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在麻涌|水乡人永远忘不掉的香蕉情怀

南方+ 记者

果形如藕样,正式薄皮郎。入口甜似蜜,牙咬齿留香。大家猜不猜得到这首诗所指的香蕉是什么品种的香蕉呢?

——相信不少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是粉蕉。那么,在蕉香十足的麻涌会有哪些关于香蕉的故事呢?

半个世纪以前,麻涌香蕉已经有“国际范”

探寻麻涌乡村游,香蕉文化园是一定要来的地方。大道两旁的棕榈映衬在蓝天白云之下,伫立小桥之顶,远眺蕉林翻浪,闻着阵阵的蕉香。

沙质高地层厚且肥沃、河网密布,高温多湿,勤劳勇敢的蕉农,成就了麻涌香蕉的盛名。据《麻涌镇志》记载,麻涌香蕉在1929年已经远销至上海、天津等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麻涌成立国营香蕉出口站,通过出口到苏联、日本、德国等国,以换取化肥和大量外汇。“梅花点香蕉”因此享誉海内外。

麻涌人爱蕉、赏蕉、品蕉,形成了独特的香蕉文化、香蕉种植栽培技术。在麻二社区,这一文化体现得特别明显。

爱蕉,懂蕉,为香蕉建园

麻二香蕉文化园建于2011年11月,位于麻二社区第五涌路,路口设有仿照旧时蕉农砍蕉和贩蕉的场景而制作的雕塑。其他雕塑都不乏“香蕉”“蕉叶”等装饰,相当有特色。

2016年,麻涌还在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了“麻涌香蕉国际博览园”,在园内种植了马来西亚、印度、南非、巴西、哥斯达黎加、巴西等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的香蕉,让香蕉特色及香蕉文化在麻涌绽放异彩。

麻二香蕉文化园不仅种满了香蕉,还有图文并茂的打油诗呢~

小路两边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香蕉14个种类和14种生长状态,每张图片下面配有打油诗,生动形象地向大家展示了香蕉科普知识和香蕉产业在水乡的文化内涵。

你认识多少种呢?

80多岁高龄的坤叔正是这些香蕉打油诗的作者,他用打油诗对各个品种、各种果型香蕉进行归纳,目前这些打油诗全部收编在他的个人诗集《田园拾趣》里。如“果形如藕样,正式薄皮郎。入口甜似蜜,牙咬齿留香。”描述的是皮薄粉糯的粉蕉;“蕉类当中叫大哥,铮铮傲骨斗风魔。寒潮霜雪何所惧,黄叶病毒奈唔何。”说的正是个头大、抗病性良好的大蕉。

在香蕉文化园中,还有一处叫做圣王氹龙口处的奇石,它是来过的人才知道的秘密。据传是明朝的龙脉福地,依蕉傍河,孕育了千万代麻涌子民。

香蕉是麻涌人的情怀记忆

谈起麻涌香蕉,略弯的蕉身,不胖不瘦,均匀饱满,金黄的蕉皮,入口香糯绵软,香而不腻。不仅当地人为之拍胸自豪,来食过的游客都是念念不忘。香蕉文化园的存在,正是源于麻涌人与香蕉之间的渊源联接。

“天空晴朗,淡黄色的夕阳照着田野,照着香蕉林,照着纵横交错的小河道。”这是农耕时代水乡麻涌生活场景中的寻常一幕,也是著名作家陈残云的代表作《香飘四季》里的开头。

上世纪,麻涌香蕉曾创造大量外汇,也一度是麻涌的经济支柱。随着时代的发展,麻涌开始着力重塑麻涌香蕉品牌,并于2015年推出自己的香蕉品牌——金麻·麻涌香蕉,先后成为2015年“苏迪曼杯”和2016年“莞马”的官方唯一指定水果亮相赛场。麻涌香蕉由此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轨道,麻涌人乃至东莞人都在更新着自己的味觉记忆和麻涌印象。

正是:南坦香蕉,果类之星,质优味美,四海驰名。

【撰文】卢真伟

编辑 韦基礼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