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竹林、茶山、绿田、溪水环绕之下的山水田园风光,体验到茶农淳朴的生活,忘却都市的烦嚣,回归自然,释放自我……这里便是美丽乡村,素有“岭南古邑”之称的英德。
积庆里红茶谷。
打响品牌 脱贫致富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英德市“五位一体”现代农业园林的蘑菇养殖场。负责人老黄介绍,这个蘑菇养殖场占地约为30亩,放置培植蘑菇的菇筒有数万个,全部用于培植808蘑菇品种。“收成期是每年的10月底到第二年的5月左右,一个菇筒大概能产2.5斤的蘑菇。”老黄表示,按照现在平均每斤15元的价格,蘑菇养殖场一年的产值能达1000万元。
英德开办蘑菇养殖场为村民创收。
其实,在今年年初,蘑菇养殖场这一片土地还是烂地。老黄说,全靠政府的帮扶,短短半年,这片土地就焕然一新了。据了解,在蘑菇养殖场建设之初,广东省农业厅和英德市农业局就大力支持,从蘑菇市场调研、英德的气候分析、蘑菇生产所需土壤研究到收成后寻找销售渠道都提供帮助,让企业发展无后顾之忧。“当时英德市农业局还派了工作人员过来,与我们一起搭建养殖场的温室大棚。”老黄感叹,眼前的一片生机,未来的小康之路,政府确实功不可没。
蘑菇养殖场是积庆里茶叶种植基地打造绿色旅游观光项目的一部分。“近年来我们公司逐步利用茶叶基地独有的原生态气候及紧靠英德仙湖旅游度假区的地理优势,逐步开展茶园旅游观光项目建设,规划一个交通食宿便利、能够满足各地游客休闲娱乐的绿色农业旅游项目。”积庆里茶叶有限公司杨厂长向记者表示,目前茶园正在申请国家AAAA级旅游度假区,全力打造“仙湖·积庆里”生态旅游景区。
游人在体验采茶的乐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老黄对未来蘑菇养殖场的发展充满期盼:“希望这批蘑菇能够丰收,明年咱们有资金扩建,将这里打造成广东最大的蘑菇养殖场。”而对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杨厂长告诉记者,接下来为了缓解采茶工短缺的情况,茶园也会逐步机械化生产,“以后采茶和炒茶都将会是机器操作了。”
据统计,近年来仅仅是积庆里茶业,就辐射带动周边茶树种植面积达1532亩;通过各种有效方式积极带动3464户农户脱贫增收,增收总金额达到809.4万元;实施连片集中开发搬迁,成功流转土地1万多亩,让20多条村800多户5000多人住进了新楼房。
平安乡村 公安护航
社会的发展需要安全、法治化的社会环境,而党的十九大报告则为加强公安工作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英德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首先,大力推进科技强警战略。英德是广东省最大的县级市,人口120万,但全市公安机关只有589名民警。警力的严重不足及愈加严重的老龄化趋势是制约英德市公安工作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英德市公安局全面加强公安队伍科技建设和应用工作,特别是DNA技术等刑事科学技术,更是该局强警战略中的重中之重。2014年,该局重点谋划DNA实验室建设工作,共投入600多万元建成了全省山区县级市首家DNA实验室,并于2015年1月正式启用,为警方侦查破案提供了极大帮助,为推进公安工作再上新台阶作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不断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近年来,英德公安认真贯彻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从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结合本地实际,整合内部警力和社会资源,把打击、防范、控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预防犯罪的积极因素,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目前,英德市已经初步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群防群治力量为辅助的统一指挥、快速反应、多警种协同作战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取得了发案率下降、破案率提高、治安综合控制能力不断增强的可喜局面,使社会治安基本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为英德的经济平稳向上发展保驾护航。
美丽乡村 法治先行
在不久前的国家宪法日,英德市河头派出所以“全国法制宣传日”为契机,组织到望埠中学开展法制宣传活动。
在望埠中学,河头派出所所长钟冠勋结合《英德2017年校园及周边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要求,就当前英德市社会治安形势和近期校园安全情况,与该校领导进行座谈。钟冠勋指出,大家要抓住影响学校及周边的突出问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座谈会后,该所副所长陈曙给学生开了一次法律讲座,讲座穿插实际案例,内容生动,便于学生接受、理解、记忆,进一步提高了师生懂法守法意识,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这次活动,仅仅是英德市法治宣传系列的其中一个送法进校园活动。据悉,英德市公安局把法治宣传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创新推出了“3+2+1”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模式,通过公安法制副校长、检察院“英哥法航”、驻村法律顾问3个法制团队开展送法下乡等日常普法宣传工作,结合“英德市家庭教育促进会”和“未成年人社会帮教促进会”2个社会团体在家庭、未成年人普法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村民理事会普法宣传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有效建立起了一个由政府、村(居)委、学校、家庭、未成年人组成的社会化普法宣传教育体系。
同时,通过一村(居)一法律顾问活动,邀请法律顾问、律师下乡入村,召开村民大会开展法制宣传,共开展法治讲座400多场次,近20万名群众接受法制教育。
记者 潘丽萍 通讯员 吴国钜
相关阅读
NEWS
﹀
﹀
﹀
印象积庆里
(上下滑动阅读)
在广东省英德市横石塘镇的深山幽谷中,坐落着一个美丽宜游的红茶度假区——积庆里红茶谷。积庆里红茶谷是一个以弘扬英德红茶文化为主题,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茗茶展览、休闲品茗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胜地。
2014年,积庆里红茶谷被国家农业部评为“中国美丽田园”;2017年11月9日,广东省农业厅发布了广东农业公园(第一批)名单,全省共24个农业公园入选,其中,积庆里红茶谷就榜上有名,被评定为AA级广东农业公园。
美丽的油茶花让人流连忘返。
八百年古村落
“积庆里”得名于历史悠久的积庆里村。积庆里村坐落于山清水秀的英德市横石塘镇,始建于八百年前的宋代。根据当地的历史文献记载,“福由明德积,庆自太和彰”即为“积庆”二字的出处,这也与《易经》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精神主张一脉相承。
相传,八百年前的宋代时期,积庆里村的先祖们来到这里,有感于当地的优美环境,安家于此,种茶为生。为了在这里立足,他们互帮互助,与邻里乡亲和睦相处。他们秉承积德行善的美德,齐心共建和谐家园,构造了一幅山水秀、古韵浓、茶茗香、人和睦的绝美画卷。
宋代茶马互市兴起,积庆里先辈种植、制作的茶叶经由马匹和人力,一部分运往朝廷作为贡品上呈,另一部分则运往各个茶马司,以向少数民族换取马匹。那座历史悠久的积庆里古门楼,还有那一座座林立村口的厚重的拴马石,记载着积庆里曾经的辉煌。世代以茶为业的积庆里先辈,用时间书写了一段茶人说不尽道不完的历史。
历经几百年的风雨洗礼,积庆里遗址现存两座牌楼、部分门院、若干石狮和拴马石。在积庆里遗址的入口处,有一座雕刻着历史印记的古门楼,门楼上横书楷体阴刻“積慶里”三字。群山环绕,竹林婆娑,屋舍俨然,路道婉转,涧水潺湲……在这里,可以静享村庄的静谧和古朴的风光,还能探索出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原生态的茶园
积庆里红茶谷毗邻石门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广东省连片面积最大的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具有保存完好的原生森林植被、丰富的物种资源、温暖湿润的环境,极适宜茶树种植与生长。积庆里红茶谷葱郁的森林生态,润泽的水气滋养以及丰富的日光笼罩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从源头上保证了茶叶的优良品质。
积庆里生态茶园,群山环绕。坐在大巴上,沿着山路转一个弯,一片绿油油的茶园忽然跃入眼帘。3000多亩的英红九号茶树,一垄垄,一片片,葱葱茏茏,层层叠叠,延延绵绵,满目苍翠,仿佛空气中都氤氲着清新的茶香。四边葱郁的森林生态,润泽的水汽滋养以及丰富的日光笼罩为茶树的生长提供了绝佳的自然环境。
见此美景,让人不禁想要背着茶框,问着茶叶的清香和负离子“爆表”的空气,在茶树种间穿梭,双手上下翻转,体验一把采茶女的辛劳。现在,茶园年产量近百万斤,预计未来茶叶种植面积将达到1万多亩,年产量超过200万斤。
奇绝鬼斧英石
积庆里万亩油茶基地内,天然英石林立,造型独特。这些经过千百年的骤冷曝晒、箭雨风刀,鬼斧神工雕塑而成的自然石灰石,千姿百态,尽显“瘦、皱、漏、透”的特点。那傲然的气势奇巧的细节,使人叹为观止,让人不禁心生敬畏与向往。
英石公园是户外运动者的圣地。在这冲击视野的环境下开展拓展活动,是一种享受。在此,可以徒步、越野跑、山地马拉松、山地自行车、攀岩、露营、定向……置身于美景之中,运动也更富有美感。
赏茶花采冬菇
积庆里油茶基地分布在高山之上,既有云蒸雾绕的景观,也有霞光万丈的气势,特别是茶花盛开的时候,漫山遍野都是花的海洋,周围都飘逸着茶花香。
深秋,在积庆里油茶基地的山峦之间,上万亩油茶花竞相绽放,好像披上了一层白雪,引来蜂蝶飞舞,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洁白的花瓣,金黄的花蕊,一朵朵,一簇簇,一片片,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美不胜收。油茶花将天边浸染得洁白如雪,随风飘来的是淡雅的油茶花香,深深呼吸一口,沉醉在这幽幽的芳菲里。那一颗颗铜红的茶果躲藏在绿叶之间,压弯了茶树的枝头。花果并存,这是油茶花的独特之处,它独享了“抱子怀胎”的美誉。
除了美丽的茶花,油茶谷里还有一个“五位一体”的大棚食用菌种植基地——集温室大棚配套设施、食用菌(冬菇种植)、质量安全体系、品牌建设以及种植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等五个内容于一体。在这里,不但可以看看现代化的农业,还能亲近泥土的芬芳,找回久违的田野感受,亲手采摘冬菇,享受一下自采自食的乐趣。
游客兴致勃勃地采摘冬菇。
记者 崔铭泳
以上图片均为景国民 摄
编辑 钟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