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膳|脾虚湿困如何调理?这道膳食帮你的胃肠减压

每日一膳
+ 订阅

为您而煮:湿气重日常调理法

前天“为您而煮”栏目说到,35岁的李女士3年前剖腹产后出现反复腹胀、胃胀,经常口苦、口酸、咽喉异物感的症状,我们分析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脾虚气滞湿困。像李女士这样的情况,日常的起居饮食应该如何调理呢?

医生建议:

1、饮食上宜吃6~7分饱即可(尤其是晚餐,切忌过饱),少吃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2、饭后适当慢走,同时按摩腹部(顺时针、逆时针各10次交替按摩,总次数不限),有助缓解胀气。

3、平时可多用陈皮、茯苓、白术、扁豆(炒)、薏米(炒)、砂仁、佛手、麦芽等理气药物煲汤,搭配禽、畜、鱼肉均可。因有气滞湿困,北芪、党参、当归等不宜乱用,待湿气好转后(舌苔不厚腻)再慢慢添加食用,否则容易上火。

4、多做伸展运动,如“八段锦”里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六字诀功法”里的“嘻”、“嘘”、“呼”调理三焦、肝脾气机等(相关功法可在网上查阅),都比较适合。

5、按摩或艾灸足三里穴、天枢穴,也有助健脾理气祛湿(穴位定位见下图)。

今日推荐——蒜子栗子焖南瓜

材料:大蒜6个,栗子250g,南瓜250g,豆豉、葱(切葱花)、花生油、食盐适量。

制法:

(1)南瓜去瓢、籽、皮,切块;栗子去壳;大蒜洗净,拍碎去皮。

(2)热油起锅,放入大蒜、豆鼓爆香,再入南瓜、栗子翻炒片刻。

(3)加入适量清水,盖上锅盖,大火烧开后转中火焖20分钟左右,食盐盐调味,撒上葱花,即可食用。

栏目特约养生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教授

专家点评:大蒜,有健脾胃、祛湿浊、消肉食的作用。南瓜性温味甘,能润肺益气,化痰、疗便秘。栗子,如板栗,《本草备要》载:“(性)咸温,浓肠胃,补肾气”,是上等果品,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壮腰的功效。辛温的蒜子搭配温养的栗子何南瓜,成就了一道补而不滞的素食,能增食欲、补脾肾。对于像李女士一样脾虚气滞湿困,胃肠负担重的人士,不妨每周吃1~2次,为胃肠减压。

禁忌:大蒜,“多食生痰动火,散气耗血”,容易上火的朋友不宜多食。栗子“熟则滞气”,气滞明显者少吃。

本期当值医生:

张晓轩,主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后。广东省体质健康管理学会委员。师从杨志敏教授、柳长华教授、吕英教授、吴万垠教授。擅长:儿童体质、孕前孕后以及各种恶性肿瘤的中医调理;各种症状的亚健康状态如失眠、痤疮、便秘、易疲劳、易上火、易感冒等调治。

出诊时间:星期一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研修楼七楼健康调养门诊)

“每日一膳”栏目由南方日报携手广东省中医院联合推出,根据时令,每天为读者奉上一道或汤、或菜、或茶的养生膳食。扫一扫二维码,可上传养生菜式参与“粉丝靓菜”评选,或请专家团队为您私人定制养生膳食。


粉丝靓菜二维码。

为您而煮二维码


编辑 严慧芳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