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消失已久的公园
现在,它以全新的面貌回归!
西堤公园
于2014年10月1日开始动工建设,并于2016年9月28日试开放,现建有公园主入口、“侨批”记忆广场、下沉式记忆景墙、拉膜平台、环形道、足球运动场、篮球运动场、门球场、过番纪念码头、海滨木栈道等景点及相关配套项目。公园有机地将“世界记忆名录侨批纪念地”、南粤古驿道、古出海口遗址地等元素融合在一起,打造出一处融历史纪念、文化传播、休闲运动为一体的多功能社区公园。开放近一年时间,已接待海内外游客逾100多万人次。
西堤公园由上世纪90年代末建设礐石大桥的需要,此处临时占为建筑工地,一度造成长期失管,环境污染,垃圾成堆,荒芜落魄的现象。如今公园建成试开放以来,景点游人如织。木平台上舞步如风、球场上叱咤风云、环形道上健步有姿;园区绿树如荫、鸟语花香、公园对面山光海色;夜景更是璀璨迷人、园中潮曲悠扬。
西堤公园片区见证了由沙汕头到渔村、码头、港口、商埠的时代变迁,承载了汕头几百年的历史风云,是百载商埠繁荣的发祥地。从1860年汕头开辟为通商口岸开始,此地被广义称为西堤码头,它包括“怡和码头”“太古码头”“汕潮揭码头”等,是近代中国三大海港之一。
如今,该处西南面边的海岸线与一百多年前的海岸线形状仍然基本保持一致。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每年有十多万移民从此地远赴海外谋生。留在祖居的亲人与海外侨民的特殊纽带——“银信合一”的侨批也在这一时期达到顶峰,而这里也成为了当时侨批的集散地,在西堤码头附近的老城区也聚集了银信批局大大小小200多家。
在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的16万封侨批档案中,潮汕侨批就占了11万封之多。在西堤公园的侨批墙上,纸质的侨批被固化成彩色的瓷片,一封封侨批述说着一段段海外华侨与祖国亲人艰辛的生活故事。
(来源:汕头橄榄台;版权为汕头市广播电视台所有,转载须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