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新城将建180米高地标建筑!TA看中三水什么?

三水发布
+ 订阅

近日,碧桂园竞得佛山三水新城一地块的消息刷爆三水人的朋友圈:三水新城将建180米高的地标建筑,或将成为三水最高建筑物,成为三水产业高端、环境优良、人才集聚的城市新地标。

这是三水发展成果受市场认可的缩影。

过去一年,肩负打造佛山新的经济增长极重任的三水,全力搭建中国最好的区域经济舞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新兴之城、活力之区,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创新驱动活力更强,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改革发展动能更强,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底气更足。

打量当下,于三水而言,按照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部署,进一步产业优化,加快实现经济发展从量向质进阶,把握机遇丰富城市发展内涵,坚持绿色发展擦亮生态名片,实现更高起点上的新跨越,既是时不我待的发展担当,也是对佛山期待的热切回应。

从量到质发展动能加速转换

“放眼大湾区,三水犹如一颗明珠——产业基础好,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不久前,“蝶变新三水湾区大舞台”新动能新业态招商推介活动在深圳举行,广东省政协常委、广东高科技产业商会执行会长王理宗对三水不吝点赞。

活动中,扎根三水发展近30年,广东盛路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华有感而发:“我想告诉各位企业家,如果要选择投资的话,三水是一个很好的地方。”

▲三水举办招商推介会,擦亮三水名片。

积土成山,非一日之功。投资者的溢美之词,建立在三水聚力改革创新,城市综合竞争力节节攀升的发展态势之上。

“经济规模接近一千两百亿的三水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1月5日,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召开,三水区委书记黄福洪说。

过去一年,三水以超常规力度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引领产业升级,进一步做实政府服务、优化营商环境,打造中国最好的区域经济舞台,为经济发展注入再进阶的强大动力。

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创新驱动活力更强。从招商引资成绩单看,着力以项目带动创新,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三水,在新能源汽车、总部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招商成效明显。往内看,区内存量企业技改升级、高企申报等方兴未艾,为三水积蓄愈发充足而强劲的创新动能。

▲2017年12月28日,华南新能源汽车集成创新产业园运营总部启用。

坚持绿色发展,城市和生态建设融合发展。“创森”结出硕果,一座“天蓝、地绿、水清、花飞”的岭南水韵胜地已具雏形;落实“河长制”、打响“蓝天保卫战”,以铁的手腕推进环境污染整治;城市治理三年行动顺利开局。生态禀赋优良、公共配套不断完善的城市名片,成为越来越多企业和人才选择三水的重要考量。

对标一流重塑城市软实力、吸引力,在教育、医疗、政务服务等重大领域相继推出一批具有标志性、关键性、系统性的改革举措的三水,城市政务营商环境和民生服务环境持续向好发展。

翻过一山又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在这样的基础上,如何贯彻好市委全会的工作部署,是三水要肩负起的责任。”黄福洪说,三水将落实市委部署,为佛山阔步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贡献力量。

紧抓机遇 厚植基础激发新活力

“以高水平规划引领城市现代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在市委书记鲁毅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被提及10次的“粤港澳大湾区”可谓高频词。

回看三水近一年来的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同样是一项举足轻重的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的宏大叙事中,城市之间的资源要素流通更为频密,区域竞争如百舸争流。于三水而言,既有更广阔的发展舞台,又面临着更激烈的区域竞争,如何撬动核心城市的外溢资源,共享红利?

三水,珠三角之源,交通要冲之地。过去,三水以区位优势打开开放之门,融入珠三角发展进程;而今,面对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机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被放在了更关键的位置。2017年开春,三水投入超2100亿元推进一环西拓、地铁4号线等198个重点投资项目,以不断完善的交通脉络提升城市发展格局。

去年以来,三水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自信亮出参与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新姿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之城、活力之区。

借力“香港+佛山”合作,打造珠西粤港合作示范区;联手南海共建万亩产业园,打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新增长极。在先发城市创新产业资源外溢,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一环创新圈”加紧建设等背景下,三水不断提升产业载体建设水平,为集聚优质产业资源留足发展空间。

在经济日益快速发展、创新动能不断增强的同时,三水以改革为引领踏上了对标一流建强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城市软实力的新征程,切实让民众共享发展成果。在2017年人民满意政府全域指标指数中,三水在五区排名中位列第一。

不自傲于先天禀赋,三水在产业和城市建设中,贯穿着一条绿意盎然的生态底线,进一步擦亮生态品牌,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底色成为崛起佛山新增长极的发展亮色;“一核双擎·党建先行”一年探索初见成效,党建引领成为三水在新时代实现新发展,展现新作为的可靠保障。

"城市生态环境好,各项配套也越来越齐全,孩子上学不愁,不舒服要看医生,医院就在家门口。"在三水定居3年多的新三水人张先生说,这里既乐业又宜居,来对了。

▲云东海学校正加紧建设中。

今天的三水,已具备新一轮提速提质发展的良好基础,也拥有了拥抱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积极分享新一轮区域一体化发展红利的底气的信心。

这份自信,既是时不我待的发展担当,也转化成为对佛山期待的热切回应。

三水自信 时不我待谋划新发展

2017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榜单上,三水综合实力位稳居第36位;在中国工业百强区排行榜上,三水更高居第15位,竞争力指数、基础条件、运行绩效、发展活力排名等各项指标亮眼。

当下,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强调,从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是一个接续奋斗、久久为功的过程。要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苦干实干的实际行动,不断开创佛山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把握新的历史方位,担起新的历史使命。

“发展是第一要务,但三水要改变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三水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学骏坦言,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尤其在土地资源的约束下,三水的后发优势的基础并不是像想象中那么宽容,不能再用大规模的土地招商来发展经济。

“三水不能再靠消耗大量的土地进行招商,而要探索楼宇经济、探索工业上楼。”黄福洪说,佛山将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向三水倾斜,让人倍受鼓舞,而在全市剑指高质量发展的当下,三水将继续出招,把优势做得更优,把短板补强。

在三水,实体经济是最重要的发展底牌。在产业体量上,过去十余年间,三水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自低向高、由小变大的转变;而今,正处于由旧动能向新动能加速转换的攻坚期的三水,已经迎来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的窗口期。

机遇之下,底气充足,优化产业布局、转换发展动能势不可挡。黄福洪表示,三水将继续紧扣“一环创新圈”的建设机遇,在加速转化发展动能方面进一步出招,提速提质发展。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机遇,“软硬兼施”,持续提升城市近悦远来指数,也是三水执政者对民生诉求的呼应。“要对照群众照过上美好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把三水的短板补上。”黄福洪说,三水还将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方面“出重招”,同时进一步发挥好党建引领在基层治理中的作用。

“三水需要有这个自信和担当,为佛山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行区走在前列方面,作出三水的努力。”黄福洪说。

三水发布微信编辑部


编辑 朱苏娇
加载全文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