斐

    


编辑 王芳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