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迟菜心进入“最好吃的时间”!它竟与何仙姑有段美丽传说

南方+ 记者

冬至过后,迎来了增城迟菜心集中上市的时节。 记者24日获悉,2017年增城菜心节将与月底启动。据了解,今年菜心节将与贵州毕节携手举办,旨在通过菜心的节庆帮扶毕节百里杜鹃管理区共同致富。

据介绍,2017广州增城菜心美食节定于2017年12月29日—31日在增城区小楼镇何仙姑文化广场开幕,今年的菜心美食节呈现三大亮点。首先是黔文化与毕节美食。开幕式上,索玛艺术团将表演舞蹈《劳作》《铃铛舞》、歌舞《醉在乌蒙》等节目,展现别具风情的黔文化。美食街大型特装区将展示毕节的美食、民间艺术品、摄影作品、画作等,带来不一样的他乡“味道”。

其次,活动当天,将选用上好菜心制作巨型菜心包,嘉宾、游客可免费享用。菜心节期间,将推出仙姑文化旅游节精彩连连看,仙姑文化和菜心文化相互交融,尽显小楼景色之美。

增城迟菜心,又名高脚菜,是广东菜心的一种,普遍认为原产于八仙之一何仙姑的故乡——小楼镇。小楼镇腊圃村是最早开始进行集体种植的村之一,也是增城最有名的“菜心村”之一,

据小楼镇腊圃村村民回忆,早在建国前腊圃村就有种植增城菜心的传统,但由于销路问题,一直未能给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收益。1999年冬天,该村遭遇了一场特大霜冻,很多果树因此而冻死,但树下的增城菜心却未受损失。不仅如此,经过霜冻后的增城菜心越发鲜甜,自此,腊圃村民看到了种植增城菜心的良好前景,并逐步把增城菜心作为发家致富的主打产品,开始大面积种植。随着菜心美食节的成功举办,增城菜心于2009年入选增城“十宝”农产品和“广东最受欢迎土特产”,并被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授予“仙境”牌增城菜心全国知名品牌称号;2010年,增城菜心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种植以及品牌化推广,目前,小楼全镇共有规模种植户60多户,合共1000多亩。

2004年,第一届增城菜心美食节举办,增城菜心正式从田间“深闺”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由民间蔬菜品种升级为政府全力推介的优质品牌农产品。时至今日,增城菜心美食节已成为推介增城的一张靓丽名片,迟菜心已由一种食材演变为一种文化和象征,新时期的菜心文化与传统的仙姑文化、民俗文化交融,为市民和游客呈现了精彩纷呈的美食大餐和文化盛宴。

传说

增城迟菜心源于何仙姑

增城菜心因临冬种植、深冬收成,比一般菜心要迟上市,故又称为迟菜心。说起增城迟菜心,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传说。

传说一: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是增城人,唐朝年间,天下大旱,很多人中暑而亡,何仙姑为解救世人苦难,将仙草结成草马,下界化身成凉粉草,让人熬制成药,解救世人。草马在下凡时不小心,身上多沾了一颗种子,并把它带到了凡间,和凉粉草生长在一起,变成了一颗清甜、多汁的野菜,即是现在的增城迟菜心。

传说二:元末明初,贤人张度等学子为了躲避战乱,曾避难罗浮山下的增城。当时正值寒冬季节,张度等人所带口粮早已吃完,饥寒交迫,在路边休息时,见到旁边种有一种长得很高大的野菜在冬日里显得青翠盈盈。张度饥饿难忍,随即将野菜采来烹食,结果发现这些野菜吃起来却是液汁清甜、爽滑无渣,一时张度等人饥渴尽消,精神饱满。后来,张度考上进士当了尚书,故地重游回到增城山岩的农田间,得知当日充饥的野菜,就是传说中的何仙姑的草马带落凡间的菜种生长出来的,顿时诗意大发,为该菜题了一首诗,“流水桥深一径斜,仙人移出白云象。浪游远迹张骞石,清燕遥传葛令砂。洞里龙文开五色,岩前珠树散三花。七姐洞中神仙草,碾落名山显物华。菜心盈翠冬日迟,天赐丰饶胜奇葩。”自此,这种青菜便得名为增城菜心。

【记者】朱伟良 

【摄影】肖雄

编辑 邓红英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