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走走走,一路吃吃吃,非一般的徒步

潮南在线
+ 订阅

在徒步行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展现潮南区11镇(街道)的自然风光、特色产业、人文积淀,此次徒步行沿途设有11个打卡站,分别以潮南11个镇街的名字命名,每个打卡点均有各镇(街)独特的物产、文化展示,参与徒步行的市民群众在领略潮南乡村美景的同时,也深度体验潮南各地美丽乡村的风情和美食。

峡 山 街 道

峡山古称“合山”,因地处龟山、蛇山而得名。明朝万历年间,大理寺卿周光镐于峡山建“明农山房”隐居,但见山峦草木碧绿如玉,遂镌刻“玉峡”二字于石上,故峡山又称“玉峡”。

峡山街道素来商贸活跃,民营经济比较发达,拥有民营企业近1000家,其中规模上工业企业200家左右,形成纺织服装、精细化工、文化用品三大支柱行业。

今年,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30000万元,比增10%。实现工业总产值3500000万元,比增13%。其中规模上工业产值2813000万元,比增16%。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041800万元,比增26.5%。

▲特色展示:峡山发展

陈 店 镇

陈店原名“和畅”,明嘉靖年间,后因桥柱一姓陈人家到此开办饮食店,人称“陈家店铺”,遂得名陈店,历史上陈店人除勤于耕作外,多有能工巧匠,手工业发达,商贸活跃,素有百年商埠之称。

陈店镇是汕头市的西大门,324国道贯穿镇区,陈仙公路、陈贵公路、陈沙公路在陈店交汇,是汕头市西部主要交通枢纽,距离厦深铁路普宁站、潮阳站均为17公里左右,距离建设中的揭惠高速、汕湛高速仅10公里,来往珠三角、闽南、华东地区非常方便。

陈店耕地土壤肥沃,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甘薯、甘蔗、花生、大豆等作物,物产丰富。该镇福潭村传统名优潮汕甜食“糖葱薄饼”的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小麦、甘蔗等农作物的盛产,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陈店先民的能工巧手。

▲特色美食:糖葱薄饼

司 马 浦 镇

司马浦镇,原以为司马氏之聚居地。其实不然,驻地居民姓乃为廖,镇属乡村也多为郭、连、朱、欧阳、林、陈姓等,其先民为宋末元初为避战祸辗转南下而来的北方中原居民。因祖先中有人曾任“司马”官职,加上此地为河边冲积平原,故命名司马浦。 

司马浦镇最大的特色支柱产业是口腔用品行业,生产规模是汕头市乃至全省最大的,产品集牙刷、牙膏、牙线等制品于一身,品种众多,年产值上千万的有三笑、三椒、佳永、浪莎等企业,2015年底曾荣获广东首个口腔用品科技创新专业镇,2017年全镇口腔用品产量保持在24.8%的增速。

▲特色展示:口腔用品

胪 岗 镇

胪岗镇位于潮南区东南部,总面积50.4平方公里,国道324线、省道和惠公路和陈沙大道穿境而过,是著名的侨乡。创于唐朝,因靠山面海,芦苇丛生,取名芦苇岗,又“芦”与“胪”潮音相同,后改称胪岗。

提到胪岗,大家往往就和脐橙和皇帝柑联系在一起。胪岗历史上以种植潮州柑著称,改革开放后又开始引进其“近亲”脐橙这种特色水果,并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目前脐橙种植面积已超过2000亩。每年“霜降”节气前后,脐橙便陆续上市。胪岗打卡点特色产品展示也为大家带来了胪岗脐橙供品尝。

豆仁软糖是潮汕地区一道特色传统糕点,各地做法相似,但由于选用配料各有偏好,口感自然也不一样。泗和村豆仁软糖,传承了祖祖辈辈上百年传统工艺,坚持全手工制作,坚持选用上好的花生作为原材料,在麦芽糖、食用油等传统配料的基础上,特意添加了葱、白猪肉等,因此泗和村豆仁软糖吃起来香味更浓、甜味适中、清爽适口,远近驰名。

▲特色美食:豆仁软糖

▲特色美食:胪岗脐橙

两 英 镇

两英于清朝乾隆元年(公元1736)已形成圩集。因圩东原有一小丘,竹林茂密,风吹竹摇,声如鸦啼,故名乌鸦圩,雅称鹰圩,潮汕音“鹰”和“英”同音,后俗称英圩。因先在溪北设老圩,后在隔溪南畔又建新圩,合称“两圩”,遂得名“两英圩”(圩日为农历一、四、七),简称“两英”。民国时期,驻地政府行辕设于此,便以“两英”冠名。解放后,先后设立两英乡、两英人民公社、两英区等行政机构,并于1986年改设两英镇至今。

两英镇是中国针织名镇和广东省中心镇,针织服装业是两英镇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形成以针织、印染、制衣企业为龙头,机械生产、产纱、织布、印染、辅料供应等为配套的“一条龙”产业发展格局,前端产业有棉纱、化纤、涤纶、毛料等产品;中端产业有织带、经编、刺绣、洗染、印花等产品;后端产业有童装、T恤、休闲服、运动服、睡衣睡袍等产品。

▲特色展示:两英针织

仙 城 镇

仙城镇相传为虱母仙建城,是当时出入大南山的门户,故称山门城,后人为纪念虱母仙,改称仙城。潮南区仙城镇为沿海丘陵─平原地区,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特征为“一山一江一平原”。

仙城特色产品—束砂:束砂,又叫天公豆或糖皮花生,是潮汕地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现在,赵嘉合的后裔继承这一传统技艺,所产束砂十分香甜爽口。制作仙城束砂除要选择优质花生米外,还要选用上等的白糖,去其杂质,在锅中煮制。煮糖时要特别小心观察,掌握火候,待糖浆不稀不干,成糊状后,用花生米和糖浆搅拌,搅拌反复之后,一颗颗花生米都穿上了一套厚薄相当的白衣裳,冷却后即成束砂。2014年,仙城镇政府还将束砂工艺申报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束砂产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特色美食:束砂

红 场 镇

红场镇原名石船,后为纪念辖内红场广场而改名为红场。早在1928年红场已是东江革命根据地和领导中心之一。著名的革命家彭湃、徐向前、李富春、古大存、方方、邓发等先后在红场点燃革命烽火,创建革命根据地,1930年在这里召开了闽、粤、赣三省边区党代会。当时一些烈士的遗物现展存于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遗址红场广场、红宫、石刻标语等被广东省列为重点保护革命文物。革命烈士纪念碑和大南山革命历史纪念馆被汕头市和潮阳市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她,解放后红场被评为二战时期革命根据地。

该镇均为山地丘陵区,是纯农山区镇,种植业是红场经济的支柱产业,被汕头市人民政府授予“三高”农业示范基地。其中青梅和茶叶是该镇的特色产品。

▲特色美食:红场土山茶

▲特色展示:红场红色遗迹

雷 岭 镇

雷岭得名来自于西北有一座叫雷岭峰的山头。雷岭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又因海拔高,这里冬不寒夏不热,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雷岭的果林特产丰富,荔枝、油柑、蜂蜜都闻名在外。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土地革命时期,雷岭镇就成为粤东地区的革命中心和重要根据地、中共东江特委领导机关,老一辈革命家彭湃、李富春等先后在这里领导革命斗争,创建根据地。老区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用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不朽的壮歌。现雷岭尚遗存有革命石洞、红军被服厂、红军印刷厂、红军医院、彭杨第八军校、犁民协会等革命旧址15处,全镇均被省政府确认为革命老区。

▲特色美食:雷岭蜂蜜

陇 田 镇

陇田镇于2004年3月由原沙陇、田心二镇合并设立,辖区土地总面积70.958平方公里历史悠久,该镇古韵深蕴,人文昌盛,物产丰富,侨胞众多,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乡”和侨乡的美称。

作为活动启动仪式的主会场溪西公园,在创文强管工作中焕发了新活力。溪西社区在开展创文强管行动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社区争取上级的重视和乡贤的支持,先后投入180多万元,拆除违章建筑,铲除残败树木杂草,铺设了4000多平方米的广场砖和地下给排水管道、照明电路,重新种植景观树木花草,新建了凉亭长廊,设置一批景观灯、健身器材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

▲特色美食:沙陇鱼丸

成 田 镇

成田镇是汕头市潮南区下辖镇,地处大南山北麓 ,练江南岸潮南区南方。东邻面海的陇田,西接柑橘之乡胪岗,背靠巍峨北逶迤的大南山。昔年这里曾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海涂滩地,几经多少代人的幸勤开垦耕作,终成良田,故名成田。

成田素来崇文重教,在文化艺术方面历来是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有中国电影创始人郑正秋,有著名潮剧老生张长城,知名作家马君楚(司马政)。山水画家马流洲等知名文化艺人,他们都为推动中国文化事业与地方文艺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成田镇历来有“文化乡”美誉。

▲特色展示:大寮嵌瓷

井 都 镇

井都,是隆井都之省称。据1996年《汕头市地名志》“井都镇”条:“……因地处沙滩地带,靠挖井取水灌溉作物,故明、清称隆井都,後改称井都。

井都镇位于潮南区最东面,南靠海,东北、东南与潮阳区接壤,西与陇田镇毗邻,有海岸线7.5公里,是潮南区唯一有渔港的镇。

井都镇现已发展形成“蔬菜种植、畜禽饲养、淡水养殖、海洋捕捞和水产品深加工”五大支柱产业,拥有农业龙头企业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区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已注册农业品牌有“上南蔬菜”、“城九菜脯”、“吴源菜脯”、“南国佳人火龙果”、“廷顺咸菜”等,是潮南区乃至汕头市有名的农业大镇、菜篮子基地。

▲特色美食:井都咸菜、菜脯

当然,还少不了他们的精彩演出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