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素有“武术之乡”的美誉,发源于此的蔡李佛、偏身咏春等武术流派在海外传播甚广,弟子众多。近年来,当地更加重视武术传承:修建“咏春传承道”,组织各项武术国际赛,鼓励开设家庭武馆,在中小学、高校推广拳术……这一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外武术迷前来追寻“功夫梦”。
△鹤山市古劳镇“咏春原点”纪念雕塑展示了咏春拳的全球传播足迹。
△11月,32名来自海内外的咏春高手参加2017鹤山市国际咏春拳邀请赛。
“很多美国人一提到中国,首先想到的就是武术和中餐。我小时候看过李小龙、成龙的电影,也知道叶问。在每一个旅美华侨华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功夫梦。”23岁的源俊杰在美国西雅图出生长大,之后在香港从事金融工作。
今年年初,他来到江门鹤山一家咏春武馆拜师学艺,从扎马步、站桩等基本功练起,如今比划起招式已有模有样。
△源俊杰(右)在拳师张荣耀指导下练习咏春。
鹤山古劳偏身咏春拳第五代传人张荣耀是源俊杰的教练。45岁的张师傅练习咏春拳已有30余年。“我2008年起设武馆收徒,陆续招收了十几个华侨华人,他们来自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西班牙等国,其中还有女弟子。”
张荣耀表示,自2015年鹤山举办首届梁赞咏春文化节以来,武术热在当地持续升温,“每年都有不少海内外弟子来梁赞故居参观拜祭,从海外专程来鹤山拜师的‘洋弟子’也比过去多了”。
华侨华人首选家庭武馆
拳师家中集食宿、学习于一体的家庭武馆,是不少华侨华人弟子的选择。仅在鹤山市古劳镇梁赞故居附近,就分布着八家家庭武馆。古劳镇政府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利用住所开设家庭武馆,为侨乡武术的海外传承出力。一些武馆会为一些生活习惯不同的外国弟子提供单独食宿。
“今年我就收了几个洋弟子。”82岁的古劳咏春拳传人古兆奴的话语中透着骄傲。
△11月,海内外咏春传人“寻宗颂祖”活动在梁赞故居举行。
而为进一步擦亮“侨乡武术”的文化名片,蔡李佛洪圣始祖馆、梁赞故居等五邑拳种发源地启动了修缮和扩建项目。2016年,梁赞故居按照“修旧如旧”的理念重新修缮,并配套建设了梁赞文化公园,成立鹤山梁赞咏春文化促进会,深挖咏春文化内涵。
△11月,来自海内外的20支龙狮队齐聚新会京梅村,争霸“狮王”称号。
不久前,位于江门新会区崖门镇京梅村的蔡李佛始祖陈享故居刚刚完成了一期扩建工程,未来有望成为集武术文化展示、比赛、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武术文化活动基地。
“咏春风”刮遍侨乡校园
聘请拳师入校教授拳艺,是江门各个学校近年来的潮流。
2015年10月,广东省侨乡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在五邑大学挂牌成立,该校聘请了莫建辉、陈耀灿等出自传统拳派的“江湖师傅”入校教授课程,首次把中国国家级“非遗”蔡李佛拳、广东省级“非遗”咏春拳、鹤庄狮艺及江海区“非遗”佛庄狮艺引入高校课堂。
△鹤山职校学生参加鹤山校际咏春拳操比赛。
江门市武术协会主席、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索奇山说,每年广东省海外华裔青少年夏(冬)令营来访江门时,都会到五邑大学体验和学习武术文化,“在武技和武德方面,师傅们受到了洋弟子的好评”。
△五邑侨乡的中小学生练习咏春拳操。
在鹤山市的中小学和职校,由偏身咏春拳十二式改编而成的十二节咏春拳操,更是流行已久。鹤山市沙坪实验中学校长施国成表示,他们先后组织学生去英国、德国、日本等地交流学习,也邀请外国学生特别是华裔青少年来鹤山交流。“外国友人说我们有这么好的拳操,都希望我们的学生和拳师能去海外展演。”
一场格斗催生武侠热
“梁羽生、金庸、古龙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三位开山祖师,前两位走向武侠小说之路,与台山人陈克夫有直接关系。”索奇山表示,上世纪50年代台山籍白鹤拳高手陈克夫与香港吴家太极社掌门吴公仪的一场擂台赛,催生和带动了武侠小说的热潮。
△因在比赛中鼻梁中拳,陈克夫(左)上衣有血迹。
上世纪50年代初期的香港与澳门,武学流派林立。其中,太极拳宗师吴公仪独当一面,其曾经受时任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聘请,出任军校学生部及高级班太极拳教官,因此有“黄埔教官”之称。他对外宣称“从北方走到南方,未逢敌手”,这句话触动了澳门有“武林闪电手”美誉的白鹤派名师陈克夫的神经。
“陈克夫是台山斗山六村人,曾经学过西洋拳、洪拳及日本柔道,后来拜师于白鹤拳名宿吴肇宗、邝本夫。1952年,陈克夫在澳门开创白鹤健身院。”索奇山介绍,两人先是在报纸上争论不休,后于1954年在澳门新花园泳池设擂台比武格斗。
不料,香港竟有数万人乘船过海,前往澳门观赛。各大报纸纷纷予以大版报道。当天,陈克夫攻势猛烈,吴公仪借力回击。最终,裁判何贤宣布比武双方“不胜、不负、不和”,比赛以平局收场。
△陈文统的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
见武术话题广受读者热捧,时任香港《新晚报》副刊编辑的陈文统、查良镛受到启发。1954年1月19日,《新晚报》刊登广告:本报将于明天开始登武侠小说。之后,陈文统以笔名梁羽生写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查良镛以笔名金庸写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虽然时间仓促,但读者反响甚好,《新晚报》一时间洛阳纸贵,陈文统、查良镛亦因此声名大噪。
“‘吴陈比武’不仅筹得当时堪称巨资的27万澳门元善款,还出人意料地为中国武侠小说界催生了两颗新星:金庸和梁羽生。”索奇山介绍,从1954年到1983年,梁羽生写出了35部作品,有时一天同时写3部连载小说,金庸的《书剑恩仇录》也于1955年首次见诸报端,广受好评。他笑言:“随着武侠风越吹越烈,华人圈掀起了一股武侠文化的热潮,影响至今。”
走出去·精彩回顾
欢乐春节·南方日报海外版携手海外书协全球送“福”
助力广东“联接内外,沟通世界”,南方日报海外版与美国国际日报合作开版
南方日报海外版深度调查报道结集《发现侨乡四》首发
南方日报海外版亮相"一带一路与东南亚"国际论坛
南方日报与光华日报"联姻",让更多华侨华人感受广东魅力
《南方日报》牵手印尼《讯报》,共谱华文传媒新篇章
重走澳洲淘金路·160年后,我们为何从这里再出发?
精彩推荐
@6000万粤籍侨胞和归侨侨眷,这个组织有"大动作",和你息息相关!
巴拿马逾九成华侨华人来自广东!中国驻巴拿马大使馆揭牌后,侨胞这样说……
文图|龚春辉 童慧 黄叙浩 王颖
编辑|龚春辉
校对|谢日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