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麻涌|穿越640余年,寻觅一段佛庙情

南方+ 记者

天朗气清,赴华阳湖拈花寺一游。在烈日下逐影而行,那古色古香的寺庙前坐卧一口大湖,极目远眺,湖波荡漾心生涟漪,衍生无边无际彼岸之意,令人神往。究竟拈花寺是怎样来的?它背后又藏着一个怎样的故事?

晨旭染湖烟,莲静风不闲。

雨打斜蕉叶,扁舟半帆悬。

祥光育地灵,物阜万家宁。

珠玑辉梵宇,古佛禅气清。

拈花寺,原名花桥佛庙,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距今已有640余年的历史,一直以来香火鼎盛,为麻涌八景之一。适逢麻涌旅游蓬勃发展,体验“古梅乡韵”乡村游致力于重现麻涌八景,于是易址华阳湖畔划地重建寺院。因承继“花桥佛庙”的法脉源流,应华阳湖花海如锦的美景,寺院了空法师给寺院取名为“拈花寺”,含义是“佛祖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迦叶开颜,会意佛法的高深妙理”,彰显“涅槃妙心,实相无相,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禅宗法门。

拈花寺落成仪式

2015年3月登记并启建后短短一年多时间,平地起楼台,湖畔见佛庙。2017年1月6日上午,冬日暖阳,佛光普照,在美丽的华阳湖畔,宝相庄严的拈花寺隆重举行寺院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千余名信众见证盛况,共沾法喜。

相传萧奕辅考中进士那年,亦曾到寺里进香祈愿,拈花寺的重建缔造了“镜湖映宝刹”的禅韵佛境,成为清净庄严、广度众生的正法道场,为华阳湖增添人文气息,进一步丰富了麻涌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国庆期间,连续九晚,光影水秀剧场与大家见面,场面宏伟,万人空巷。长200米,宽24米,高108米的大型音乐喷泉,把光影水秀剧场带向了最高潮。随着震撼的音乐响起,拈花寺对出的湖面上喷泉的水花飞舞了起来、争奇斗艳,纷纷向人们展现美丽的风姿。

夜色下的拈花寺

麻涌重建拈花寺,不仅让传统文化得以延续传承,更赋予了其时代特色和时尚内涵。拈花寺广场“变身”成绚丽多彩的民生大舞台,至今已承办了“禅音雅韵,大爱无疆”扶贫济困慈善晚会、“鱼米之乡数麻涌”原创粤语专辑演唱会、“相约麻涌”东莞广播电视台大型主持人见面会等大型精彩演出,为群众奉上了一场又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盛宴。

拈花寺广场还举办了多场手工艺品创意集市,市民能在这里买到新潮精致的手工艺品、丰富美味的小食和麻涌特色农产品。“新市民健康城市行”公益徒步活动、东莞市第二届爱心徒步暨益行东莞“走进麻涌”万众公益行徒步活动,拈花寺广场总是充斥着阳光、活力与欢乐。

寂静的长廊拉长了视线,拈花一指,普渡慈航,大雄宝殿的每一场相逢都挂满了吉祥的祭拜。这里,承载了香火,饱含着尘世的俗愿。一起来探秘麻涌,探秘拈花寺吧!

【撰文】卢真伟

编辑 韦基礼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