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海内外专家老师齐聚清远!教你如何培养好孩子的性格,赶紧来看~

清远日报
+ 订阅

孩子的教育成长问题

无疑是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事

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工作

吸收与传承传统优秀的教育理念、方法

显得至关重要

昨天(18日)上午

一场教育公益论坛在清远开幕!

12月18日上午,“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学前教育暨‘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教育公益论坛”在清远开幕。论坛旨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到当下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并为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思想交流和碰撞的平台。

本次论坛获得中国教育学会学术支持,由中国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深圳崇德动漫股份有限公司、清远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清远市教育局、清远日报社、深圳市乐学乐园儿童性格养正研究中心联合承办。

副市长邵军,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戚华海,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兰等领导参加开幕式。

在本次论坛上,这些教育专家学者在清远开讲!他们分别是:

现场声音

清远市副市长邵军:

清远每年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约25%

清远市副市长邵军

邵军在致辞中首先代表清远市政府对各位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用5个“最”介绍清远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邵军表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清远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逐年加大经费投入,每年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25%左右;同时大力推动扩容普及,全市现有幼儿园715所,其中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接近85%。以广州对口帮扶清远为契机,实现了两地一批幼儿园成功结对,并利用广州先进的教育资源带动了清远学前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邵军希望清远的学前教育工作者们把握好这次良好的学习机会,在聆听和交流中不断升华对学前教育的认识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同时也衷心希望专家、教授们通过专题讲座与思想交锋,为清远留下更多知识财富。邵军还邀请专家们今后常来清远讲学、交流、作客,为清远学前教育的发展指点迷津、传经送宝。

“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学科带头人赵先德:融合儒家传统文化,涵养教学法强调的是仁爱与担当

“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学科带头人、乐学乐园创始人赵先德

在赵先德看来,学前教育是发展的根基,如何做好学前教育工作是教育各界人士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为学前教育最初形态就是家庭教育,到了后来才有社会教育。”

“我做过老师,而且最先接触的就是幼儿和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真正让赵先德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是从做动画片《福娃》开始。他在主题演讲中强调,其过程让创作者真正体会到一个教育工作者通过文艺作品的形式,可以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影响力。“包括后来等到我做动画片《孔子》时,我又从孔子的故事中体会到,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东西,应该是幼时的早期教育。”

赵先德认为,我国幼儿教育起步时间较晚,为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融入到当下的学前教育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育配套,强化对师资力量的培训是系列重要措施之一。此次论坛也是一次对学前教育的成果展示,他希望有更多的老师学者加入到学前教育的研究和推动中来。

为什么以传统儒家文化作为涵养教学法的指导核心?赵先德认为,儒家文化是国人的文化DNA,中国儿童的性格养正是在特定的儒家文化背景中进行的。不同于现在刷爆朋友圈的佛系生活态度,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涵养教学法强调的是“善良”、“仁爱”、“宽容”,为人处事时“专注”、“执着”且“诚信”。

目前,国内早教领域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误区,一个是媒体和家长过度追捧西方式的早教,片面强调“个性”“随意”等价值,忽视儒家倡导的“谦让”、“规则”等性格要素的培养。此外,赵先德还认为部分家长曲解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解读,让早教变成了片面的灌输知识技能、急功近利的智力开发教育。

性格养正教育应该是抓住0-7岁儿童模仿的敏感和关键期,并以儿童为中心,注重采用绘本、游戏、戏剧等儿童可以理解的方式引导学习。简单而言,就是让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杨宁:

幼儿教育要植根于本源文化,从幼儿园起培养现代的中国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主任杨宁

杨宁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应该有足够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以儒家思想“仁”为内核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杨宁表示,从近代学前教育在中国产生以来,中国的学前教育就开始了引进、学习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思想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这种引进和学习更是达到一个高峰,纵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就不难发现,基本上是蒙台梭利、瑞吉欧、多元智能、学习故事等,“你方唱罢我登台”,或者干脆“同台献技”,好不热闹。

“如果说今天4、50岁的人是唱着经典童谣、玩着传统玩具成长起来的话,那么80后90后则是看着‘天线宝宝’‘猫和老鼠’‘奥特曼’‘樱桃小丸子’等成长起来的,这样的后果就是,年轻人对本土的、传统的儿童文化并不感兴趣,甚至有隔膜。”杨宁指出,目前我国幼儿教学小学化、西化比较严重,培养的是“美国人”“外国人”,这是教育的误区。幼儿教育一定要植根于本源文化,一定要从幼儿园起培养现代的中国人。

那么,幼儿教育具体要做什么呢?

杨宁举例,比如身体和健康基础,习惯的培养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性格的涵养如坚毅、诚信、主动、仁爱等,意志品质如意志力、执行功能、自控能力等,学习品质如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乐于想象和创造等,社群意识如爱家、爱家乡、爱祖国等。

何谓“全球视野、本土立场”?

杨宁认为,就是我们不应排斥向各国先进经验学习,但是必须基于本土立场,拒绝殖民和自我殖民(幼儿园学英语),既不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因此,基于传统文化的幼儿(学前)教育反思就是:中国学前教育理论必须在建立本土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儿童发展和中国的国家战略服务。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家组成员张博: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幼儿教育是对“根”的教育

华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广东省学前教育专家组成员张博

张博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价值观教育等内容。

张博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根,哺育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世界观、人生教育观。比如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道德经》里的“人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本的主体精神、仁者爱人的人道精神、刚柔相济的坚韧精神、贵和善中的和合精神、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如现在非常热门的关键词“一带一路”,代表着包容、开放等特质,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文化实践。

“近年来大家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我觉得这是回归,也是文化自信。但是如何发挥好传统文化的作用,是所有教育人都应有的思考。”张博还介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热与教育误区,他认为,对优秀传统文化而言,如果你不用的话,那么它只会沉睡,变成“文物”,虽然有价值,但对孩子们的影响并不大,“所以,必须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传下去,而不是变成‘文物’。”

在张博看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教育应从“幼有所养”上升到“幼有所育”。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哺育幼儿,既不是守旧,也不是反古,而是一种新的觉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应该是一种价值观的教育,而不是单纯的背古诗、背国学知识,也不应成为孩子们学习的负担。优秀传统文化是根,幼儿教育是对“根”的教育。儿童健康人格的培养,是对学前教育的根本要求。

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宋占美:依托现有经验基础,经过本土化,才是中国幼儿教育发展之路

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宋占美

宋占美曾出国留学,也曾带领幼教老师一起出国学习。昨日,她通过照片的形式带领与会人员一起了解国外幼儿园的办学理念。

“在这些图片中,我们能看到大量的带着尖角的石头,树林,在我们看来很危险的滑梯等。在芬兰,幼儿园是招收一岁以下的孩子的,他们就睡在摇篮里,而摇篮是放在室外的;在瑞典,所有幼儿园的教室都有暖气,唯独孩子们午睡的房间没有暖气……”宋占美说,当时一起去学习的老师,有些现场就说,“这些我们可以学习呀”,可是,这些东西我们真的能照搬过来学习吗?答案是否定的。

不能照搬最关键的原因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宋占美介绍,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强调个人,个体的自主和平等,幼儿教育尊重自由和探索,重视自然环境的教育价值。中国文化的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根基,崇尚群体,幼儿教育则注重集体教学,教师主导,服从安排。

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在总体上具有西化倾向,以西方各种先进理论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缺乏自己的基础理论。“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宋占美从事幼教事业20多年了,她认为无论是再好的东西,都是无法照搬照抄的,一定要放在中国特殊的情境背景下,依托中国老师现有的经验基础,经过本土化,形成自己的东西,这才是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之路。

“就我国而言,文化之学前教育就等同于鱼儿之水。”宋占美说,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更多地取决于价值认同,而不是依据是否符合某些先进的教育理念。真正符合中国文化情境,传递民族文化价值内核的课程,才能够让个体、国家、民族在纷繁的文化生态中找到安身立命之本。能与中国自身文化生态相适应的,能够反映中国文化价值根本的课程才是应当占主流地位的,具有适宜性的。

现场花絮

身穿汉服,鞠躬行礼。昨日下午的活动一开场,来自清远市实验幼儿园和清城区第一幼儿园的孩子们以精彩的儿童话剧节目展现了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的魅力:孩子们身穿定制华服,表演了《子路染布》《颜回吃粥》儿童话剧。

老师介绍,这些剧目都出自于儿童性格涵养教学法中重要而独特的课程——儿童戏剧课,正是用这种“好玩、有趣”又极具创意的表演课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就认知了“知之为知之”“人不知而不愠”等论语思想,并将“仁爱”“专注”的种子根植于幼儿心中,展示了儒家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的结合。

孩子们在台上表演,台下有不少老师拿出手机拍下视频,并发送到微信朋友圈。清城区的一名幼师表示,这样的表演形式既丰富又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力,非常适合在幼儿园推广。

本次论坛为期两天

将为清远教育带来哪些新理念?

论坛为期两天,今天上午,朱家雄将分享《立德树人——幼儿园教育的根本任务》,薛烨带来《社会巨变中学前教育的难题——文化的自我意识和传承演变》,王建成带来《教育回归本源》,Abigail Greenbaum分享《幼儿时期“玩”的重要性》。

下午,赵先德等嘉宾还将参与学前教育国际交锋论坛,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幼教专家们同台舌辩。与此同时,与会人员还将参观清远市实验幼儿园和清城区第一幼儿园。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