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本土原创蹿红,创新传播让城市文化"活"上更"火"

南方+ 记者

正值西方圣诞节,一走出家门,浓厚的商业氛围扑面而来,正是在此期间,禅城品牌项目年俗欢乐节宣布开幕。作为掀起欢乐节“品位禅城”篇章的重头戏,金马剧院内,两个周末上演了两场原创文艺演出和原创音乐作品音乐会,迅速在禅城刮起了“本土原创”的文化风潮。

在以西方圣诞为代表的全球化浪潮席卷而来之际,这些带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活动,强力维系着每个个体对佛山这座城市的认同与归属感,而即将到来的年俗欢乐节系列活动以及“行通济”等传统民俗活动,还将进一步凝聚和强化佛山文化的独特内涵。 

佛山(岭南)年俗欢乐节开幕。

不难发现,蹿红朋友圈的《古灶新韵》、《工匠艺魂》、《扎狮娃》、《年画禅城春》,优秀原创音乐《为食到佛山》、《行通济》等,这些亮出禅城特色和禅城元素的原创作品,无一例外都是从禅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行通济”等城市特色元素中取材打造的。近两年来,这些作品频频在国家省市各级赛事中斩获大奖。一方面,佛山陶艺、佛山剪纸、木板年画、狮头扎作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民俗活动,通过新的传播形式走出创作室,走出地域,走上舞台,走进公众;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具象化的符号,佛山这座城市的媒介形象和城市文化特色得以不断强化。 

在官方的话语体系中,禅城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独具魅力的地域文化,只有把这种资源优势转化为具有禅城特色、佛山风格、岭南气派的文化艺术精品,才能产生品牌效应。禅城始终把坚守本土文化、打造文化精品作为目标,力争让每一部文艺作品都从厚重的文化泥土中走来,并锤炼铸就成突出本土特色、传播城市声音的精品之作。 

在全球化、城市化以及工业化的联合催化下,地方性和以地方民俗、特色文化、地方信仰等维系起来的社群关系正在不断被消减。一个典型的表征是,在商业综合体密度超高的佛山,任意走进一家商场,形式各异的庆祝西方圣诞节、万圣节等应节活动比比皆是。矛盾之下,如何进一步满足当代人渴望恢复传统的集体潜意识,对内重构城市文化认同;如何吸引讲粤语乃至全世界的人们来到岭南文化发源地佛山,对外传播佛山形象,禅城紧紧抓住本土文化因子,在强化地方感和地域文化上做出了诸多探索。 

以年俗欢乐节开场剧目——本土原创优秀作品展演的成功为例,佛山文化以“活”的形态,融入新的传播方式,声、光、电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狮头扎作、佛山剪纸等非遗技艺从材料到技艺特征等直观展现,吸引观赏者频频留影,地方文化的归属感和亲近性扑面而来。而接下来岭南年俗欢乐节行通济等民俗活动,则为市民提供了能够参与共享的地方文化传播载体,佛山文化“活”上更“火”,年俗欢乐节每年不断攀升的人流客流量,正是市民游客对地方文化体验的积极回应。 

事实上,不仅是本土原创文艺作品,近年爆红朋友圈的“水舞声光秀”,同样取材和聚焦佛山地标建筑、佛山功夫、粤剧等本土文化元素,从地方文化中深度挖潜,利用新技术手段进行场景和氛围再造。可以说,它的成功同样是以现代媒介为载体,重新挖掘和提炼城市景观、地方文化以及这座城市独有的生活方式,成为以文化+科技的传播形式,进行城市文化阐述和再现的范本。 

佛山的文化容器很大,传统文化因子很强,如何从这些文化容器中提炼和激活优秀文化因子,从而满足当代人的审美需求、融入当代人的生活、抚慰当代人的心灵,最终成为构建城市文化的重要力量,以年俗欢乐节为代表,禅城正在努力。 


点击观看岭南年俗欢乐节相关文章▼

第九届岭南年俗欢乐节23日开幕,33项精彩活动嗨足2个月

旅游达人为岭南年俗文化代言,“最岭南之佛山过大年”活动启动

【记者】阎锋

编辑 林东云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