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沥竟然藏了那么多秘密,第一个我就不知道

南海大沥
+ 订阅

作为一个大沥人,你真的了解大沥吗?你挖掘过大沥哪些鲜为人知的秘密?你知道大沥、盐步、黄岐得名于什么吗?

······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揭开大沥的那些秘密!大家搬好小板凳来“涨姿势”啦~

大沥原来不叫“大沥”?

大沥早期被人称为清风市、后改称为大历,到清朝,才有了现在“大沥”的名字。

大沥早期叫做“清风市”。唐代宗年间出现了“大历十才子”。本地也出了一批能人,便借“大历十才子”之名喻本地人才辈出,逐渐以“大历”指代“清风市”。清道光年间《南海志》,将“大历”改成“大沥”字,民国初,县刊也将“历”也改为“沥”。此后,“大沥”沿用至今。

②盐步、黄岐怎样得名?

盐步以前真是卖盐的哦,叫盐埠,后改称盐步;黄岐以前叫黄竹岐,后简称黄岐。

盐步历来水陆交通发达,商业繁华。据记载,古时统治者曾经在盐步设立盐务管理机构,这一带是盐的集散地,很多食盐交易都在这里进行。古代交通以水路为主,商人们停下船便在埠头做买卖,于是把这个地方叫做"盐埠",后来,随时间推移演变改成盐步。

而黄岐以前是水网地带,白沙河口水深滩阔,每遇刮风下雨不利航行,事故多发。商旅经此常很担心,习惯烧纸钱,用竹竿撑起杏黄旗求平安。奇怪是每当杏黄旗际出,风雨骤止,舟楫平安,黄竹旗成为吉祥物,形成了地名。津口有“岐阳古道”之称,黄竹旗改作黄竹岐,后简称黄岐。

③大沥最早的特产竟然是……

说起大沥特产,街坊们一定有很多答案:沙皮狗、内衣、铝材……但最早的大沥特产,其实是相机!

邹伯奇,大沥泌冲人,1844年,年仅25岁的他发明、制成了中国第一台照相机。一年之后,邹伯奇撰写的《摄影之器记》成为世界最早的摄影文献之一,被世人称为“中国照相机之父”。

一张清末明初的自拍照,成就中国照相机之父美称

到了现代,雅瑶曾是世界名犬“大沥沙皮狗”的繁殖基地之一;借着广佛路的“黄金走廊”效应,大沥建起了将近40个专业市场,涵盖装饰用料、铝材、小商品;中国15个内衣主导品牌,盐步内衣占了7个;铝材产量占全国铝型材总产量的1/3,世界著名建筑都在用大沥铝材。

④大沥的母亲河是……

大沥的母亲河其实是九龙涌!

九龙涌河道是大沥珠江水系河道的一条重要的分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河涌两边农业发展最为鼎盛的阶段。河涌两边种植稻田、果林、花圃等重要的农作物,都需要从河涌导入水源进行灌溉。当时村庄没有自来水,除一部分村民在家中打一口小井方便自用之外,几乎家家户户日常与水有关的事情,都要到这条村边流淌而过的河涌边打水。

一些村里的老人回忆:当年河涌的水清澈,环境好,河涌里偶尔还有小鱼小虾,年轻的时候在河涌里摸鱼捞虾是他们一天最快乐的时刻。因此,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当地居民都把这条不知名的小河涌称为“母亲河“,对它有着真挚而特殊的情感。

⑤大沥人一定光顾过这几家店!

老百姓在大沥吃面,大多数都在“华女”、“岐城”等面档,这些面档还保留至今,也成为大部分大沥街坊早餐必去的地方。

“今日,你吃咗面未?”

另外,卖嫁女饼的“联记”、喝糖水的“红星”……也饱含了大沥街坊浓浓的情怀记忆。

⑥虎榜有老虎吗?

虎榜并没有老虎,得名虎榜是因为一剂药……

虎榜位于河东经联社。村民王姓,村名据传与村人功名显赫有关,但具体事迹不详,现村西仍有题名“进士里”“解元里”之门楼。村内有古建筑龙王庙、北帝庙、魁星楼等,村人王金石,其祖父是清太医,幼时随祖父学习,得其医术,创制“龙胆泻肝汤”,成为中药著名处方。

不过,历史上大沥还真出现过老虎哦~

1933年,沥北坎头村民发现一头从雅瑶围方向来的老虎进了村,遂商量组织打虎。老虎陷入了烂泥田里,打虎队发现后回村部署。队员们用了能用得上的武器。老虎很凶猛,人们被它乱了手脚,只见老虎从田地里抽身扑向人群抓伤人。千钧一发之际,以打鸟为生的崩牙尾击毙了老虎。

⑦大沥也有一个“罗村”

不同于狮山的罗村,大沥罗村是一个自然村。

罗村位于大沥黄岐片区,东临广州珠江大桥,珠江河畔曾有大石形如大螺突出江中,因“螺”与“罗”字同音,故名罗村,村民陈、王、余姓。南海东风藤厂、广东省水泥构件厂曾设于此。有村道直通广佛公路。

⑧黄岐大转弯为什么不扯直?

广佛路黄岐路段,有个曲尺形的大转弯,为什么修路不扯直,原来有段古!

原来广佛路最先是国民党政府陈济棠时代修建的,陈的得力手下杜益谦在九村与西围之间买下一百多亩的田地筑成围区,名“怡兴围”。当时修公路时,陈济棠避免公路穿越该围,所以公路修到此,先略斜向西南,然后向西北拐一个大弯,这就是现在的“大转弯”啦

⑨石门中学是从里水搬来的?

石门中学建校之初,因新校舍尚未建成,曾暂借里水同声社学招生开课。

1932年,南海四司防陈凤江委托南海商会李景宗先生在二三九区筹建一所中学。次年,校董会任命李景宗为校长,一面以里水同声学舍为基地,招生开课;一面择址大沥北村,作为校址,并取羊城八景之一“石门返照”之意,命名为石门中学。1935年秋,学校才由里水迁入现址。

这些大沥的秘密,你了解哪几个?

编辑 李美萍
加载全文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