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迎来新的巨变。
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就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努力做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在潮州364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017个村居遍布全域,乡村是潮州的主体,乡村兴则潮州兴,乡村强则潮州强。
乡村振兴战略在潮州如何开花结果,落地生根?潮州乡间田野如何绘就壮丽图景,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哪些新的变化?面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潮州乡村振兴如何探索发力?乡村振兴战略如何为潮州的振兴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近日,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南方日报记者、南方+客户端记者深入潮州乡村田野,和农民沟通,与干部对话,进企业采访,以期通过深入调研、实地走访、问计专家等方式,讲述乡村振兴好故事,呈现乡村振兴新气象,梳理乡村振兴微实践,为潮州乡村振兴崛起寻找新的动力。
【专题策划】练学华
【专题统筹】廖奕文 陈榆
【撰文】苏仕日 郑淼鑫 赖卓群
【摄影】余秋松 黄超英
近日,位于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的钱塘古村再次迎来了南粤古驿道定向赛,数百名来自省内外的定向爱好者参赛。这已是该大赛第二次走进钱塘村。古村的美和韵让选手们感慨不已。同时,赛事也激活了古村,在一定程度上活化了古村。
上个月,钱塘村又捧回了一个称号:广东省文明村镇。在此之前,该村已经获得了不少荣誉,诸如“广东省生态文明村”“广东省卫生村”“饶平县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近年来,钱塘村正在实践“三治”结合的治理模式,正朝着“乡村振兴”的目标迈进。
●古驿道新赛事 乡村旅游前景宽
乡村振兴的要求之一是产业兴旺。只有产业的蓬勃发展才能带来农村经济的繁荣,而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繁荣的重要途径。
钱塘村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这里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有6座,包括有99个门的古建筑“崇德里”、代表性民居陈塘大宫等,还有历经近800年屹立不倒的宋桥。
这座宋桥是古驿道的一部分。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已经是第二次走进钱塘村。今年,在大赛举办期间,结合潮州“千年瓷都”的历史文化,还开展中国南粤古驿道首届文化创意大赛,让到场者更好地了解潮州悠久的、富有特色的历史,感受潮州“千年瓷都”深厚的底蕴。
古驿道定向大赛提高了古村的知名度,同时也激发了当地人保护古村的意识,让村民们看到了古村的发展前景。依托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以古驿道活化利用为抓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饶平县进一步挖掘、梳理钱塘村等古村落、古驿道的历史,挖掘文化内涵。
借着赛事举办,村里整治环境卫生,拆除危旧建筑物,完善配套建设等。今年,钱塘古村又有了新面貌:部分旧墙被粉刷成传统文化漫画墙;原来杂草丛生的场地被修建成篮球场,赛时可作停车场使用;设立住宿、交通指引牌,新建一个旅游厕所……
“我们要好好规划一下乡村旅游。前阵子绿岛山庄的人还来我们村,希望我们把古驿道大赛的一些资源对接起来。”十九大报告的乡村振兴战略,眼前的古驿道大赛都让黄双喜等村干部有了更高的期待。绿岛山庄是国家级4A景区,其中青岚地质公园是粤东首家省级综合性地质公园。钱塘村与绿岛山庄“背靠背”。
“钱塘村要发挥旅游主导产业的优势作用,立足资源优势,努力探索、开拓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的新路子,提升特色旅游业。”乡贤们和村“两委”干部达成共识。
事实上,古村钱塘正逐渐成为一个“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地方。笔者采访期间,来自新加坡、德国等地的潮裔画家们不远万里来到钱塘村采风,古桥古宅边透着古村的新貌,画家们将眼前的美景尽收笔下。“这样的乡村肯定是有前景的。”德籍潮裔画家郑奋强感慨道。
●古村落新乡贤 基层治理规范化
钱塘村距离钱东镇政府仅约500米,距离高速路口约3公里,属城乡结合地段,是一个典型的农工商型组合村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钱塘古村发展迅速,村里的企业已有12家,其中1家系外资企业,外来人口渐多。
如何让乡村保持有效治理、乡风文明、生态宜居,同时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这既是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也是钱塘村的实际需要。钱塘村给出的答案和路径是:由村“两委”主导,邀请乡贤参与基层治理,既有自治、法治,更有德治。
此前,在这里,民主议事制度深入人心:凡属总体规划、重点工程建设和其他涉及整体利益的重大事项,先由“两委”会议形成提议,经党员大会充分讨论后作出修改,最后由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才正式执行。此外还有村务公开制度、村民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等。
今年4月,钱塘村新增一套制度:组建乡贤咨询委员会,并分设经济发展组、村容美化组等9个小组。它有相应的章程、议事制度、财务制度、会员活动制度等。
以制度化、规范化的形式鼓励新乡贤参与基层治理,钱塘村的做法在潮州全市开了先河。乡贤咨询委员会的作用,便是以乡贤为媒,凝聚人心人力,发挥群众社会治理主体作用,提高农村组织化水平,增强基层自治能力,达到共谋共建共治共享。
事实上,用好“新乡贤”这张牌,是黄双喜等村干部一直以来的做法。“村委大楼建设花了140多万,全村饮用水改造170多万……”黄双喜掰着手指数这几年村里的建设改造,而这些钱大多来自于乡贤们的捐赠。
不仅仅是出钱,见多识广的乡贤们还为村里出谋划策,如成立教育基金会、规划新农村建设、搞旅游发展等。在村委会的考量中,乡贤咨询委员会的成员,“无论有财还是有才,关键是有德。”
在钱塘村乡贤咨询委员会的设置中,特设了乡风文明组,便是为了引导村民树立道德教育新风尚。担任组长的黄育浩是钱塘小学的校长。他还是村里国学讲座的义务讲师。为让村民特别是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钱塘村开设国学讲座,每周六开讲。贤能们义务来此讲授道德礼仪、国学古典、传统书法等。此外,村里的老人协会还组织德育讲座,“讲讲家乡故事,如何尊老爱幼。”
“最近这几年,村里没有发生一宗社会治安案件,更没有刑事案件。”对于良好的治安,钱塘村乡贤咨询委员会治安调解组组长林云川归结为“村民素质高,乡贤共治”的结果。
“在乡村治理主体和手段呈现多元化的背景下,破解农村困局,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新乡贤’这一资源。”饶平县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