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百张广东财富面孔NO.100|广发证券创始人陈云贤博士:路漫漫而求索

南方+ 记者

近五年,广东金融体量不断壮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提升。2013年至今,广东IPO融资、股权再融资、发行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多项指标全国领跑,2400家次企业实现直接融资1.8万亿元。在这些数字的背后,注定少不了陈云贤的名字。

他认为,中国的证券公司,只有立足于服务本土产业,才有基础性;只有立足于人才的集聚,才有竞争力;只有立足于全球视野,才有发展力。

作为广发证券的创始人,陈云贤师出名门,博士毕业后毅然选择南下“创业”。创业之初,与同事一起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寻找业务机会;经过多年努力,他带领广发证券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助力无数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如今虽经历了多重身份的变换,但他仍倾尽心力、躬身耕耘于广东金融事业的发展。

创业不易:

骑着自行车推销国债

1991年,师从北大萧灼基教授的陈云贤刚刚取得博士学位,便南下广东开始了在广发银行的13年职业生涯。是年9月,广东发展银行证券交易营业部正式挂牌营业,陈云贤成为首任总经理。从广发证券成立开始,陈云贤就以“中华民族的美林、摩根斯坦利”为广发证券未来的发展目标,并超前地提出“股份化、集团化、国际化、规范化”的战略目标,指引了广发证券此后20多年的高速发展,成为广东金融直接融资市场的中流砥柱。

刚入职1年,陈云贤就担任了证券交易营业部的总经理。这一职位看似风光,却也可能是他最艰难的一段时光。证券营业部成立之时,部门员工仅6人,运营资本不过1000万,业务经营范围也还十分单一。那时办公地点设在广州市海珠广场贸易中心大厦二楼一处,条件非常简陋,光线昏暗,地方狭窄。

当时上交所和深交所刚开始交易,交易品种尚未丰富,陈云贤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债券发行。挂牌营业后,证券业务部首单投资银行业务就是发行广东珠江冰箱厂第二期债券。

创业之初,公司没有车,所有员工的交通工具都是自行车。陈云贤与业务骨干们一起骑着自行车,背着水壶,在烈日炎炎底下走街串巷到各个银行网点和信托公司去收购债券和推销国债,白天寻找业务机会,劝说企业发行债券融资,晚上回来并肩奋斗,挑灯熬夜完成业务方案。可以想象,此后广发证券作为“草根券商”,不靠天不靠地只靠自己的拼劲可能就是这样形成的。

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在证券部成立后,中国经济逐渐升温,股指节节走高。而陈云贤和他的团队抓住了这一历史机遇,在市场份额和业务范围上实现第一次跨越。

到1993年底,凭借陈云贤与6位同事的不懈努力,广发证券承销企业债已占到广东省企业债券发行额的80%,在区域市场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同年11月,“白云山A”(股票编码0522)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也是广发证券第一家成功推荐上市的企业。

仅凭借着微薄的家底,一路打拼,3年后,到广东广发证券公司成立时,公司员工已达到360人,营业部扩展到15个,并成立全资附属公司2个,控股子公司2家,完成向全国性大券商的跨越。同年,经中国证券业协会判定,广发证券在全国证券公司排名中股票交易总额、资产总额等经营指标首度进入行业前十,对接实体经济愈发得心应手。

高瞻远瞩

为上市提前布局

证券市场二十年来,许多券商由辉煌走向沉寂,低调稳健的广东本土券商广发证券,自1994年来一直却稳居国内十大券商行列。这在当今资本市场中实属罕见。

俗话说,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在比较西方证券市场发展的过程中,陈云贤深刻认识到中国证券市场才刚刚萌芽与起步,资本市场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景。因此,在创业之初,他就为公司发展提出了极具前瞻性的战略规划。

1994年,在学习借鉴海外摩根斯坦利、美林等先进投资银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陈云贤在公司年终工作会议上提出“股份化、集团化、国际化、规范化”的战略发展目标,要将广发证券打造成为跨国集团公司,为中华民族的资本市场打响品牌。

当年,陈云贤抓住银证分离、部分券商经营不善的契机,通过市场化手段先后收购了广东发展银行、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中银信托、广东省内各地中小信托公司等下属的证券类资产,整体收购锦州证券,控股收购华福证券,完成了一次次成功的并购拓展。

两年后,广发证券进行股份制改造成为广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较为规范和市场化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过,陈云贤认识到,股份制改造仅仅为股份化三步走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在国家政策允许时上市。2001年,广发证券变更公司形式为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9年后在深交所上市埋下了伏笔。

正是有着这样远大的战略目标,又一步步坚定不移地实施,才让使广发证券这艘巨舰做到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能扬帆远航。

在起起落落的商海中,陈云贤总是能以独到的战略眼光和市场意识,敏锐地把握市场机遇。1993年,在许多商业银行证券部还拘泥于二级市场业务的时候,陈云贤提出“发展投行业务,开拓新领域”的指导思想,为投行业务发展抢占先机。

1996年,股市行情出现反转时,他因时而变,立刻提出“全面拓展公司各项业务”的战略方针;而在1997年股市高歌猛进之时,陈云贤提出广发证券应该走“立足自身、不断完善、稳健发展”的道路,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在总结国内外证券公司的风险案例时,业务发展要适度,使广发人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2000年来临之际,奔驰在发展高速路上的广发,先见性地提出“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规范中求发展”的指导思想,使公司在2001-2005长达五年的漫漫熊市中能经受住重重考验。

叱咤风云

“博士军团”名号享誉全国

1996年5月27日,《南方日报》头版文章《资本市场上的“博士军团”》一出,迅速打响了广发证券在国内证券业中“博士军团”的名号。陈云贤招揽了马庆泉、方加春、李建勇等一批学者组成“博士军团”,一路披荆斩棘,率领广发证券进入一流券商行列,也累积了广东对接资本市场最早的一批金融人才。

多年来,广发证券一直保持着这种人才的优势,凭借“以人为本,待人以诚”的用人原则,以宽松、祥和的人文气氛汇聚了我国证券界的一批高素质人才。2000年,广发证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成立,成为中国证券业首家博士后工作站。

在这背后是陈云贤倾全力为企业塑造的鲜明的企业文化。1999年,陈云贤提出“知识图强、求实奉献”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强调广发企业文化中的使命感、事业心、专业追求,这一理念吸引了一批批实干家投身广发。

陈云贤认为,一个企业的最终核心竞争力在于企业的核心文化,而广发证券与其他证券公司相比,“书生气”明显更浓,言下之意是:“公司人才队伍核心是靠知识、靠智慧、靠才能、靠创新来谋求发展的”。在他看来,不仅是公司和个人要得到发展,企业真正的目标还是回报社会、回报人民,要强调“奉献精神”,脚踏实地地服务民众。

作为创始人、掌舵人,陈云贤也曾多次强调,中国的证券公司,只有立足于服务本土产业,才有基础性;只有立足于人才的集聚,才有竞争力;只有立足于全球视野,才有发展力。

2003年3月,当陈云贤告别广发时,广发证券已经从当年广发银行的一个证券部发展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连续多年在业内保持领先地位的券商之一。

离开广发证券后,陈云贤又先后历任佛山市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广东省副省长。虽身处不同位置,却并未改变他为金融事业奋斗终身的志愿。

直至今日,每一位加入广发证券的新员工,在员工培训期第一天都会学习由陈云贤填词的司歌《未来荣光》:“不息川流,奔向海洋;巍峨山峰,直入穹苍;矫健雄鹰,知识团结做翅膀,飞越梦想,造就未来荣光。”


今天(12月6日),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在广州举办,世界再次聚焦广东的创新发展。也正是在这一天,随着第100张广东财富面孔创富故事的刊发,“全球财富故事·百张广东面孔”系列报道也正式落下帷幕。

全球创富的进程中,广东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全广东兴起创新创业的浪潮下,一段段动人的创富故事悉数上演。在2017广州《财富》论坛进入100天倒计时之际,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与广州2017财富论坛领导办公室联合推出“全球财富故事 百张广东面孔”系列全媒体策划,面向世界征集不同国家、不同区域、不同层级,不同年代的100位广东人的创富故事,记录全球创富浪潮下的广东新担当,向世界展示开放创新的广东新形象。

此后整整100天,100张“广东面孔”,100个动人心弦的奋斗故事,在南方日报精英团队与南方+客户端新媒体团队合力之下,得到了精彩呈现,从未间断。

回望这100张“广东面孔”——

继承了其父作风的霍震寰成为内地与港澳的一座“桥梁”,践行着家国情怀;一直被视为财富的象征的李嘉诚仍完全没有退休的打算,还在科技产业最前沿探索;要做“中国的长隆”的苏志刚花了整整20年的时间,全力把长隆打造成为中国最好的主题公园集群……

敢为人先的广东故事正在世界范围内流传,每一位创富者共同组成当下广东人的共同形象。

欢迎下载“南方plus”APP并关注“全球财富百人”南方号,回味100张“广东面孔”的创富故事。

【策划】黄颖川 郑佳欣 陈思勤

【记者】黄颖川 郭家轩

【校对】黄买冰

编辑 许智敏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