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有料|广州⇋香港仅48分钟!广深港高铁票价站点大曝光,收好这份交通攻略

粤有料
+ 订阅

文|有料哥

广州-香港、深圳-中山、粤西-珠三角地图折叠了!这些地方的通勤时间将大大缩短!

这不是写在规划上的消息,是切切实实的未来。

据香港政府新闻处消息,香港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在北京会见传媒时表示,已与中国铁路总公司就广深港高铁票价和班次达成基本共识。届时,将把香港与广州南站连接起来,并途经深圳的福田和深圳北站。

●站点

高铁列车共设7个站点,为广州南站、庆盛站、虎门站、光明城站、深圳北站、福田站和西九龙站,贯穿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四个城市。

广州与香港之间的车程将由100分钟缩短至48分钟,足足节省了一半的时间!

●班次

在班次方面,香港往福田、深圳北、虎门及广州南的列车开通初期,高峰期每天的班次最多是114对,其中84对到福田和深圳北,到虎门和广州南的有30对。

对于何为高峰期,陈帆解释,主要是配合香港公众假期、内地公众假期及7、8月的暑假,估计高峰期合计天数每年约130天,占营运时间超过三分之一。

●票价

关于老百姓最关心的票价问题,有料哥也为大家做了调查。若按当前汇率计算,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将来开通后,票价如下:

而对比广九直通车,广深港高铁也十分占优势。

●如何换乘地铁到市区

●一地两检

“一地两检”实际上是一种便捷的通关安排。乘客可在站内一次性完成两个不同管辖区的通关程序。西九龙站将实行的通关程序包括清关、出入境及检验检疫手续。

过去往返深港,大多采用“两地两检”模式,也就是在深圳过深圳的关,在香港过香港的关,就像福田、罗湖口岸那样。在2007年7月1日,香港回归10周年之际,深圳湾口岸启动了“一地两检”,是中国第一个按照“一地两检”模式运作的口岸。“一地两检”后,在同一层设“内地口岸区”和“香港口岸区”,乘客登车后无需再下车进行边检,再也不用为了过关排长队,极大地方便了旅客通关,节省了通关时间。

往来香港so easy~

图片来源:大公文汇全媒体新闻中心

其实不止广深港高铁,还有一大波交通建设“在路上”!

2017年,广东交通“大作战”全面铺开:

广东新增7条高速,总里程达8338公里,通车里程连续4年全国第一;

广州地铁线网里程迅速攀升至390.6公里,正式迈向400公里,居全国第三,世界前十;

东莞新增4条地铁无缝对接深圳,深莞融合再加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贯通,香港与珠海、澳门之间4小时陆路车程,将缩短为半小时。

广东作为经济腹地,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密集交换流通,而交通正是承载广东经济系统运转的重要基础设施。广东在交通的互联互通中,有自己的考量。

【珠江两岸“长短脚”?未来不存在的】

珠三角九市分布于珠江东岸和西岸,珠江口一头是香港、一头是澳门。

珠三角城市群一直存在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情况,即东岸较强、西岸较弱。有人将之归结为澳门总量小、带动力不强。但在有料哥看来,更根本的原因,是东西两岸要素流通存在障碍。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城市桥路互通并不顺畅,目前东西岸唯一的过江通道只有虎门大桥。孤零零的虎门大桥设计通车量为12万辆,早已不堪重负。在网上随手一搜就是“虎门大桥堵成狗”“虎门大桥双向重度堵塞”等吐槽。

See?辣么长的出海口上只架着一座桥。假设你住珠海,想开车到深圳,恭喜你,你将走出一个“n”的轨迹:京珠高速北上,虎门大桥东行,广深高速南下,最后到达深圳。

这种尴尬的局面终于要结束了!未来,珠江口将新建3座大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和虎门二桥,增强珠江口两岸交通联系,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港珠澳大桥

2017年7月7日,全长55公里、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迎来主体工程贯通。香港与珠海、澳门之间4个小时陆路车程,将缩短为半小时。

●深中通道

深中通道全长24公里,其中桥梁长17公里海底隧道约七公里,采用双向八车道时速100公里的高速公路标准,建成后深圳-中山-江门之间的车程将从目前的两至三个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左右。

●虎门二桥

目前,虎门二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预计2019年上半年建成通车。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跨径最大的钢箱梁悬索桥,对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东西两岸联系,缓解现有虎门大桥交通量起到重要作用。

未来,珠江口将呈现四桥横跨的局面,要素流通必将大大加快,珠中江和澳门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粤东西北“够不着”?加码铺密度!】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者,曾经的广东,经济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匹配,“常堵塞、路程长、耗时多”是有料哥的父辈们出远门的三大关键词。

不仅是发展与及交通的不匹配,交通基础设施也存在区域的不平衡:占全省面积近70%的粤东西北地区,高速公路长度只占全省的40%,密度不到珠三角的1/3。

 

这些年,为了打通发展的“任督二脉”,广东拼了——把交通当作“补短板、增后劲”的重中之重,加速建设公路、轨道、港口、机场等立体交通网,形成覆盖全省、辐射泛珠、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例如,云湛一期将分担粤西方向广湛线的交通压力;龙连高速将结束龙川至连平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揭惠一期纵贯揭阳和汕头两市,将成为南北向的重要通道……

有料哥发现,未来几年,粤西将会形成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将有五条高铁汇聚茂名、湛江。其中,深湛高铁广州到湛江段,预计明年6月通车;从广西南宁经北海到湛江的合湛高铁,正在建设中;湛海高铁、张家界到海口旅游高铁,以及广州到湛江时速350公里的客运专线正抓紧推进前期工作。

一系列重大发展利好,有料哥数都数不过来。


去年4月,广东省发改委发布的《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三年内交通基础设施将实现“12312”交通圈,即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城际铁路将对珠三角九市实现全覆盖。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左右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左右通达,广东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

随着基础交通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提速,生产要素得到充分集聚与扩散,区域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

珠三角1小时通勤圈的背后,一个“环广深创新圈”或珠三角1小时创新圈的形成,将成为“十三五”时期广东最值得期待的变局。

【撰文】郑佳欣 朱紫强 张素圈 不迟 点小羊 实习生 马杰薪

【制图】实习生 马杰薪

【校对】符如瑜

编辑 丁晓然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