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条,深圳“智造”!全自动无人驾驶跨座式云轨来了,刷脸就能坐车

南方+ 记者

2018年1月10日,一列全自动无人驾驶的比亚迪云轨在银川半空徐徐驶过,标志着中国首条无人驾驶跨座式单轨线路正式通车运行,比亚迪银川云轨也就此成为全球首条搭载100%自主知识产权无人驾驶系统的跨座式单轨。

无人驾驶系统、全自动运行、刷脸坐车、高速无线宽带……这些高科技应用场景,都在宁夏省会银川的云轨上成为现实。

车厢设有高速无线宽带

1月10日,在全球首个无人驾驶的云轨上,比亚迪与华为联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发布会。当时户外天寒地冻,云轨车厢内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行业专家和媒体。

在试乘现场,云轨启动了刷脸进站,乘客经过人脸识别闸机时几乎无需停留即可通过。

而对于经常因玩手机而坐过站的小伙伴来说,还有一大福利,就是到站提醒。与此同时,依托于客流实时监测技术,乘客将能实时收到站台及车厢拥挤度提示,避开拥堵区,直接去往舒适区。

此外,云轨的每节车厢里都设有高速无线宽带服务,在线玩网络游戏都不成问题,分享照片、视频等到朋友圈更不在话下。

能适应零下40℃—80℃高温挑战

现场最核心的技术要数无人驾驶系统。

2011年,比亚迪组建1000多人规模的研发团队,历时5年,累计投入50亿元,成功打造出拥有100%自主知识产权的跨座式单轨“云轨”。2017年8月,比亚迪首条云轨在银川投入运行。

时隔4个多月,银川云轨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可实现全自动无人驾驶。

据悉,银川云轨无人驾驶系统计划于2018年第二季度投入试运营。未来,无人驾驶系统将是云轨的高科技主打配置。

比亚迪方面称,无人驾驶分为四个等级,比亚迪的无人驾驶系统已经达到最高等级——全自动无人驾驶(UTO),可实现全自动运行,并且还具有安全追踪间隔最小、断电无人驾驶、自动诊断、休眠唤醒、客流实时监测、人脸识别等多项功能。

经系统设置,每天清晨,云轨会自动“清醒”,在完成牵引、制动、车门、照明、电池、空调等多项检测之后,自动上线,随后自动运行。在完成每天既定工作后,云轨会自动“回家”及“休眠”。在车辆运行前、运行时,云轨会进行自我诊断,完成包括全系统的300多项检测。

在极端温度条件下,该系统依旧能正常工作,既能适应零下40℃的低温,也能经受80℃的高温挑战。

在市电中断的情况下,云轨可自动切换成车载动力电池供电,并在无人驾驶模式下,驱动车辆安全运行至车站。

云轨无人驾驶室

深企联合创新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

云轨无人驾驶系统,除了需要比亚迪的控制技术及定位技术之外,还离不开华为的eLTE通信技术,即4.5G轨道交通无线专网 。

现场负责人介绍,如果说,比亚迪云轨的无人驾驶系统是人脑的决策系统,那么华为4.5G轨道交通无线专网则为云轨无人驾驶提供快速、高效的信息输送通道,两者默契配合才能让无人驾驶变得可控、安全。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此次云轨无人驾驶系统应用的4.5G轨道交通无线专网主要拥有三大亮点。

首先,实现了一网综合承载,让以往需要多张网承载的数据、语音、视频等各类信息得以一网传输并存储。

第二,该方案具有高可靠性、抗干扰性强的优势,信号能高速无缝切换,快速响应指令,让云轨运行更可靠。

第三,它秉持开放合作的原则,华为与比亚迪云轨各项应用、行业终端厂家进行了深度适配,打造多方共赢新生态。

谈及此次与华为的合作,比亚迪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华为4.5G轨道无线专网代表了行业无线的发展趋势,契合了云轨发展的需要,更可靠、更高效、更智能。

华为公司副董事长兼轮值CEO郭平则强调,自2004年起,华为与比亚迪就在消费类电子领域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关系,比亚迪与华为同属深圳企业,都注重创新,并在各自所属领域拥有领先全球的技术,比亚迪是全球新能源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华为是全球通信技术的领导者,双方的合作是联合创新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最佳实践。

【记者】李荣华

编辑 文海燕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