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燕生:佛山进入创新驱动发展新阶段,“养孩子”应变为“领孩子”| 聚焦制造论坛

南方+ 记者

佛山很中国,佛山能做到的,中国其他地方就能做到,因为我们靠的是市场,靠的是民营,靠的是草根。”1月13日,国家发改委学术委研究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2018中国制造论坛上说道。

张燕生在2018中国制造论坛上发言。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现场,他把佛山与宁波、青岛、无锡等城市进行比较,提出佛山过去35年的辉煌成绩靠的就是工业,而这背后正是“草根力量”。从数据看来,张燕生认为,佛山已经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但依然面临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

“当前佛山企业面临的是从游击队到正规军的脱胎转型,而佛山经济面临的是从‘养孩子’到‘领孩子’的转变。“张燕生建议,佛山接下来可以建立起跨境的创新体系,以此引入更多的创新资源。

以下是现场部分精彩观点。

过去35年的辉煌靠“草根”

我们从五个城市的比较,即佛山和宁波、青岛这两个副省级计划单列城市的比较,和苏州、无锡两个中国工业基础最好的明星城市比较。

从比较中可以看到什么?

从高速增长的指标来看,GDP佛山排第四,人均GDP佛山排第三,从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的角度,佛山工业增加值在这几个明星城市中排第二,工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工业化率佛山排第一。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佛山过去35年佛山的辉煌靠的是工业

另外,在五个城市的驰名品牌的排名中,佛山排第一。佛山驰名品牌排第一,对过去35年中国工业发展、中国制造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佛山过去35年佛山的辉煌靠的是工业。南方日报记者戴嘉信摄

佛山市场经济的第一桶金,从“三来一补”开始,但是佛山没有在这一步停下来,没有沿着代工的路走下去。

在80年代,用“三来一补”学会为市场经济生产后,佛山人就转向了发展自主的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佛山就像产业生态体系一样,经历了从低端、中端、高端,像人的生长一样,经历了三岁、八岁、十五岁,经历了全过程,才能在驰名品牌中排名第一。

加大创新投入破“大而不强”

我们的困境是什么?

我列出2016年国家工业、制造业研发强度的情况。整个制造业2016年投入创新的钱是1万亿,研发强度只有1%,也就是整个制造业刚刚迈入投资驱动阶段。

对佛山制造业行业进行研究发现,佛山人集中从事的行业是农副产品、食品加工、纺织服装、化工等等,研发强度通通低于1%。即使是一些先进制造业,研发强度很少能够在2%以上。

这说明佛山已经进入到创新驱动阶段,但是我们的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佛山的未来要实现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怎么使制造业、工业加大创新投入的强度,怎么提高创新产出,发明专利申请增长部分的效率,这对佛山未来的转型很重要。

可建立跨境创新体系

佛山的企业转型相当于当年从游击队到正规军脱胎换骨的转型。因此佛山人会面临着要实现转型应该怎么办的问题。

佛山经济面临着从“养孩子”到“领孩子”的转变,发展内生性增长因素,但是转型非常难,怎么办?佛山人喊出的口号是对标德国、对标欧洲,怎么对标?

佛山把德国大众引入佛山,让民营企业可以就近观察德国全球跨国公司如何管理、如何配套、如何创新、如何销售。

下一步我们希望国家在科技创新有一些大的装置、大的项目、大的攻关领域落户佛山,帮助佛山企业转型。

南方+全程滚动直播2018中国制造论坛,直播链接请戳☞滚动|《中国制造2025-佛山样本》发布!朱森第等20位专家这样看佛山

【记者】叶洁纯

【见习记者】王雅铄

【摄影】戴嘉信

编辑 王虹丹 李美萍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