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报案:数十万注册司机车辆竟是假的!广东警方:抓!

南方+ 记者

滴滴公司发现,在其手机APP平台上,竟然发现了数十万虚假注册的司机及车辆!要知道,一旦出现事故或发生违法犯罪行为时,将无法在第一时间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安全隐患极大。与此同时,还发现了滴滴作弊外挂软件在网上公开贩卖。

接到报案后,广东警方成功梳理出多条有价值的线索,纳入“安网”21号、22号两次专案收网行动,分别针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和黑客攻击破坏犯罪,指挥相关涉案地市开展打击。两次收网行动一共破案73宗,抓获嫌疑人285名,打掉犯罪团伙33个,扣押服务器、电脑、手机、存储设备等终端1661部,缴获被泄露、窃取、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8400万余条,缴获攻击程序60个。

■报案:数十万司机及车辆为虚假注册

2017年9月,广东省公安厅网警总队接到滴滴出行公司报案称,公司通过反作弊技术手段发现了数十万虚假注册司机及车辆,这种不实信息注册的账号可能导致出现事故,或发生违法犯罪行为时无法第一时间锁定真正的嫌疑人。

广东省公安厅网警总队组织专班力量对滴滴公司提供的情况进行核查后,发现该案涉及一个侵犯公民信息犯罪团伙,人员众多、分布在广东、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山东等全国10余个省市。省厅将该案交由韶关市公安局具体侦办。

侦查发现,该团伙通过帮助驾龄不足的驾驶员或者不符合条件的车辆在“滴滴出行”手机APP进行虚假注册实现盈利。如不符合条件人员需注册为滴滴司机,该团伙通过购买与注册人同名的驾驶员信息,或利用外挂绕过“滴滴出行”软件视频认证程序进行虚假注册。如不符合条件车辆需注册为滴滴出租车,该团伙通过购买同型号同颜色车辆信息,或购买相似车牌号的车辆信息进行虚假注册。

■侦查:犯罪团伙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后套用篡改

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的一级中间商以每条信息8至10元的价格向信息源头购买车辆或者人员信息,然后以每条15至20元的价格将相关信息转卖给二级中间商;二级中间商再以每条20至35元的价格转卖给虚假注册人员;虚假注册人员对信息进行“加工”,实施虚假注册,成功后根据难度每单收取委托人200至500元不等。

该团伙在为客户进行虚假注册的过程中,大量查询下载车辆登记信息及车主个人信息,并对信息进行买卖、套用、篡改,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

经调查,该团伙涉及一个完整的黑灰产业链条,团伙成员角色明晰,有查询、下载公民信息的信息源头,有买卖公民信息的中间商,有的专门接虚假注册单,有的专门操作虚假注册等。

■侦查:滴滴作弊外挂软件网上公开贩卖

根据滴滴公司报案,一个名为“如风科技”的微信号存在制作、出售“滴滴出行”作弊外挂(又称“如风脚本”)的情况。该外挂通过干扰“滴滴出行”软件的后台正常运行,修改软件的派单、定位功能,是一款市场占有率较高的滴滴作弊外挂。

广东省公安厅网警总队组织韶关市公安机关开展分析研判,摸排出两个制作、贩卖作弊外挂软件的犯罪团伙。这两个团伙成员众多,分布在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等地。

办案民警发现,使用率最高的滴滴外挂软件主要有“TT助手”“王者”“YY”等,3款程序通过侵入“滴滴出行”软件程序,令使用外挂的滴滴司机可以在“滴滴出行”软件中实现挑单、实时抢单、拒单、预约抢单以及虚假定位等功能。

该3款外挂程序主要由两个团伙运作维护,犯罪团伙还各自开设了专门网站进行宣传、推销、营运这些外挂软件,一个名为“TT启动”,另外一个名为“王者归来”。这两个团伙不仅在网上兜售外挂软件的使用权,还在全国大肆发展代理商。据统计,全国购买、使用这3款外挂软件的出租车司机超过2万人次,两个团伙每月获利在50万元以上,至今累计获利超过1000万元。

■收网:缴获被泄露、窃取、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8400万余条

2017年11月中旬,广东省公安厅网警总队指挥协调相关地市公安机关发起“安网21号”收网。在韶关市公安局组织的滴滴数十万司机车辆虚假注册一案的收网行动中,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缴获被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20余万套,包括车辆登记信息、车辆照片、车主姓名、车主身份号码、车主住址等信息,缴获扣押电脑、手机等涉案物品一大批。

同年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省厅网警总队发起“安网22号”行动,在对制作贩卖作弊外挂软件犯罪团伙收网行动中,捣毁2个集开发、总代理、二级代理、三级代理于一体、全链条的滴滴作弊外挂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10名,缴获涉案手机28台、电脑4台、银行卡10余张。

据悉,“安网”21号、22号两次收网行动,一共破案73宗,抓获嫌疑人285名,打掉犯罪团伙33个,扣押服务器、电脑、手机、存储设备等终端1661部,缴获被泄露、窃取、买卖的公民个人信息8400万余条,缴获攻击程序60个。两次收网广东警方成功查获犯罪信息源头22个,为历次行动之最。

【警方提醒】

1.时刻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随便在网络上泄露包括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邮箱号等个人资料。

2.及时在计算机系统中安装防火墙,保护个人数据和个人网络空间不受到非法侵入和攻击。

3.未经授权,擅自提供、买卖、使用他人私密信息的行为涉嫌犯罪,切勿以身试法。

4.网约出租车业者应诚信经营,使用外挂软件不仅严重破坏了平台的公平性,而且干扰了企业正常经营秩序,情节严重者有可能触犯法律。

5.外挂软件容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有较大安全隐患,很容易造成用户个人信息泄露和财产损失。

6.外挂开发者未经合法授权,擅自对软件的功能进行增减或改动,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涉嫌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应负相应的法律责任。

【记者】洪奕宜 吴珂

【通讯员】黄康灵 苏洪冬

【校对】杨远云

编辑 唐嘉欣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