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农一门三院士】专访新晋中科院院士刘耀光: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华南农业大学
+ 订阅

“回国21年来,我的研究追随丁颖、卢永根两位院士,不搞花架子,踏踏实实,实事求是。”近日,在华南农业大学(简称“华农”)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63岁的华农教授刘耀光当选中科院院士后首次接受媒体采访。原来,他刚刚参加完国际学术会议回国,甚至错过了新当选院士的颁证仪式。

刘耀光衣着简单、言语朴实,但一谈起自己的研究就滔滔不绝:“通俗来说,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在杂交水稻培育方面作出巨大贡献,目前杂交稻应用十分广泛,但这背后的分子基础究竟是什么?就是我要回答的科学问题。”刘耀光从事植物育性发育的分子遗传基础和基因工程研究,奠定了我国在植物育性研究的国际领先地位,交出了杂交水稻育性调控分子基础理论的“中国答案”。

刘耀光院士接受电视台采访

专注做杂交水稻解码者

刘耀光现为华农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生物学一级学科带头人。

“老华农人”刘耀光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78年入读华南农学院(现华农)农学系遗传育种专业,1984年考入卢永根研究团队,后被选派为海外留学研究生。1984年至1996年赴日本攻读学位,参与研究。身在异乡,刘耀光渴望回国开展研究,他常说要“做自己国家的事业”。

1996年6月,刚一回国,刘耀光还没有顾得上安顿好家人,就来到华农报到,全身心投入研究工作,他还用自己节省的钱,从日本买回国内没有的小型设备。

“科学不能盲目追热点,要有坚定的研究方向,追根问底。”回国21年来,他专注在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与恢复性、杂种不育与亲和性、光温敏不育性等遗传系统的基因克隆和分子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他的启蒙老师卢永根说:“刘耀光是一个追求科学、淡泊名利的人,在这样一个浮躁不安的世界里,刘耀光沉得住气,不骄不躁,他发表的文章,篇篇是精品。”

如今,一谈起植物育性研究,人们自然就能想起刘耀光。面对国内外学术界的肯定,刘耀光谦虚地说,目前所取得的成就只是阶段性的,因为“科学没有止境”。他的理论成果也应用到了杂交水稻培育,他把遗传材料提供给育种单位,帮助国家培育出更优良的杂交水稻品种。

此外,他还带领团队开发了高效的多基因转化载体和CRISPR/Cas9多靶点植物基因编辑系统及其测序解码软件。“基因编辑实现了对特定基因进行定点敲除,我们开发的开放式在线软件DSDecode能帮助全球实验室对各种类型突变的测序文件解码的自动化,省去大量实验成本。”目前该基因编辑载体系统已被国内外500多个实验室使用,免费开放的解码软件月使用量4000~7000次。

华农一门走出三院士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对此,刘耀光深有体会,他认为,国家粮食安全要以粮食自给自足为根基,水稻是南方第一大作物,如何保障粮食生产,遗传改良永远是牵引力。“如今我国的水稻产能虽然很高了,但随着耕地逐渐减少,只有进一步促进水稻高产和稳产,才能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刘耀光说,分子育种就像百米赛跑,能够对时间内通过遗传育种快速培育更多新品种,对水稻和其它作物研究起助推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围绕水稻研究,华农一门走出了三名院士。1955年被誉为“中国现代稻作科学之父”的丁颖当选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丁颖的学生卢永根199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他保存了华南地区最大的野生水稻基因库。时隔24年,卢永根的学生刘耀光今年当选中科院院士,他发出了杂交水稻育性发育分子基础研究的“中国声音”。

丁颖院士

卢永根院士

刘耀光表示,卢永根院士不仅是他学业上的导师,也在治学精神、为人处世方面深深影响了他。“卢院士对科学实事求是,学风严谨,生活简朴,淡泊名利,晚年将毕生积蓄捐赠学校,反哺社会,他的这种奉献精神对我们是很大的激励。”

“我有幸成为卢永根老师的学生,现在能与前辈一样当选院士,我想是‘丁颖精神’传承的体现。”刘耀光说,“丁颖精神”强调严谨坚持,实事求是,踏踏实实做科研。他也希望,自己能起到接力棒的作用,把这种科学精神传递下去。

刘耀光的学生、华农生命科学学院“珠江学者”特聘教授陈乐天深有感触:“刘老师身上有一种科学家特有的品质,诲人不倦,是他带我走上探索科学的道路。”

延伸阅读

祝贺!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纯正党性铸就卢永根院士崇高人生追求

昨天,新当选的61名院士被提议向卢永根学习!

87岁院士,800多万捐款,卢永根倾其一生为华农

新华社报道华农卢永根院士感人事迹:捐出毕生积蓄880多万元,对自己却吝啬得让人揪心!

南方日报重点报道《“布衣院士”卢永根》

卢永根院士1984年《把青春献给社会主义祖国》演讲完整版

【校园快讯】卢永根:识得神州稻谷香

来源|南方号“广东教育头条”

文字|记者 姚瑶 实习生 刘雅文  通讯员 方玮

摄影|潘浩 谢韩

微信编辑|谢韩

责任编辑|周志荣 谢韩

传承丁颖精神,一门三院士,赞!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