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为农村走读生提供校车接送服务
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
清远教育“十三五”规划
将加大对山区农村学校投入
《清远市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指出,要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整体质量。要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实施农村中小学装备工程,按照国家和省定标准配置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体育艺术教学器材设备和图书资料,努力缩小城乡学校教育装备差距。
改善农村就学环境,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计划,改建、扩建一批寄宿制学校。
重视解决学生交通问题,有条件的地区应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为路途较远的农村走读生提供校车接送服务。
分区域创特色
开设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规划》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特色发展。根据《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中“一心两核”的整体部署对教育发展做出针对性特色发展战略安排。
北部山区着力打造民族特色教育品牌,充分挖掘瑶族民族元素,加大在民族教育方面的探索力度。在民族小学开设瑶族歌舞、瑶族刺绣、瑶族民风民俗研究等瑶族传统文化校本课程。
中部城镇群着力发展城镇型职业教育,整合现有的广播电视大学、干部培训学校、中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社区培训中心等教育资源,建设全日制学历教育与各类培训并举,集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网络教育、社区教育优势资源为一体的县级职教中心。
南部都市区从先进制造业集聚地的定位出发,以“广清一体化”战略为机遇,引入优质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高等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城市型高等教育,在职业教育集团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先行一步,发挥先导、引领作用。
解决学生交通问题
鼓励为农村走读生提供校车接送服务
网络图片,图文无关
加大对山区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通过农村师资培训、名师结对帮扶、招聘特岗教师等途径优化农村学校的师资结构水平。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生活津贴制度。
实施农村中小学装备工程,按照国家和省定标准配置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体育艺术教学器材设备和图书资料,努力缩小城乡学校教育装备差距。
重视解决学生交通问题,有条件的地区应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为路途较远的农村走读生提供校车接送服务。继续推进和优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计划,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化食堂,定期监测学生营养和健康状况。不断提高农村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中心城区要以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市为抓手,进一步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提升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影响力。
贴民生助经济
现有学校资源节假日向社会开放
《规划》指出,要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关注弱势人群、特定人群,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顺利就学、成长成才。积极稳妥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和流浪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工作。
充分运用现有学校、社会场馆资源,通过维护提升、增加安全保障,在周末、节假日等时段向社会公众开放,为市民提供运动休闲服务。
全面落实各级各类助学政策,落实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确保义务教育的“两免一补”、公用经费补助、教师工资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的实施,地方配套资金足额拨付,规范执行和补助标准提高发放及时、到位。进一步落实清远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补贴政策。
育文化抓内涵
把学校建设成文明城市示范区
《规划》指出,要全面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校园文化层次品味。以《清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和《清远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的具体部署扎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内涵发展。从校园环境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课程文化、网络文化等全方位入手,加强文化培育与道德养成。
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因地制宜,形成特色”的要求,到2018年底,全市70%以上的中小学校建设成为学校环境优美、富有文化内涵和体现鲜明教育特色的学校,培育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学校。
到2020年底,全市100%的中小学形成自己的校园文化名片,以学校文化建设辐射引领社区文化建设,把学校建设成文明城市示范区。
清远发布编辑部
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远清
校对: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