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灶葛洪炼丹传说、烧番塔入选佛山第六批市级非遗名录!

南海丹灶
+ 订阅

好消息!!

丹灶有2个项目入选

佛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它们就是

丹灶葛洪炼丹传说和烧番塔(仙岗)

对于这两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丹灶街坊有了解过吗?

今天,丹灶君就为大家好好介绍一下~

丹灶葛洪炼丹传说

▲丹灶葛洪炼丹传说(视频)

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晋代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人。据史书记载,他小时候家境贫困,但勤奋好学,常常白天上山砍柴,卖钱后再买纸笔,晚上就用柴火照明,学习到深夜。他曾经当过中小官吏。

▲坐落在仙湖无极养生园内的葛洪像

葛洪对炼丹术很有研究,他吸取了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的丰富经验,同时广泛从事采药、制药的活动,积累了大量的关于物质变化的知识,认识了物质变化乃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把炼丹的药物引入医疗和养生饮食,从而丰富了我国传统医学及养生的内容。

▲葛洪当年练丹的丹钵

他云游天下,先后在西樵山、罗浮山隐居,后云游至仙岗,见浓荫之下得一佳泉(今仙岗村流水井),其水清冽,可以炼丹。其后登至丹灶金峰岗顶,觉此岗巍然高耸,遥望东南,则平畴如镜,其岗峦起伏,宛若游龙;西北则群岗重叠,万木阴森。而金峰岗山环水抱,群鸟和鸣,百花齐放。实为炼丹胜地,葛洪于是举锄劈灶,从仙岗取仙水,在“金峰岗”顶燃起熊熊炉火,经几载煎熬,遂大功告成。“金峰岗”随之为炼丹圣地。1579年,明神宗皇帝(万历号)朱翊钧为纪念炼丹仙人——葛洪,并把环抱“金峰岗”的村取名为“丹灶”。

▲仙岗仙迹丹泉碑刻

葛洪修道炼丹,并从事著述,他的成就是值得后人称道。他的著作共有200多卷,流传到现在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备急方》。其中《抱朴子》中内篇《金丹》、《仙药》和《黄白》三篇,就是我国古代的炼丹术名著,对我国的化学和医学事业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佛山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岗仙迹丹泉

为保护和传承葛洪传说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丹灶镇在仙岗村和仙湖旅游度假区内无极养生园分别设立《葛洪传说》传习所,详细介绍葛洪传的相关史料。

▲国医馆为岭南风格建筑,以葛洪的道家养生文化为主线,充分体现养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博大精深,开发中医保健、健康咨询、养生知识教育等项目,形成景区最具特色的中医养生旅游项目。

2007年,“葛洪炼丹传说”被公布为南海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17年,项目入选佛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烧番塔(仙岗)

▲2017年仙岗村“烧番塔”(视频)

中秋“烧番塔”是仙岗村传统庆祝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文化风俗。相传是为纪念清代抗法将领把逃入塔中的“番鬼仔”烧死的英勇战斗,有传是纪念元朝末年汉族人民为反抗残暴统治者,中秋起义时举火为号,现在是为祈求吉祥和来年丰收。丹灶居民历古至今也把该项“烧番塔”活动流传下来,一代传一代,每逢中秋佳节,欢庆一番,老人乃至小孩都能代代见证。

▲仙岗村烧番塔

传统番塔是用砖砄按圆锥形彻成,塔身高约4米,底部直径约2米,顶部直径约1米。底部东西两边各留有1个长约80厘米的方孔,中间部位留1个1米见方的物料添加口,番塔上半部分留有众多小孔,作通风透气。“烧番塔”开始前,先在塔内填满岗草、木糠等燃烧辅助材料。燃烧时由几个年轻人不断搅动塔内燃烧的辅料,使火焰夹带星火向上升,最高可达百米,场景十分壮观,寓意来年丰收、吉祥。

▲仙岗村烧番塔

为了将“烧番塔”这一传统民间文化活动得到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丹灶镇开展一系列宣传和展示活动。在历届举办的康有为文化活动中,仙岗村中秋庙会是其中的亮点之一,“番塔燃情浪漫中秋欢乐夜”更是将仙岗烧番塔活动掀起庙会高潮。另外,我们充分发挥丹灶的本土艺术家们的力量,创作和表演经典舞蹈节目《秋·忆》、粤曲《番塔燃情中秋夜》、体艺健美操《烧番塔韵》等,通过力与美的表现,将烧番塔展现给市民观看,获得观众的阵阵掌声;

▲仙岗村烧番塔

积极做好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每年暑假期间,与仙岗村联合组织举办仙岗暑期少儿艺术培训班及仙岗村“烧番塔”宣传纪录片拍摄等工作,以提高仙岗村烧塔宣传、保护和传承工作,获得市民的好评和增加村民的保护意识和传承责任。

2012年10月,“烧番塔(仙岗村烧番塔)”被南海区列为第四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7年,项目入选佛山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看完这篇文章

不妨分享给其他人

让身边人更加了解丹灶吧!

编辑|南海丹灶微信编辑团队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