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秀丽的大南山,是土地革命时期东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创建的革命根据地。这里流传着革命志士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记载着那个烽火年代不可磨灭的热血记忆。今天,带大家走进红场革命旧址!
大南山苏区地跨潮南、普宁和惠来,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作为曾经的革命苏区党政军指挥机关所在地,东江地区革命根据地的领导中心之一,这里至今保存着许多弥足珍贵的红色遗迹,为后人留下了一笔无法复制的精神财富。
红场革命旧址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处。当年开辟广场时曾利用场东南侧一圆台巨石作为阅兵台,并先后建设有戏台等文体设施,后被国民党军拆毁。1962年潮阳县人委会在阅兵台上修建四角亭,1963年复建戏台。红场革命旧址于1979年12月被批准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对于研究东江革命历史和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红场革命旧址
地址丨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红场镇大陂村前200米处(飞鹅山下)
历史地位丨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东江地区人民对敌斗争的司令部所在地和潮、普、惠三县军事、政治、文化活动中心
命名由来丨该场是1931年春东江特委和潮、普、惠苏维埃政府领导人带领群众开辟的,占地14000平方米。1931年5月17日至23日东江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东江特委书记徐国声给该场命名为“红场”。
红场革命旧址现保存较为完整,该处旧址范围内现有阅兵台四角亭、戏台各1座。戏台坐西南向东北偏东,墙体由石块垒砌而成,较为坚固;阅兵台上四角亭座西南向东北偏北,顶部残破不堪,有塌毁的危险。经过区镇工作,现已修复。
红场革命旧址现为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紧靠红场革命烈士纪念碑,经常有各级党政、学校和社会团体组织人员前往参观并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红场边有水泥道路通过并连接司神公路(S235),交通较为便利,驱车可直达红场。红场所处红场镇为山区镇和革命老区镇,该镇所辖大南山范围主要种植青竹梅等水果,并开拓茶叶种植新路子。
【来源】区文广新局 潮南电视台
【编辑】Loong
【责编】在线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