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文·凯利谈未来科技的十大趋势:最伟大的产品还未问世!

南方+

未来25年,技术发展的趋势在哪里?通过技术的驱动我们能看到什么东西?人工智能现在是怎么影响我们生活?未来人工智能能做什么?

12月3日,以“在未来”为活动主题的国际众创周末在深圳市龙岗天安数码城举行,包括科技商业预言家、《失控》一书作者凯文•凯利,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前谷歌首席科学家尤哈夫•肖汉姆等十多位技术大咖,分别对所在领域的观察和思考发表了主题演讲,展现人类对未来发展的预见。

据了解,国际众创周末是深圳龙岗一年一度对接国际资源的创新创业活动,2015年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每届活动力邀全球创新发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学者、教授参于,涵盖未来、科技、创新、创客等主题,通过创玩体验、创客分享、创新沙龙、黑科技体验展等形式,构建一个创新创业创投创客交流合作平台。

未来25年或将产生一个全新领域的伟大产品

“未来25年内,最伟大的产品尚未问世,而这个产品也将一定是我们今天还没有涉及到的领域,在这个新的领域,我们没有专家,这也是未来25年最精彩的事情。”凯文凯利预言未来25年或将在一个全新的领域诞生一件伟大的产品。产品将会是什么?凯文凯利并没有答案,但他从当前技术驱动的发展,展开说明了未来技术发展的十大趋势,通过这些趋势,凯文·凯利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

例如流动的趋势,凯文凯利表示,当前最流动的是数据,对于商业来讲,客户和客户的数据是相同重要的,通过数据的不断流动连接,未来会看到一个“超体”的形成,所有的机器连在一起以后实际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变成一个技术超体,成为这个社会最重要的环节。

使用与获取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其将原来拥有的概念变为获取。凯文·凯利举例当前流行的共享单车,提出了“按需服务“的新模式,从拥有变成获取和使用。凯文·凯利表示:“即时使用、快速交付、直接生产、去物质化、不断升级,这些都是我们在实体世界里面可以看到的转变。”

除此之外,凯文·凯利还预言了例如任何行为的可跟踪趋势,为我们未来各种个性化的定制提供了可能;屏幕化的趋势,人与屏幕成为一个双向的沟通,将会产生更多图像化的新工具;认知加强的趋势,为人工智能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等。

人工智能要在虚拟现实和机器学习发力

人工智能目前正在影响着我们哪些生活,未来人工智能又将往哪个方面发展,来自谷歌的首席卡学家尤哈夫·肖汉姆和深圳云天励飞联合的首席科学家王孝宇博士分别从“我们身边的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两个方面,为我们讲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生活?王孝宇博士从穿衣、饮食等日常生活方面,举例人工智能正在简让你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例如在平时的穿衣方面,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你你计算出最好的创意搭配。王孝宇表示目前已经有实验研究表明,通过电脑算出来的配置结果更容易被用户接受,甚至比专业的服装搭配师效果还好;在饮食方面,将食物拍成照片,就可以知道它含有哪些成分,识别出对你健康有利、有害的因素有哪些,还可以用这张图片搜周边,就可以得出哪个餐馆更符合你的胃口。

在人工智能发展领域,来自谷歌的首席卡学家尤哈夫·肖汉姆教授表示:“与80年代人工智能停留在知识、逻辑常识层面的不同,今天的人工智能是由数据和机器的深度学习主导的。对于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尤哈夫·肖汉姆教授认为:“应该在虚拟现实、机器深度学习领域发力,并且需要一直跟踪AI的发展。”

关于人工智能的局限性,尤哈夫•肖汉姆教授认为,机器学习,是需要一些特征的。在80年代,人工智能要做的就是获取这些特征,其中包括了时间、信念甚至是情绪,这是人工智能一直在尝试做的事情。现在的机会点是把人工智能跟现代的数据进行结合。而人工智能真正深度的对话是比较困难的,要挖掘这个领域的话,便一定要了解现在的人工智能还处于一个初级阶段。

AR+VR混合现实技术,体验太空遨游

“太空太美了。”在本次国际众创周末展览上,“超空间全息甲板“体验让众多参展者惊呼过瘾。

作为本届国际众创周末另外一个亮点,“超空间全息甲板“体验项目由美国纽约大学的研究团队打造,它结合了当前最先进的虚拟现实技术,计算机影像,动态捕捉技术,并使用零延迟的空间运动,音频和感知技术,为体验者在虚拟世界中与他人的互动带来一个难忘的临场感,带来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棒的多媒体沉浸式体验。

在超空间全息甲板上,体验者会感觉自己就是一名宇航员,乘坐天空数码城号宇宙飞船被发射到宇宙空间。首先进入虚拟太空舱,登上飞船瞭望台,目睹灿烂星河。同时与其他虚拟玩家一起互动交流,穿越星际,探索太空的奥秘;最后在漂浮的太空欣赏璀璨的群星,体验茫茫宇宙慢慢消失为一片空白的静谧。此外,运用超空间全息甲板技术还可以为虚拟参与者撰写剧本,如制造船舱撞向星球的超强刺激体验等。

据美国纽约大学研究团队介绍,超空间全息甲板在普通的VR技术上,增加了空间定位、动作扑捉、触摸反馈等技术,是AR+VR组成的混合现实(MR)技术。让参与者在虚拟世界可以和现实空间一样,相见、聊天、触摸及互动。这项技术旨在用于实时远程协作,未来还可以让身处不同时空的人可以与基于物理的逼真模型进行交互,如会议、游戏等,未来的应用远景可期。

【撰文】 徐剑

【摄影】朱洪波

编辑 李注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