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园地】 最大家族南雄来的梁姓

史志清远
+ 订阅

梁姓的主源出自嬴姓,是佐大禹治水有功的舜臣伯益的后裔。周宣王时,伯益裔孙秦仲受命征讨西戎,不幸兵败被杀,他的五个儿子立志为父报仇,再次西征,结果大获全胜。班师回朝后,周宣王对他们一一进行封赏,其中秦仲的小儿子秦康被封于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为伯爵,人称梁伯。至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灭掉了这个梁国。亡国后的梁国贵族为纪念故国,遂以国名命氏。这支梁姓人后来成为中国梁姓的正宗。

先秦以前,梁姓主要在今山西、湖北、山东等省发展,至汉代,扩展到甘肃、河北、陕西、河南和江南的部分地方。西晋以后,梁姓在今浙江钱塘、广西合浦、福建落阳形成新的繁衍基地。唐以后,梁姓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梁姓进入广东,大概始于宋代。梁姓在繁衍播迁中,先后形成“安定”、“天水”、“河南”等郡望。发展至今,梁姓已成为中国第21位的人口大姓,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84%,分布以广东为最,约占全国汉族梁姓人口的35%,次为广西、四川、山东、湖北、河南等省份。

梁氏进入今清远市域,始于宋末,明代徙入的族支尤多。发展至今,拥有13.49万人,成为清远姓氏人口排序第7位的大姓,分布上以英德居多,阳山次之。

入境最早的是英德黄花梁氏。其先祖世居南雄珠玑巷,太始祖梁禹能生敬斋,敬斋生公九,公九生仲禄、元禄,是为第4世。至第6世,这个家族的族兄族弟已发展到都统、都能、都华、都绪、都祈、都盛6人。南宋咸淳九年(1273),蒙古族已在今北京立都,为统一中国而向江南大举进攻,南宋朝廷危在旦夕。都统兄弟6人为避兵祸,决意南迁,乃以竹结筏,沿浈江入北江顺流南漂。当竹筏漂流到英州连江口时不幸被风浪冲垮,兄弟6人被迫各自逃命。都统、都能爬上岸后,四处寻找亲人,不见其他4位兄弟的踪影。面对汹涌澎湃的江流,兄弟俩长嗟短叹,相依为命,徒步西行,跋山涉水寻觅立足之地。几天后,他们走到了今英德黄花镇,见其地开阔平坦,水源充足,人口稀少,认为可以开居立业,便结束漂泊的生活,在那里定居下来。

这个家族定居黄花已历730多年,传承29代。据其宗亲理事会新近统计,现黄花镇有其族众9921人,散居放板、明迳、城下、迳孔、三山、公正、溪村、岩背、平星、德岗、管塘等11个行政村内的38条自然村。在明清两代,这个家族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英西、清西和阳山江英、七拱、水口、东山等地,均有其裔移居。今阳山江英梁姓人都是都能的后代,在江英已形成6个房支,散居镇内梁屋巷、上劳、田路岗、水山、芹菜塘、田坪等地,计有4300余丁口;清新南冲梁氏则属都统的后裔分支,开基祖梁连兹是都统的第8代孙,明代由英德黄花移居今清新南冲,后裔主要聚居在南冲的回新、白芒两地,已传到第19代,近4000人口。现任中国民航局人事科教司司长梁启通即为其后,出生于龙颈白芒村(原为南冲白芒村)。据统计,英德黄花梁氏整个家族已发展到4.2万人,成为清远梁氏族群中最大的支派。

连州梁家水梁氏,开基祖名武职,原为福建人,元末任广西梧州户曹,因见元朝大势已去,遂解官退隐,择居连州丰阳高岭东南山麓。后来,因这个村子的户主都姓梁,且有山溪绕过村前,故取村名为“梁家水”。这个家族自武职起,已传26代,1200丁口。武职有两个弟弟,一迁湖南蓝山,一迁连州瑶安。现定居连州境内的这两支梁氏共有2000余众。连州共有1.36万梁姓人,除梁家水梁氏外,其他族支多从阳山迁入,分布以连州镇为多,次为西江、保安和西岸。

阳山有3.15万梁姓人,支派繁多,有来自英德黄花的,有来自粤东大埔、梅县的,有来自南海坎下的,其中人口最多的一支是小江梁氏。小江梁氏开基祖叫梁亚二,始由韶州投奔顺德亲戚处暂住,继转阳山谋生,最后于明天顺六年(1462)择居小江下坪。梁亚二生满旺、满全、满进、满朝4子,后裔兴旺发达,现传承到第21代,散布小江、阳城、秤架、黄坌等地,邻近的连州西岸,连山加田亦有分支移居,丁口逾万,成为阳山梁氏族群中的强宗巨族。

梁亚二与瑶区交往密切,甚得瑶人信赖。当其时,阳山境内瑶族势力强盛,因遭官府歧视,常与官府作对,不断闹事。明成化年间(1465~1487),官府聘用梁亚二协管瑶人,要他做瑶人的汉化工作,规劝瑶人定居耕种,服从官府管理。梁亚二父子承管大东山一带的瑶民,数十年内竟相安无事。为此,梁亚二一家得到官府免除夫役的优待。

清新升平香炉坑梁氏也是一支族裔众多的大家族。开基祖梁积琛于明成化年间由四会县木棉头村分枝而来。此公生了8个儿子,取名为政、通、聪、坚、华、楷、荣、坤。后裔散布英德中部、东部和佛冈、从化、曲江、乐昌及原清远县地多个乡村,数以万计。其中第3子梁聪移居英德望埠岗孤村,生子仕贵,仕贵生法开、法旺、文达3子。这3兄弟又共生6个儿子,形成6大房支,分居望埠、大镇、鱼湾等地,发展成为英中、英东地区梁氏族群中的强宗望族。

浸潭为清新梁氏的重要聚居之地,现有5600多梁姓人。其主体族支来自南海石砚,开基祖叫梁应祖,入迁于明代。后裔衍居墩仔、下墩、马地墩、下新屋、迳下围、黄洞口、连塘围、大湾岗、大树脚、笔架寨、新围、长塘龙、川石、大水湾、大坪塘、坎根、佳步村、鲤鱼井、岗坪、高陂、担水坑、水浸塘、地塘坳、吉地冲等25条自然村。

清城洲心沥头有6000梁姓人,分居青龙、田心一、田心二、竹园一、竹园二、地塘一、地塘二,坑尾、大旗、志纪一、志纪二、东边一、东边二、禾地、大升一、大升二、义成,行善一、行善二、水边等20余条自然村。关于这支梁氏的迁来时间与传承代数,此前我们搜集的资料说,入迁于南宋末,传承20余代。我们认为入迁时间与传承代数不相吻合,如果是南宋末就来到了洲心,至今已有730多年的迁居历史,应不止20余代。为慎重起见,在编辑此文时,我们再次委托洲心街道办派员核查。洲心街道办派袁健洲前往调查,据他报来的调查结果是:洲心沥头梁氏的确源于南雄珠玑巷,但迁入的时间和始迁祖名号不详,只知道当今沥头的梁氏一般已传承23代,繁衍快的已到第24代。我们按传承代数去推算其迁来时间,认为这支梁氏大概是明代来到现居地的。如果他们的祖先真是在宋末从南雄迁出的话,那有可能先在其他地方居住过,最后才辗转来洲心的。

清城龙塘现有1000多梁姓人,开基祖分别来自番禺高桥、南雄珠玑巷和粤东潮州等地,衍居安定、安丰、长冲等村。东城澜水梁围村和增五村梁氏,先祖于清代从南雄珠玑巷迁来,现有300多人。横荷大有村有600梁姓人,开基祖梁润明清代从顺德迁来。当今军界高级领导干部梁继秋即其后裔。

连山梁氏现有4100多人,开基祖梁显庆,明成化年间(1465~1487)由广西藤县迁来,主要聚居于小三江、加田等地。这支梁氏现为壮族。

在清远历史进程上,梁氏是一个甚有贡献的姓氏。古代曾产生过2名进士,民国至新中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名人有梁得所、梁天培等。

梁得所(1905~1938),连县人。善长文章书画。民国15年(1926)应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之聘担任《良友》画报主编,对出报内容和版面进行革新,使之成为增见闻、长知识的有益读物,带来了订户激增、销行畅旺的好势头。民国17年4月,《良友》画报(第25期)刊登了鲁迅的照片(梁得所摄)、速写像(司徒乔绘)和访问记等,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梁主编《良友》从第13期至第79期止,共编67期。民国22年8月,他与友人黄式匡创办“大众出版社”,先后主编《大从》画报、《文化》、《小说》和《时事旬报》等报刊,因内容广博,形式活泼,感染力强而颇受读者欢迎。这些报刊到民国24年相继停办,大众出版社也随后关闭。梁得所因肺病复发,返家乡休养,3年后英年早逝,殊为可惜。他学识广博,举凡诗文词曲,书法绘画,歌词乐理和耶稣基督教义,无不精通。短短的一生,著述甚丰,有散文集《得所随笔》、小说集《女贼》、童话《失去的指环》以及编辑、翻译的《音乐辞典》、《近代中国绘画》和《土耳其民间故事》等共21部。

梁天培(1917~1995),阳山县小江镇下坪村人。民国27年(1938)参加“阳山县青年抗敌同志会”,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奉命到广宁任粤桂边区游击队连指导员。1948年奉命回阳山组织人民武装起义,任大队长。改编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第五团团长。期间,领导部队对敌作战,勇敢坚决,战绩突出。他因此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通缉,老家的房屋被烧毁。阳山解放后,他是新中国首任阳山县县长。1952年10月调任中共华南局农村部任副处长,后调任省高教局、省教育厅、中山医学院等单位工作。梁天培在肃反审干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打击迫害,1980年10月得到平反改正,1983年以厅级干部待遇离休。1995年11月病逝于广州。他的事迹已载入《阳山县志·人物传》。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清远梁氏欣逢盛世,意气风发,开拓奋进,在各条战线上均有闪光人物。如阳山水口人梁秋华,2005年荣获英国牛津大学颁发的博士学位证书,现为英国纽卡素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中国武汉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为当今世界19位混沌流体力学专家之一;连州籍梁卫江女士,现为南方医科大学和南方医院教授、主任医师,2000年荣获全军科技进步三等奖;阳山七拱人梁时坚曾任韶关市副市长,清远市常务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清城横荷大有人梁继秋是军界高级将领,先后担任过某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海南省军区司令员等职务。还有清远籍民主党派人士梁庆邦,曾担任过韶关市第六届和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清远梁氏族人将有更多的建树。

点击下面链接 查看历史文章

【史志动态】  清远市召开《全粤村情》文稿第五批次终审验收会议

【史志园地】  入境早在南北朝的邓姓

【史志园地】  族众多为九龄裔的张姓

感谢关注史志清远微信公众号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