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挤破头,吸引市区重点小学学生回流!乡贤的一个主意,让潮州这所学校走红!

南方农村报
+ 订阅

县城小学挤破头,乡村小学成空巢?在潮州,有一所村小学的学位逐渐紧俏。最近,家住潮州市湘桥区桥东下津村的鄞女士正为孩子明年能否上村里的小学而焦虑。

近一年来,下津博雅学校(原名“下津小学”)通过新的“公办民助”模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不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前提下,由该村乡贤组成的民间组织机构——湘桥区博雅教育促进会(以下简称“教育促进会”)对学校进行全方位的统筹管理,包括资金、师资、基础设施、管理队伍、考核等等。这所原本生源流失严重的村小,一跃成为潮州市第一梯队的区属小学,由湘桥区教育局直接指导、监督。今年9月一年级招生,该校两个班的名额一下子就被报满了,甚至原本就读于市区重点小学的学生也回流。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近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要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幼儿园、中小学校。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农村政策研究中心副教授杜金沛表示,乡村振兴是乡村全方位的复兴,下津村的这种教育办学模式是一种创新和尝试,其中乡贤的作用是其他力量不可替代的。“只要当地党委政府有足够的热情,召唤来自民间的力量,并规范引导,这种办学模式或可复制。”

下津博雅学校的体育老师正在教学生短跑接力技巧。该校确保各学科都有专门的科任老师。

文/图 南方农村报记者 刘琪

南方日报记者 苏仕日 廖奕文

通讯员 余佳锐

太极是专业选手教的

鄞女士和丈夫的户口在桥东东湖社区,一家人却一直住在下津村。明年9月小孩就要读小学了,她想让孩子就近上学。今年9月开学时,下津博雅学校一年级两个班的名额一下子就满员了,这让她有点焦虑,因为学位首先满足村里的户籍人口需求。

然而,一年以前,这所学校完全是另一番情景:经济条件好的村民都把孩子送到市区上学,有一年一年级只招了二三十名学生。

学校变化巨大,是因为近两年村里的乡贤牵头,成立了教育促进会,注资发展下津小学。前期投入了近3000万元升级学校硬件设施,包括建成一栋拥有24个课室的新教学楼,每间教室都配备多功能一体教学机;翻新旧教学楼,并改造成舞蹈室、书法室、音乐室等学生的第二课堂教室;把原来的“煤渣跑道”“泥地球场”铺成塑胶操场;配套建了一栋教职工宿舍楼。如今,学校围墙、教室墙壁等均有彩绘,操场边的围墙上,一幅数十米长的韩江图大气磅礴,这是由当地民间工艺大师手绘而成的。

在下津博雅学校工作了7年的语文老师许湘填用“翻天覆地”来形容学校近半年的变化。

村民则用实际行动呼应了这种变化。据下津博雅学校校长李军介绍,去年该校总共有200多名学生,今年增加到404名。增加的学生除了一年级97名新生以外,还有几十名其他年级的转学生。林爱洁是下津博雅学校的教学主任,今年9月前,她把即将上六年级的孩子从市区的重点小学转学到下津博雅学校。在她看来,村里这所小学各方面综合水平在潮州市里已是名列前茅。

刘钢沂之前就读于市区一所区一级小学,今年也转学回到村里。“学校比之前的好很多,教室特别先进,都是多功能的,还能上网,老师讲课有趣很多。”让刘钢沂兴奋的是,新学校有丰富的第二课堂——音乐、舞蹈、太极拳、篮球、田径、书法、儿童画、英语口语、小小主持人、小作家等十多门选修课。她选了太极,而教太极的老师是经常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的专业级选手。

学生按照班级顺序排队放学

校长和老师都是聘来的

专业的太极老师,在城里的学校都罕见。其实,下津博雅学校往年师资不足,完成基本的教学已显得“有些吃力”。今年6月,该校面向全社会公开招聘17名教师,确保各专业、各学科都有专门的科任老师。

“没想到有600多人应聘。”李军有些诧异。通过笔试、面试等激烈的竞争后,入职的老师每月收入四五千元,远高于当地同等资历的老师。同时,原来的公办教师每月工资平均增长了1000多元,这部分增长的收入以及聘用教师的工资均由教育促进会负责。

事实上,这所公立小学的教职工主要实行聘用制,校长李军也是由教育促进会考察后推荐至区教育局,经教育局批准后,由教育促进会高薪聘任。“李军可能是潮州公办小学里第一位非编制校长,下津博雅学校这种新式的‘公办民助’模式是我们在学校现代化管理路上的探索。”潮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

高薪意味着高要求。该校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等均有具体的要求。“老师所负责班级的学生的日常表现也纳入考核。综合考核不过关的校招老师将被解聘,公办教师我们则通过区教育局,申请把他们调走。”李军说。

除了较高的薪水外,学校非常重视老师的再学习,希望开阔老师的眼界,并更新其教学理念。例如,该校与深圳多所省一级学校结成友好学校,不时派送教师到深圳等地学习。“非常有希望把这所学校建成全市的重点学校。”林爱洁说,老师们的激情被激发了。

“教育促进会以法人形式来管理,区教育局是促进会的主管部门。”湘桥区教育局局长余焕湘说,“学校的规章制度、管理考核、教学质量等问题则是校长负责制。”也就是说,以往公办学校的校长由教育局任命和管理,在下津博雅学校,教育局允许教育促进会聘请校长,校长对教育促进会负责的同时,接受教育局的监督。“和其他公办学校一样,我们都要组织听课、考核、培训等。”余焕湘说。此外,该校在满足下津村生源需求的前提下,三分之一的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招生录取。

乡贤捐资,建楼、奖学、奖教及助学在广东地区都不少见,但少有如此介入学校管理。“以前的模式只是捐壳,现在则是深度介入。”李军这么表述。

学生正在为校运会排练

学校运营靠乡贤捐资

“公办民助”是1990年代出现的“混合制教育”,往往意味着高收费。2006年,国家发改委和教育部联合下文全面停止审批新的改制学校和新的改制学校收费标准,并全面清理整顿。不过,去年底,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着重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近日,广东省政府也发文鼓励多元化办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下津博雅学校的办学模式是相应的新探索,其保持学校的公办性质,社会资金的投入是公益性的,因而学校仍旧是“零学费”。那么,如何保障办学资金持续投入?教育促进会发起人刘松波介绍,除去正常的财政投入外,目前该校每年的运营费用需要300多万元,学校有部分店面出租,每年收入约50万元,其余的200多万元由教育促进会承担。“资金方面完全没有问题,教育促进会背后依托的是深圳潮州商会,总共有几十万人,光大型企业就有200多家。”刘松波说,“这个学校是深圳潮州商会支持潮州教育事业的一个试点,之后还有更长远的战略发展计划,例如考虑在铁铺镇等地复制这种模式,还将组建初中、高中等,每年的教育扶持资金都已经做好预算。”

潮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下津博雅学校的办学模式风险比较小,“退一万步来讲,就算之后教育促进会的资金跟不上了,原有的财政投入依旧保持,学校也一定比之前的强。”杜金沛则提醒,学校依旧是公办学校,公共财政应该承担主体作用,不应该退缩。

在下津博雅学校的影响下,这种模式正在当地悄然萌芽,有个别乡贤有意参考这种模式助学。“乡贤对自己的家乡会更有归属感,发动具有属地性质的企业家成立教育促进会,是我们区局正在尝试做的事情。”余焕湘说,“下津博雅学校这种模式或许在农村里更容易发展起来。”

| 相关新闻 |

广东公布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

到2020年粤东西北毛入园率超过92%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到2020年,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分别达98%以上和92%以上,各地公办幼儿园占比达3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达80%以上。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毛入学率达100%,巩固率达95%以上。

在乡镇规划寄宿制学校

近年来,学龄人口进入了新的上升期,城镇基础教育资源供给明显不足,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相对滞后,中小学“大班额”现象突出,普惠性幼儿园学位紧张,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压力巨大,人民群众对优质学位的需求与现有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凸显。

“预计未来3-5年我省将会分别迎来适龄学生入园和入学的高峰期,解决城镇基础教育学位不足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此,《意见》提出各地做好统筹谋划,科学计算学位需求缺口,编制学校布局建设规划,解决落实好教育用地等问题,加快学校校舍建设,确保规划建设学校如期建成交付使用。

例如在合理布局的前提下,每个街道至少建设一所公办幼儿园。鼓励老城区采取高中学校外迁、初中学校利用高中学校校舍、小学学校利用初中学校校舍梯次补位的办法,扩大城区学校办学空间。

在人口相对集中、交通便利、公共服务成形、生源有保障的乡镇或较大的村规划设置寄宿制学校,满足偏远地区学生的寄宿需求。新建住宅小区配套教育设施必须举办为公办中小学校、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优先举办为公办幼儿园。

要按标准足额预留城镇新建住宅小区幼儿园、中小学校建设用地,没有按照规划要求预留教育设施用地的居住建设项目,不得通过规划审批。

鼓励社会力量多形式办学

《意见》提出鼓励多元化办学,例如各地政府可通过向民办学校购买服务方式解决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问题;支持各地政府以出租闲置土地、校舍等方式参与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各地政府合作举办公办性质的中小学校。支持企事业单位和集体办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举办幼儿园、中小学校。

同时,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多种办学模式,以小学、初中为主体,组建横向连通和纵向贯通的学区与集团,促进学区学校间优势互补。在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基础上,还可以探索建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做好义务教育对口直升高中工作。

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意见》提出要尽快建成覆盖全省中小学校的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并推进优质教育数字资源在乡村中小学校(教学点)的深入应用。

针对备受关注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意见》指出要研究制定幼儿园保教质量标准,加强幼儿园保教指导,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机制。

教师优先使用临时周转编制

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教师是关键。《意见》从足额配置教师资源和促进教师专业两方面进行改善。

在足额配置教师资源上,《意见》提出,实行教职员编制区域统筹和动态管理,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教育教学规模和教师队伍结构要求统筹分配各学校教职员编制,报同级机构编制和财政部门备案,及时足额补充公办幼儿园、中小学教师,着力解决总体超编但学科结构性缺员问题。

同时,探索在事业单位编制总量内,利用精简压缩和事业单位改革等方式收回的编制,建立临时周转编制,对新设立的或满编超编的幼儿园、中小学确需补充教师的,优先使用临时周转编制予以保障。

在促进教师专业上,《意见》提出,鼓励各地整合教师培训机构、教研室、教科所(室)、电教馆的职能和资源,按照精简、统一、高效原则建设研训一体的教师发展机构。

广东将深入实施中小学“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加强名校长、名教师等领军人才和骨干教师培养。注重发现和培养一批进取意识和创新能力强、教改成果突出的中青年领军人才,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和合理的人才梯队。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落实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政策。

热文推荐

广东农村厕所现状:多数村建成无害化厕所,少数村用旱厕卫生差

三年打造100条新农村示范村,广东这个县明年底基本实现全县农村生活垃圾有效处理

发补助了,超过100亿元资金下发,每省都有份!看看你能拿到多少?

钱来了!农业部和农发行联合印发通知,嗅觉敏锐的农人都偷着乐呢

不盲从、照搬,不搞大拆大建,广东这个县新农村建设让人眼前一亮!5年内6成村庄将建成新农村示范村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南方农村报

官方微信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