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参加外地朋友的婚礼红包给多少合适你知道吗?

南方农村报
+ 订阅

年末岁晚,除了人多车多,“红色炸弹”也开始扎堆出现,每个周末打开微信朋友圈,起码有一半朋友圈画风出奇地一致:“婚宴大餐”“新娘美美哒”“兄弟团和姊妹团大作战”……

春节临近,朋友们都在结婚了,你的份子钱都准备好了吗?

“份子钱”每年这时候都特别忙。这不,因为一场婚礼,它又上了微博热搜。

事情是这样的

一网友毕业后在宁波工作,同事的婚礼上,随了100块的份子钱。结果,婚宴上菜时傻眼了,清蒸螃蟹、生象拔蚌片、龙虾、水煮虾……临走时还每人送一大盒点心。

这次脸丢大了,这么贵的菜,自己只给了100块。网友表示,该事后补一个红包吗?

万万没想到

就这么一件事,评论都炸开了

大多数网友觉得,先不说补不补,100块,实在是拿不出手↓

@深藏功与名:你再买件礼物给他算了,红包就别补了,当初这100块是真的拿不出手的

@爱哭的贝塔:10.1我同事结婚,我随了1000,吃的还没这个好。感觉楼主随100不给评价

@凑凑热闹:这个菜还好啊,不过是哪个村啊,100 20 30的包,这也太少了。办这样的酒席亏哭

@火星叔叔马丁 :100块确实拿不出手,当然有些单位的份子钱也就两三百,最多五六百,超过这个基数的话还不如个人私下送!

@马桶小姐:随100份子钱,楼主真好意思吃得下这餐饭

当然也有觉得,不管送多少总是个意思,再补点也没问题↓

@老牛哥哥:再发个500的红包,实话实说就行了,真诚最重要。

@宝贝小菡菡:没事,心意到了就行。

@552061866qwe:再补发个红包 农村大礼堂办酒席3000一桌菜非常好了,各种大菜基本都上了。

@kingswulei:跟新娘实话实说补个红包,新娘反而会觉得这同事比较真诚

而在众多的声音中,广东人的评论亮了……飘着一股清新脱俗的泥石流↓

为什么广东人份子钱给得这么少?

难道是人情味淡薄?

关于份子钱,

广东人是这么认为的↓

从根本上来说,是消费观念的不同,比起面子,作为吃货的广东人更愿意把钱花在美食上面,望其他省份人民周知,多多理解包涵广东人,他们真真是“讲心不讲金”,诚意十足。

广东各地份子钱攻略

那么,在广东给份子钱的正确姿势是怎样的?每个地方略有不同,小编为你整理了一些供参考,具体还是得看你和新娘新郎的关系和家庭物质水平。

首先,在广东给份子钱你得注意这些基本礼仪:

1.礼金多数时候是双数,兆示成双的吉庆;

2.礼金最好装在红包里面,记住,红包一定要写上祝福的话和你的名字;

3.红包一定要封好;

4.礼金金额一般要大于收礼者招待你的花销;

5.给“份子钱”不是拼面子,量力而行,真心诚意的祝福到了即可。

一图带你了解广东各地区份子钱情况

是的!

顺德、南海部分地区的传统就是:

不!收!红!包!

小编决定马上多认识几个顺德南海的朋友!

参加省外朋友的婚礼

应该随多少份子钱?

其实,广东的红包包的比较少早就“出过名”了。去年,某理财社区公布了一份全国“婚礼红包地图”,其中,浙江、上海的红包最大,平均需要1000元,江苏次之,平均在800元左右,广东、云南红包最小,只需给100元左右即可,荣居倒数第一。

当时就有惊呆了的网友纷纷表示:“下辈子想做一个广东人!”

那么,广东人如果去省外参加朋友的婚礼,礼金应该包多少呢?

赶紧看看各地网友标注的自家份子钱大小↓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开展了一项名为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英文缩写CFPS)的项目,通过数据调查来展示中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变迁。其中针对中国大陆各个省份人情礼的调查显示:

整体上来看,在注重人情关系的东北、川贵地区,人情礼也成为家庭支出的重要一环,占家庭收入的9%-20% 。

而在外来人口较多的北上广地区,人情礼只占家庭收入的4%左右。

在天津、湖北、湖南、安徽等省份,人情礼就要花掉一些人整整一个月的工资。

在山西、陕西等地,尽管一年仅需要“缴纳”3000多元的人情礼,但对于收入本来就不高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份很大的负担了。

于是网友的吐槽模式又开启了:

“不止是钱的问题还浪费时间”

“毕业都不联系,突然联系你肯定是结婚”

“思想太落后,份子钱表达不出真实情感”

不少人七嘴八舌给出建议☟

还有人做得更绝

你们这样真的好吗☟

@qwertyuiop:红包里放张条子“代金券1000元,此券可在我婚礼当天使用”。

终极版,慎用!

其实,小编觉得一场婚礼,份子钱并不是重头戏,最最最重要的还是收到别人的祝福。因此没必要去比较份子钱的多少,毕竟这只是地方习俗的一部分,缺乏可比性,最重要还是心意诚意送到位,在尊重当地习俗礼仪的情况下份子钱给到位就行了,你说是不?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 实习编辑 姚昱旸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