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艾故事|江门很少同性聚集的“渔场”,线上干预是主要途径

南方+ 记者

“江门的男同以小群体交往为主,群体之间少有交流,所以需要逐个团体攻入,干预起来比较困难。”江门市疾控中心艾防科工作人员林苑腾是一位戴着眼镜的26岁男生,从2015年开始负责男同人群的干预。 

林苑腾与同事一起开展宣教工作。 陶然 摄

江门市疾控中心性病麻风病科科长、艾滋病预防控制科副科长王立华告诉记者,由于目前性传播已经成为江门市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其中同性传播上升快速,“所以我们要加大对这部分人群的防控力度,扩大干预及检测覆盖面”。 

但是,由于江门地区很少男同聚集的“渔场”,许多男同之间就是通过微信、QQ沟通,所以线上干预和同伴教育是江门地区男同防艾干预的主要途径。 

“江门的男同群体比较排外,有些小圈子只有四五个人,而且他们往往只跟这四五个人交流,所以要打入这类群体真的非常需要志愿者带动。”林苑腾口中的“志愿者”是男同群体中愿意为防艾工作提供帮助的人,是防控工作能深入隐秘群体之中的关键力量。 

林苑腾能够成功进入一些圈子,离不开男同志愿者的帮助。 

志愿者中一名25岁的男生一直都比较有安全意识,会定期到疾控中心做检查,跟这里的医生讲一些男同之间的故事,但是后来他很不幸被感染了艾滋病。“当时存活寿命及传染家人的担忧一直困扰着他,我都耐心为他进行了解答,还介绍他去医院进行抗病毒治疗。”林苑腾回忆说,经过治疗后,这名患者发现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就开始积极支持防艾工作,不仅鼓励朋友定期来体检,还介绍林苑腾进了一些男同微信群、QQ群,让他可以在里面开展宣传干预工作。 

经过两年的线上干预工作,林苑腾在男同聊天群说话也从刚开始的小心谨慎、战战兢兢,发展到最后能非常自如地与男同线上交流。“其实他们在网上也是跟正常人一样聊些吃吃喝喝,但因为圈子隐秘,所以也有很直接在群中约的,我们都不会大惊小怪。”林苑腾表示,这个圈子比较敏感,虽然不会直接在群里踢人,但还是会有一些用语禁忌,为此他也进行过一些培训学习。 

虽然男同群体难以打入,但这名江门本地男孩还是努力做好知识积累,时刻准备着为这些重点群体提供专业的防治艾滋病建议。林苑腾笑着说,“工作这些年,我觉得感触最深的就是,想要打动别人,就要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好”。

【记者】陶然

【通讯员】江疾宣 


编辑 黄绍侦
加载全文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热门评论
快来抢沙发

    继续阅读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