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1-2035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把握“四个坚持、三个支撑、两个走在前列”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落实中央和全省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指导英德市新时期的城乡建设和发展。为此,我局今年组织编制《英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该项目现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为了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现将规划草案依法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热忱欢迎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公示时间:2018年01月12日——2018年02月12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英德市规划和城市综合管理局提出对上述规划草案的意见或建议。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书面、邮件、网上留言等形式反馈到市规划局。
联系地址:英德市金子山大道住建局大楼。
联系电话:0763-2201222。
邮 箱:kh281696@126.com。
区位
英德市位于粤北山区,属于清远市下属县级市,全市土地面积5671平方公里,广东省辖区最大的县级行政单位。
区位图
规划范围
本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城市规划区和城市集中建设区三个空间层次。
市域
为英德市市域辖区范围,包括英城街道、英红镇、望埠镇、大站镇、沙口镇、横石水镇、桥头镇、青塘镇、白沙镇、连江口镇、黎溪镇、水边镇、西牛镇、九龙镇、浛洸镇、大湾镇、石灰铺镇、石牯塘镇、横石塘镇、下石太镇、大洞镇、黄花镇、波罗镇、东华镇,总面积5634.21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包括英城街道、大站镇、望埠镇、英红镇(除红光社区、红卫社区)以及横石塘镇的龙新村、龙建村、仙桥村,总面积799.09平方公里。
城市集中建设区:
包括英城街道中北部以及大站镇、望埠镇部分地区,总面积105.12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图
发展目标
围绕清远市建设“南融北拓桥头堡、水秀山青后花园”战略目标,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总领,以率先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和融入珠三角发展中率先突破为主线,以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导向,以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为动力,以推动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为支撑,以保障民生和幸福英德为归宿,以依法治市和全面从严治党为保障,着力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格局,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和社会和谐,着力提高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将英德建设成为粤北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市、清远南融北拓发展主阵地和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市,确保振兴发展率先突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
清远东部中心城市、粤北绿色经济发展示范市、清远南融北拓发展的主阵地、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市。
城市职能
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广东省产业承接及升级示范基地;华南地区重要的建材基地;华南地区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粤北地区次级物流中心和环珠三角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粤北地区旅游体验、休闲胜地;粤北地区独具魅力的山水宜居名城。
市域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主、两副、四轴”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主:
一个中心城区(即城市集中建设区),对全市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发挥主要带动和辐射作用,规划发展为粤北山区重要的增长极核。
两副: 两个副中心城镇
东华副中心:是英东片区的中心城镇,构建英德东部的经济增长极。
浛洸副中心:是英西片区的中心城镇。
四轴: 四条城市发展轴
城镇发展主轴:沿北江及京九铁路、武广高铁、广乐高速等重要的交通干线形成的城镇发展主轴,是英德市主要的经济发展轴。
东部城镇发展次轴:沿京港澳高速形成的连接韶关和广州方向的城镇发展次轴。
中部城镇发展次轴:沿昆汕高速形成的城镇发展次轴。是一条穿中心城区和东华、浛洸两个副中心的发展轴,既是英德市一条主要的城镇发展轴,也是一条重要的经济发展轴。
西部城镇发展次轴:指沿佛连高速形成的西部重要的城镇发展次轴。
市域空间结构图
城市集中建设区现状建设用地布局
城市集中建设区内现状城市建设用地19.69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31.25平方米/人,现状建设用地以居住用地和绿地为主,分别占总建设用地的19.90%和13.20%。
城市集中建设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城市集中建设区建设用地规划布局
规划至2035年,城市集中建设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5.35平方公里。规划居住用地面积1773.29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9.15%,人均居住用地39.41平方米。
城市集中建设区土地利用规划图(2035年)
城市集中建设区综合交通规划
规划在市域范围形成普通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快速路、港口等多式协同的综合交通体系。
城市集中建设区综合交通图
城市集中建设区公共中心体系规划
规划形成“市级-组团级-社区级”的三级公共中心体系。
城市集中建设区公共中心体系规划图
城市集中建设区公园绿地系统规划
依托公园以及城市集中建设区周边的农田、水塘、郊野公园等作为区域绿地型城市绿色景观基底,沿北江等主要河涌沿岸建立城市绿廊,以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等的沿路绿化作为绿色通道由西向东、自南向北串联各片区的主要公园绿地及多处街头绿地,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
城市集中建设区公园绿地系统规划图
城市集中建设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结合城市发展方向和人口用地规模预测,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规划完善给排水系统、电力电信系统、燃气环卫系统等市政公用设施布局,满足今后一段时期内城市发展需要。
城市集中建设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图
城市集中建设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
重点保护市域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91处,其中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4处、另有321处潜在文物暂未定文物保护级别。
对不可移动文物所在区域实行分级保护,保护级别为: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风貌协调区。
城市集中建设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图
城市集中建设区综合防灾规划
规划按照“以防为主、以救为辅、防减并重,准确预报、快速反应”的原则,在全市建立和健全现代化综合防灾体系,全面提升广大城乡地区防灾减灾和救助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最大程度地减少自然灾害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城市集中建设区综合防灾规划图
来源:市规划和城市综合管理局
编辑:英德市新闻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