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疗来了!中加精准医学联盟合作备忘录签约,将实现个性化用药

南方+ 记者

“未来医学治疗是个性化、精准化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肖海鹏说。12月6日,中加精准医学联盟(CCAPM)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举行。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联盟将在中国建立首个神经系统疾病的精准医疗平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两年内为2万名神经性疾病患者提供家庭医疗和康复网络服务,最终实现患者个性化、精准化用药。

第二代可穿戴设备造福帕金森病人

在临床上,帕金森病人易出现身体僵直、动作缓慢、姿势不稳的症状。保持平衡对他们来讲绝非易事,因此,多数帕金森病人常有摔跤跌倒的经历。

对他们来讲,康复训练尤其重要。在过去,康复训练只能在医院里完成。一旦离开医院和康复师,病人运动康复效果会“打折扣”。

如何能让病人在家中就能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专家引进了人工智能,创造了一款可穿戴设备。在联盟成立现场,肖海鹏说,人工智能一大应用场景是可穿戴设备。但是,传统的可穿戴设备功能单一,仅能收集病人数据,无法交付复杂任务。

在此基础上,他们研发了有反馈功能的穿戴设备。在患者佩戴感应器后,感应器实时采集患者数据,传送到计算机中心。中心接收数据后,将医学数据改造成计算机语言,再反馈给患者,帮助患者完成康复训练。

以步歌为例,只要帕金森病人训练得当,感应器就会发出声音,播放音乐。若训练姿势不对,感应器会停止“呼叫”。肖海鹏解释,音乐只是帮助患者寻回节奏感的工具,反馈的价值在于判断病人用药效果,方便医生做出调整。

未来用药精准化、个性化

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医学院院长Jon Meddings表示,人工智能技术成熟需要大量数据“喂养”。进入中国市场后,他们与大量临床病人开展合作,收集尽量多的中国数据,帮助人工智能“成长”。

仅以帕金森病为例,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帕金森病人或超过250万。据了解,该项目不仅针对于帕金森病人,而是所有脑部疾病患者,包括偏瘫、中风等。

在肖海鹏的规划中,在未来,平台将启动远程视频功能。在康复关键期,让康复师远程指导患者训练。他表示,在医师指导下,感应器还能给病人“布置作业”,告诉病人每日运动训练计划。

“未来治疗必定是个性化的。”肖海鹏说,感应器是桥梁,它能将用药记录、CT结果、运动记录等数据打包成一本档案,输入到虚拟大脑中。医生问诊时,只要调出档案,就能了解病患情况,最终决定病人用药剂量和种类,实现精准化的配药。

记者】曹斯 见习记者 黄锦辉

【摄影】张梓望

【通讯员】李绍斌 彭福祥

【校对】吴琳

编辑 梁莹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