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尧山里,指今英德市石牯塘镇,横岭阁又名大郭屋,位于石牯塘镇墟周边,目前约3000人,包括老郭屋、新郭屋、马蹄寨、细郭屋、老闹等村庄。大郭屋属郭姓,开基祖仕英公。

老郭屋是仕英公徙居尧山开基的村庄。目前,该村庄结构基本保留原来的风格,为三进两天井式结构,分上、中、下三栋布局,天井四面归水,砖瓦大部分为清代物件,柱础、门槛多为明代建筑物;村场呈长方体围龙式形状,门口坪与门口塘很宽阔,塘对面不远处有一横岭,与村祠堂大门正对着,犹如一面屏风,故此处地名为横岭阁(考证:此地得名可能因“阁”与“廓”、“郭”谐音之故);村场后面的背夫岭地势较高,树木茂盛,犹如一只卧虎,虎口为祠堂门口,面前那一横岭如一块挂着的猪肉,故此,村庄的风水地名为“饱虎炼肉”。
同时,背夫岭远有两山,形如一人形与马形,沿村后龙山而来,称“将军牵马”。门口塘圆形,塘底左中有一块棱形砾岩石,十分坚硬,一般铁器撬不脱砾石,呈黄色,村民称为“砚底”,圆形的门口塘称为“墨池”,视为风水宝地,本村和外人均不得动“砚底”一块砾石,也不得改变塘基形状,否则当触犯族规处理。

仕英公后裔昌盛,繁衍人口速度快,直至今已到第二十五六代,由此迁徙别处的地名有英德大湾镇鸡蓬以及阳山的岩口、黎头、青山、青莲、望田迳、黄坌、更头、雀仔、新屋、老家、山根、六楼等地,还有云南、广西、四川、海南等省,估计近五万人。
老郭屋村祠堂建造很讲究风水学,要求严格。最后一次比较大的修缮是清朝道光二十一年辛丑年八月,此次复修工程浩大,主要对祖堂、中栋、三栋的墙屋进行修缮。目前仍保留原建筑风格,是为古村落。

紧靠老郭屋村左边的是新郭屋,村庄布局结构与老郭屋相似,只是规模气派都不如老郭屋,都是清朝、民国时期的建筑材料,值得一提的是村祠门口右边有一用本地石材料雕琢的石狮,石狮回头向右边横岭张口大吼,从风水学的角度讲叫“狮子回头”,其用意是因为右边的白虎山太凶猛,需要比虎更凶的狮来挡煞!
老郭屋祠堂悬挂的四块古匾很好地说明了横岭阁出了不少人才。

公元1616年
郭子章题“金枝玉叶之裔”牌匾
该匾原来悬挂在老郭屋郭氏祖祠门,檀香木料,现已丢失。上楷体阳刻“赐飞鱼服兵部尚书泰和家弟郭子章为 金枝玉叶之裔 尧山里宗祠 万历丙辰九月谷旦立 ” 。
公元1864年
“即用知县”匾
该匾现收藏英德市博物馆,檀香木料镶金字,楷体阳刻“钦点 即用知县 同治元年壬戍科 朝考一等臣郭泰升恭承”。
公元1866年
“进士”匾
该匾现收藏在英德市博物馆,香樟木料。 楷体阳刻“”字,约20厘米见方,竖书楷体阳刻“恩 钦命广东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纪录十次加五级李为 进士 同治叁年恩拔国子监太学生郭大绪立”。
公元1869年
“进士”匾
该匾现收藏在英德市博物馆,香樟木料。楷体阳刻“恩 钦命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加十级纪录十次李为 进士 同治八年拔取国子监太学生郭魁元立”字。
《郭氏南容公族谱》载:尧山里郭氏始祖仕英洪霸二十二世孙江西省泰和县江口乡莲苍村(今更名冠朝镇)人,徙居粤北韶州英德浛洸尧山横岭阁,洪霸公是郭子仪八世孙,是郭暖之后。这就说明仕英公是郭子仪第六子郭暧的后裔。由此可知,仕英公是郭子仪三十世孙,是唐朝名人郭子仪的后裔。“安史之乱”中,郭子仪大战安禄山,名垂青史。

醉打金枝的故事讲的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在家宴后,借酒壮胆而痛打老婆升平公主的故事。
民间舞台上便有了《醉打金枝》这出戏。郭暧的后裔便被称为金枝玉叶之裔。

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郭子章为尧山里郭氏题“金枝玉叶之裔”之事,从落款情况看,郭子章是江西泰和人,与尧山里郭氏是同一宗脉,故在宗亲里自称为“家弟”。
仕英公墓位于石牯塘镇三联村委会印水岭腰,为明代古墓,最后一次修墓时间是民国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一日;据调查,墓的风水地名为“飞凤含书”。故此,墓门两边的第一副对联是“飞凤迥翔环吉壤,含书徘徊会佳期”,第二副对联是“毓秀人文起,来仪后裔昌”。
来源:英德电台FM999、林超富
编辑:英德市新闻信息中心
 加载全文
				 加载全文 
			
		 快来抢沙发
					快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