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缓的音乐、清新的气味、光洁的尿布台、自动感应的洗手液喷口……走进广州天河区太古汇商场的洗手间,让人感受到的是高端的时尚细节;在潮州牌坊街家伙巷口的一处公厕,三扇双层窗户保证了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设施配套不高端但却“接地气”,整洁无异味的环境也获得市民的赞赏。
“计利当计天下之大利。”近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短板。那“厕所革命”究竟要革什么命?
三周以来,南方+记者兵分三路,发现“厕所革命”应该要“革”厕所脏、乱、差、少的“命”,让厕所不再作为脏乱差的代名词,不再作为精神和物质的垃圾场,而是成为人们放松、舒适之地。
而这样的厕所,也许并不是千篇一律,它的建设切入点究竟在哪里?如何建造、服务、管理和监督才能切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厕所革命”不等于处处都建高端厕所
近年来,一场“厕所革命”在国家到地方铺开,广东省各地也在加快厕所的建设和改造,现代化的厕所逐渐改变了人们以往公厕“脏乱差”的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很多风景区、高级商圈的厕所更以外观靓丽、设计优美著称,甚至有些地方的厕所开始向高端、豪华的方向去发展。
是否高端的厕所就是群众最需求的呢?
记者最近三周在广东省内多个城乡走访了解,群众普遍认为脏污、昏暗、恶臭是难以容忍的,一个合格厕所最基础的环境标准,要合理设计,采光、通风要好,不会让人产生感官上的不适;地面不要有滑脚的积水,洁具上不要有污渍;厕所设备自带冲水等。
至于是否统一一个标准,让所有厕所都往高端化发展,多数群众认为没有必要,“公厕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设置,以实用、合用为准”。
比如,有的群众提出,机场、高铁站的厕所,由于携带行李的旅客较多,可以配备挂钩,设置行李空间;广场、商场的厕所,可以设置母婴室、第三卫生间;而农村的厕所,则首要改变以往恶劣的环境,先从卫生、整洁入手,解决群众最根本的如厕需求。“如果要求农村也建个像城市商圈内的高级厕所,这无论是在投入或者后期维护上都不现实。”在潮州市湘桥区开元路南一公共厕所前喝茶聊天的市民说。
事实上,在2016年住建部新出台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中也提出,独立式公共厕所根据设置区域和建筑设计要求分为高档、中档、低档三类,以满足在不同区域设置不同类别公共厕所的需求,条件允许情况下低档次可以提高类别。
此外,取代2003年旧标准,在2016年新出台的《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 18973-2016)中,也取消了四、五星级档次,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分为1A至3A三个等级,引导各地在建设过程中积极采用节水、节能新技术。“新标准不评高星级厕所,不搞花架子,就是不想把大家引导到厕所建设追求面子工程上来。厕所够用、实用就可以,不需要贪大求洋、闲置浪费。”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
在一些经济发达城市,很多公共厕所里也开始配备了纸巾、洗手液等,这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做出的服务提升,便获得了很多群众的点赞。但也有市民担心,政府投入这些东西会被人偷走。
“在这方面,政府不应该怕投入。反而应该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结合舆论宣传去逐步提升群众的素质,从而提升整体的如厕文明。”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常务理事、广州市容环境卫生行业协会副会长周述添说。
事实上,广州市天河区一开始在公厕投入纸巾、洗手液时,也遭遇了个别不文明行为,比如纸巾整卷被群众拿走等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好的卫生环境、氛围也逐渐影响使用者,很多人开始爱惜起这些“公物”来,加上管理人员的劝导,这些不文明行为已逐渐消失。
保洁员也要有专业技能培训
在广州白云山上,雅致的山顶广场厕所独成一景,周边佳木葱茏,屋顶上还种满了鲜花。
“这个厕所是白云山里最美的,而且没有异味和积水,打扫也很及时。”谈起在白云山今年改造完毕的山顶厕所,六十多岁的广州市民刘阿姨赞不绝口,“不一定每个厕所都弄很多花样,这样的成本也很高,作为市民,最在意的还是厕所的干净程度。”
“对于公厕建设这种便民项目,很多老百姓都是支持的。但是建一个厕所容易,要管好一个厕所却很难。一旦管不好就是臭的,周边群众难免也会有意见。”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高级工程师郑曼英指出,目前省内很多城市都存在厕所重建轻管的问题。
在阳春市好好多购物广场的厕所里,记者就发现虽然有清洁工不断地打扫,但是厕所内积水仍然较多,地面较滑。而在潮州人民广场的旧公厕内,尽管也安排了管理人员,但地面积水严重,且留下了很多黑色脚印,洁具上也有很多尿渍、烟灰。
“有些保洁人员打扫起来比较马虎,直接用水冲洗地板,积水又没有及时清扫,当然容易留下黑色的脚印。”同为保洁员的龚先生分析说。
郑曼英指出,目前厕所的管理和维护,已经不是以往随便配备一个清洁工那么简单,随着厕所硬件设施水平的提升,群众对如厕环境需求的提高,清洁工的技能也应该有一定的标准,要学会新设备的维护,如一些太阳能公厕、环保公厕。
公厕被认为具备“世界水准”的新加坡,便要求个人清洁的洗手间清洁人员都需要接受前期训练,持证上岗。一个公厕清洁工要取得环境卫生方面的证书,要去相关培训机构进行入学测试,最终通过考试才能拿到证书。
广东省内,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进行保洁员的技能培训,有些地区则明确了保洁员的工作责任,制定针对保洁员的考核规定。据周述添介绍,天河区就对全区8000多位环卫工人进行了轮训,厕所保洁员的考核结果便直接与其绩效奖金挂钩,并且每年举办技能竞赛,获奖者还能得到奖金和入户积分。
“环境优化也很重要,比如一些景点公厕,合适的布置、优化对整体环境提升也有很大帮助,这就需要保洁员不断提升技能。”郑曼英表示,国家住建部目前也正在编制包含厕所保洁员的职业技能标准,未来对保洁员工作的技能水平将有更加具体的规定。
“‘保洁人员’的技能培训,应该仅是‘厕所革命’的一项指标分”,长期研究社会公共管理传播的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黄桂萍指出,“厕所革命”目前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并没有对不同层次的厕所建设、管理、维护实行分类指导,地方未有出台分类指导意见,这样较容易出现盲目建厕或者不知如何建厕的情况,管理上同样难以细化。“比如,‘洁净’一词,那究竟怎样才算洁净?农村公厕的‘洁净’标准是否等同于城市、乡镇的标准?需要分类定义。”
责任落实和社会监督尚需完善
由于目前省内部分城市公厕覆盖还不到位,很多市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需要借助社会厕所解决问题,比如医院、肉菜市场、加油站的厕所。但这些市场主体经营的厕所,其环境往往也被市民们所诟病,存在一定管理、监督、服务的“盲区”。
医院本来应该是最讲究卫生的地方,但是很多医院的厕所却因为使用率高,且面对的群体比较特别,环境颇让人不适。记者在12月27日下午走访了广州市内多个医院的厕所,发现普遍存在气味较重、保洁工作跟不上、设备维修不及时、厕间内贴着“灰色广告”等问题。
“目前医院厕所最需要解决的,就是把整体环境卫生弄好,起码要让人不会抗拒。而且数量上也要根据就医人数,男女比例做出相应的调整。”广州市民阿贤表示,很多医院厕所的排队问题也比较严重。
车站内隔间狭小,卫生间的软硬件设施也经常被过往的乘客们“吐槽”。记者在走访广州天河客运站、广州东站汽车客运站、深圳沙井汽车站时发现,不少卫生间的隔间已经无法使用,有的被贴上维修的标志,有的直接变成了堆放洁具杂物间。而潮州市汽车总站内的厕所虽然标有第三卫生间,但却只设置了男女厕所。
“其实很多社会厕所在设计之初,就是被‘忽略’的存在,包括在之后的管理上。”周述添指出,目前社会厕所的投入、管理,都是由场所的经营者负责。很多经营者之所以对厕所建设还不够重视,一方面是涉及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则是缺乏标准和监管,导致社会厕所的各方面水平参差不齐。
郑曼英认为,公共厕所是重要的地方基础设施,应着力推动地方政府将公厕纳入当地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厕所明确不同的责任主体,推动业主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厕所建设、管理中承担相应责任。
另一方面,针对公共厕所如何监管的问题,专家们建议要借此“厕所革命”之机创新管理机制,探索“以商养厕”、“互联网+”、“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让厕所建设、管护“有利可获”。“只有这样,持续管理和服务质量才有保障。”黄桂萍建议,比如要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建设、管理模式:一是景区景点内的厕所,要与景区内的经营服务项目结合;二是在街道等公共场所可将厕所与商铺、摊位挂钩,让厕所管护者通过商铺、摊位赚钱;三是更大范围的城市、农村厕所建设管理,可以采取公私合营模式,由政府统筹规划布点,以相应的土地、资金、税收、补贴等配套措施来支持,引进专业化的厕所公司进行品牌化、网格化、规模化连锁经营。
此外,建立社会评价监督体系也是一种方式,而目前还鲜有针对公共厕所的互联网评价平台。“如果公厕能像滴滴打车一样,也让使用者来评分,是不是服务就能跟上了。”广州市民张小姐说。
有专家认为,目前很多城市都将厕所情况纳入了城市公共服务APP、数字城管等系统内,事实上可以将其归纳到省里统一的平台,并建立评价监督平台,让广大的群众可以通过手机、网络对厕所的情况进行实时的反馈,将有利于促进厕所环境的改善。
【记者】陈彧 谢苗枫 曹嫒嫒
【见习记者】朱红鲜
【采写统筹】谢苗枫
【校对】冯志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