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深圳小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停车设施资源不足、“停车难”的问题愈发凸显。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深圳市小汽车保有量318万辆,小汽车划线泊位约191.6万个。曾有市民向记者反映,“停车太贵,一天就要60块钱”“小区车位不够,经常要等一两个小时。”
“停车困难和乱停乱放、停车场管理手段滞后等问题,已对城市环境、交通出行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化解停车矛盾已不仅仅是城市交通发展问题,也成为城市管理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此次两会期间,深圳市人大代表谢呼建议,有效利用大数据破解城市"停车难"问题。
除停车设施资源总体较为紧缺外,在谢呼看来,全市停车设施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快。目前,全市仍有1575处停车场采用人工填单的方式进行收费,占总数的24.5%,另有45.5%的小汽车停车场采用刷卡方式计费,计费方式的智能化水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全市现有694个小汽车停车场拥有停车诱导系统,仅占总数的7.2%,智能化管理水平较低。
此外,居住类停车供需矛盾也较为突出。“全市路边停车泊位夜间停放较日间有大幅增加,尤其住宅集中区域,工作日的夜间比日间停放量增加26%左右,说明住宅停车位供应不足。”谢呼表示,城市停车矛盾大致分为交通吸引源类(如办公、医院)、商业类(商场、集市)、居住类三类。前两类可通过加强宣传管理、引导居民改变出行习惯等交通管理需求手段来压缩停车需求,缓解停车需求矛盾。“但居住类停车是刚性需求,无法通过交通需求管理手段来压缩,加上我市许多居民小区尤其是旧城住宅区配建车位不足甚至没有规划建设停车泊位,停车供给严重不足,导致居住类停车供需矛盾突出。”
谢呼在建议中指出,当前,深圳市各类城市交通资源的利用率基本已达上限,而要从根本上缓解城市停车问题,盘活现有的停车资源是关键。同时,对于各市政部门及物业主体,短时间内通过建设去改变现状难度太大,而通过挖掘停车潜力来缓解停车难的方式更符合实际。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广大车主出行停车需求与车位信息得到了深度融合,能最大程度发挥数据规模效应,实现城市车位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从而从根源上缓解停车供需矛盾,有效改善停车秩序。
为此,谢呼提出四点建议,包括建立交通管控综合大数据平台、健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将数据向社会开放、强化全民参与和社会共治的作用——
1、建立覆盖政府和社会的交通管控综合大数据平台,构建智能运行管理系统。集中包括政府交管、交通、城管等职能部门,以及社会停车场所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从而实现对停车难地区,特别是交通枢纽、繁华区域和景点周边的交通状况实时掌控,实现交通管控辅助决策。
2、健全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相关责任部门通过定期分析停车数据,动态调整管理参数,以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完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实行分地区、分时段、分停留时长收费,运用经济手段对停车时间进行限制和调节。把停车行为习惯数据纳入驾驶员管理体系,对违法停车行为加大依法监管和处罚力度,纠正乱停乱放的陋习。
3、打通数据孤岛并向社会开放,使数据真正为民所用。将城市所有停车场(包括道路停车位)纳入统一的数据平台,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强化对系统平台监督。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支持易用性高的移动终端停车平台的开发与推广,鼓励市民出行使用实时车位查询、网络预约车位、自动计费支付等功能,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问题。既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也可以引导市民合理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4、强化全民参与、社会共治的作用。一是充分利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数据资源,加强横向合作,多管齐下,充分挖掘分析人口迁徙、公众出行等特征和规律;二是设置方便易用的信息反馈途径,主管部门能及时、广泛地听取民情民意,吸纳群众智慧,提升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度与责任感,发动和带领群众共同为破解“停车难”问题献计出力。
【撰文】胡百卉
【统筹】向雨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